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构建高效综合交通促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4-2-10 14:5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近日,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其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五大投资建设领域在今年将重点推进。

  就此,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有效提高运输时间成本从而降低经济成本,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张国华强调,促进产业又好又快转型升级,构建高效综合交通体系很重要。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产业体系升级转型发展与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

  张国华:在全球化进程下,随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速率加快、融合程度加深、关联效应加大,产业体系的升级转型正呈现出以下规律:首先,体现为产业结构的高度转移和互动反馈。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生产效率更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才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提升,产业结构效应成为基本特征。其次,产业间协同的逆向带动作用日益重要,农业现代化越来越依赖于非农产业部门所提供的农业机械、物流配送乃至金融服务;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而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产业细分中剥离出来的。

  产业全球组织中“价值规律”日趋高端化。利润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等关键环节集中趋势日益加快,企业发展成功与否取决于其能否占据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及其整合组织能力。产业全球竞合更关注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服务,无论是早上8点准时出现在纽约、东京街头的荷兰阿斯米尔鲜花,还是以机场在世界航空网络中的地位为标志的世界城市均充分说明这一点。

  产业空间的“分散与集聚”态势并进。首先,产业体系中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分散。其次,产业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在地理空间形成高度集聚特征。体现为世界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作为世界城市的中心城市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周边中小城市以差异化、专业化的制造业为主导,通过城际交通网络将二者连接,最终实现产业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分工的综合效应。

  无论是升级转型,价值规律和利润的实现,还是全球空间的集聚和扩散,产业发展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过程中正逐渐对空间属性和区位条件更加敏感,并带来了对综合交通的服务需求差异化和多元化。而对交通运输成本衡量的标准也从以经济成本为主变迁到以时间成本为主。相应的,不同类型的产业与不同类型的运输成本正逐渐相互匹配,高附加值的对应于时间成本,低附加值的则对应于经济成本,相应类型的产业区位集聚与相应类型运输成本的交通设施布局的空间协同也在遵循这一基本规律。

  中国经济时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问题需要总结?

  张国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持续努力,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以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等为标志,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濒临破产的边缘到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产业发展和体系在全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产业体系主要以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等资源低成本、重大基础设施等投资为导向,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在全球分工中所处的劣势和弊端已日益显现,产业体系整体转型已经成为必须。

  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对产业全球化发展规律的理解不足。第一,在产业结构上重正向升级、轻逆向带动。在第一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第二、三产业的支持引导服务作用明显不足;对于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剥离于第二产业,又反馈于第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第二,在竞争战略上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升。

  同时,产业空间转移集聚、重大项目安排和综合交通体系的空间布局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统筹改进的地方。在城市群发展中,中心城市的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尚未形成与周边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群产业体系,产业空间、交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不匹配,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群全球的竞争力;此外,在交通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选址上战略性错误时有发生,如某国家级门户机场布局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反,导致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困难重重;另有城市把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中央商务区CBD,布局于货运港口和工业园区中间,目标是发展为世界上最大CBD,结果却成为“鬼城”。

  其客观原因是由于产业发展、用地安排和综合交通等职能 “条块”体制分割;主观原因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之间的空间协同方面,对其互动规律把握不足、理论创新不够,以及技术支撑欠缺。

  中国经济时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如何构建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以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地升级转型?

  张国华: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应该基于全球化的国际视野,深刻领悟和全面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城镇化会议公报》等对有关产业升级转型的根本要求;剖析产业链条全球组织、空间集聚等基本规律;研究地区的产业转型转移与综合交通网络、重大项目建设等之间的关联机制;打破行业管理和地方行政管理壁垒,建立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交通规划三者高度协同、交互融洽的新理论方法和发展规划体系。综合交通体系,应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支撑“城乡统筹、四化融合、产城一体、有城有业”为主要目标的产业体系创新转型,关键做好三个层次的工作:

  第一,洲际/区际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应减少分割和扩大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抓住产业全球重新布局的机遇,促进生产要素国内外高效有序流动。关键是基于综合交通网络和产业升级转移的空间协同关联机制,统筹好沿海的空海双港枢纽战略,加快内陆中心城市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衔接好贯彻东中西和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互动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网络。

  第二,城际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应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支撑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的带动引导,促进区域的合作与分工,加快大中小城市“同城化”。城际/市郊铁路等区域快速轨道交通是缩短城际距离的最高效运输方式,加强以多层次轨道网络为主体的城际交通网络与城市群、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及产业布局调整的协同,将成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

  第三,构建中心城市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关键在于落实好国家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城市组织模式将由以道路为主体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轨道为主的公共交通模式;枢纽建设将遵循客运枢纽体系契合城市中心体系,货运枢纽体系衔接产业布局的原则。从而达到交通、产业和空间的高度匹配,实现产业组织和空间组织的效率提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人口密度,实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在城市地理空间上的高度集中,为以创新为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空间条件。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644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