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军令状”不科学
于华鹏
现在有很多讽刺环境治理的段子,比如“污水靠蒸发,雾霾靠风刮”“等风来”等等,这侧面说明了污染治理的难度,也说明现在的治理模式只是搬运式清理,简单粗放,这样的蓝天不可持续。
那么最近很热闹的“军令状”治霾是否就科学、就可持续呢?经济观察报1月13日曾刊登过一篇评论《环保“军令状”里有玄机》,讨论各地频繁曝光的“军令状”的含糊性和可行性。此次,则从科学角度探讨如何治霾。
且看两则治霾新闻,一则是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北京拟投入7600亿元治理雾霾,而且表示“为了到2017年能够天蓝、水清、地绿,投资一万亿元都值得”,“若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提头来见’”;二则是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立下“军令状”称,“三年让大气质量有所好转,五年有所改善,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必须执行。”
这两则消息非常提气,但“鸡血效应”过后,现实又将会是什么?分析这两则消息,首先,北京市拟投资7600亿元治理雾霾,这个精确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将会用到哪些方面,是否具有严格透明的监管?而且,这笔钱谁来支付?如果来自地方财政,那就是纳税人的钱,那这笔巨款的使用是否获得民众的同意?
去年中央财政对京津冀周边六省市曾有过50亿元的首批资金投入,但是资金的流向,资金是否起到了治理效果,我们并没有看到下文。这次单北京市就将投入7600亿元,远超前述50亿元,这笔钱能否有的放矢?
而且,北京的雾霾污染源分析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解析报告,7600亿元属于“全方面治理”的药方,全方位治理是否存在资金浪费的嫌疑?就如同药方还没开,但药方的价格却已经精确地算出来了,实难服众。再来谈谈河北,河北提出三年内大气质量有所好转,五年有所改善,这个“军令状”目标太不具体。此外,河北省还提出“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必须执行。”如此“一刀切”的干预是否能够治理雾霾?治霾难道就是要放弃某些产业? “治霾”是个自然科学范畴的问题,“军令状”是政经范畴的问题,当用政经手段解决自然科学范畴的问题,也并非没有交集,这个交集或许可以叫做“科学发展观”,但是,“7600亿”和“军令状”们是否算是“科学发展观”呢?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497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治霾“军令状”不科学治霾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是常态
下一篇:延迟退休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然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