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消失的国际旅游岛

发布时间:2014-1-15 15:55:00 来源:投资时报 浏览: 【字体:

  建省25年,天性固执的海南岛一直没有放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先遣队的努力。“社会主义香港”、特别关税区、琼台自由贸易区,海南一直在以开放促发展,一直试图尽可能用足中央的优惠政策,只可惜,命运多舛,生不逢时,其建设的每一次高潮似乎都紧随一场灾难,或飘摇于政治风波,或湮没在经济泡沫,其进行的每一次制度探索,最终都是“摸着石头回到了岸边”。

  几经跌扑,海南再次迎来了机遇。2010年1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四年探索,海南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这一次,海南能够打破魔咒吗?

  消失的国际旅游岛

  文|特约记者 吕文武

  杨泰兴,台湾《远见》杂志记者,这两年因为要报道“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到12月中旬,就会来到三亚。要不是因为公差,他未必愿意选择这里作为旅游度假的目的地,马尔代夫、普吉岛似乎更合他的心意。

  2012年第一次三亚之行总体算愉快,但还是有一件小事让杨泰兴心生不爽。在回酒店的路边购买的小水果,对方要了他120元人民币,这让大陆朋友告知他严重被“宰”。而那一年春节,三亚刚刚发生了“天价海鲜事件”。

  一年后,杨泰兴再次来到三亚,和一众大陆媒体朋友准备去吃夜宵,大家普遍的担心依然是会否被“宰”。其中一位朋友开玩笑:“应该不敢吧,要是被宰了,明天专访姜斯宪(时任三亚市委书记)时告他一状。”

  一旁的饭馆老板听后接话说:“放心,不会宰客的,我们现在都是明码标价。”说话时递给众人一张菜单。的确,自从“天价海鲜事件”之后,三亚对此进行了规范。但接过菜单看时,38元一份的西红柿鸡蛋汤还是贵得令人咋舌。

  “贵”,是三亚甚至是海南岛的常态。从每年的11月始,海南岛便进入旅游旺季,各种费用开始上涨。以北京飞三亚为例,单程机票基本都在1600元左右,外加170元的机建费。而在三亚海棠湾,一间星级酒店的房费最便宜也要1200元左右一天。

  如果是一家三口来旅游一个礼拜,上万元的花费并不比去东南亚的马尔代夫、普吉岛或者韩国的济州岛便宜。“如果不是自费,海南岛还是值得一来的。”这是一位来三亚参加某活动的人士在微信圈里发的一句话,或许这应该也是普罗百姓对海南岛旅游的感受。

  但海南岛依然吸引着数以千万的人来到这里。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陈铁军透露,2012年,海南岛共接待游客3300多万人次。不过,他也坦承,来自国外的入境游客比例不足3%。这一比例显然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总体建设目标相差甚远。

  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获批。文件提出,中国将在2020年以前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海南岛旅游产品的国际化程度显然是衡量这一目标的重要依据。

  旅游产品国际化的基础是旅游产品的丰富化。这一点,海南还远远不够。一个流行的段子或许可以说明一切:“海南旅游三件套—房地产、酒店和高尔夫。”海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王志芳表示,以国际游客为目标市场,就必须改善旅游产品结构。

  三亚这几年开始着力开发适应国际旅游潮流的豪华邮轮旅游、水上活动旅游、高尔夫及康体旅游等精品专项旅游产品,而海南西岸的儋州等地则开始大力发掘东坡书院、儋州故城等充满海南特色的人文旅游产品。

  然而,有了这些依然不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就曾说,海南缺乏服务理念。每一位游客从走出机场的那一刻开始,就能感受到这座国际旅游岛的种种不便。打车不容易,打到一辆能正常打表的车更是不容易。甚至,当你在老城区五星级喜来登酒店顶层行政酒廊点一杯马帝尼时,穿着碎花短袖的女服务生会在20分钟后怯怯告诉你:“不会。”

  配套设施同样严重缺乏。杨泰兴住在海棠湾的酒店,位于三亚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区,尽管这里已有25家五星级酒店,但是夜晚想出去吃个烧烤,需要到距景区五六公里之外的海棠湾镇上,而过去的前提是得想办法先打到一辆车,这对攒人品的考验非常艰巨。

  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也是一个两难:旅游旺季就几个月,在进行公共交通、医院等公共服务规划之前,都需要面对高峰期的压力和空巢期的尴尬。旺季时的空前压力以及淡季时的闲置浪费,都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另一方面,海南省省长助理、海南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就直言,海南旅游市场中的高额回扣、价格虚高、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现象未能彻底解决;旅游市场多头管理问题突出,市场壁垒还没有完全消除。

  山东人王骥骏,在第一波海南开发热时就来到了这片土地,做过导游,因为经常在天涯论坛发表海南发展的建议加上自己闯海南的经历,已然成为海南著名的民间建言人士。据他透露,三亚的旅游车载俄罗斯客人去陵水县猴岛,就发生过被陵水县交通局扣车罚款的事情。而车上的俄罗斯游客满是不解:“这难道不是在一个国家内吗?”

  三亚最新的热点景区海棠湾也在遭遇这样的行政困局。地处三亚市海棠镇与陵水县英州镇交界处的这片海湾,因为行政区划的原因,一分为二,属于三亚境内的一半取名海棠湾,属于陵水境内的那一半海湾名称为土福湾,各自规划开发。

  在一次民间组织的座谈会上,王骥骏遇到了廖逊。后者是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小政府大社会”理论的提出者,参与了海南的多个发展战略规划的制订。会上有人问廖逊:“你现在搞的国际旅游岛究竟是什么?”

  “国际旅游岛不是我提出的,我这个人什么都可以做,但从来不坑人,不做坏人。”廖逊说。当然,这话要是让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提出者迟福林听见了,估计会很不高兴。不过,王骥骏对此也很困惑,他在海南25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长文《25年一夜海南梦》。

  关于国际旅游岛概念,王骥骏称,除了8000元的免税额,看不到海南特区的特殊性在哪儿。他的一位朋友原本想借助国际旅游岛的政策红利,从宁夏来海口做会展公司,但发现仅仅是注册公司就花了至少半个月时间,而即便是经济条件更落后的宁夏,也不过三天时间。

  海南人懒散、随性,在政府的办事效率上也能体现一二。一位和政府联系办会的人士抱怨说,去办公室找他们,上午十点多还不见人来,下午不到四点就都下班走人了。迟福林也曾就此公开批评过海南人缺少闯劲、不够进取。

  对于很多海南本地人来说,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之后最明显的变化不过是房地产的再次火爆。这让人感到了“恐惧”,二十年前的那场地产泡沫似乎就在昨天,成片的烂尾楼才刚刚处理完毕。但海南魔咒的魔力在于,任何一次的政策红利,地产资本都紧随进入。

  人们普遍担心,这一次的海南机遇很可能再次沦为一场地产盛宴,而忽略了其最初的任务—建设国际旅游岛。获批的当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概念炒作连篇累牍地出现在海南甚至全国性的媒体上。不过仅仅两年之后,随着地产热度的下降,这一概念已鲜有提及,除了海岛那份名为《国际旅游岛商报》的媒体。

  如果不主动提及,当地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极少主动提到“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省人大在2012年年末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四大限制因素严重制约了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这意味着,国际旅游岛的现实和理想之间,还存在差距。

  海南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外面的压力。在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规划遍地开花,甚至是海南最先提出的自贸区或免税区等概念,都被上海和珠海横琴新区抢先,这让摸索了二十多年的海南情何以堪。这个中国最大的特区已然“特区不特”。

  而在全球,多个国家正在与中国协商对中国人的免签政策,其中包括泰国、马尔代夫、塞班岛、巴厘岛、济州岛、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几乎都是与海南形成正面竞争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每一次的海南机遇都是在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丧失。

  每到这个时候,海南定位的争议又会重启。与迟福林不同,廖逊就坚持认为,海南只有在夯实产业基础,经过真正的工业化之后,才有机会蜕变成为“国际旅游岛”。这种争论似乎让海南发展路径重回二十多年前的原点:是要传统的工业化还是要旅游产业化?

  其实,即便是获批了国际旅游岛,海南也从未放弃过工业化的路径,只不过将其集中在海南西岸的洋浦开发区内。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也正是从国际旅游岛获批的同年开始,这些项目不仅有旅游业,也包含大型精细化工、大型基建等项目。

  迟福林则一直坚持认为,海南不能依托重工业和化工业发展。他希望海南要在更大程度上开放。在早年的有关国际旅游岛的设计中,迟福林曾提及马彩、全岛免税等多项至今还未能实施的设想。或许这些才是真正能夯实“国际旅游岛”的政策红利。(完)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322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