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曹慧泉“最希望公平竞争的环境”

发布时间:2013-12-31 10:43: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王洁 况娟 上海报道

    “公平竞争”的呼声,似在多数语境下与民营企业“绑定”在一起。但事实上,国有企业也有着同样的吁求。

    12月25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湖南华菱钢铁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000932.SZ)董事长、总经理曹慧泉表示,钢铁行业仍处盈利周期的底部,面对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加强环保等压力,“严格执法,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期望公平竞争

    《21世纪》:钢铁业经历了“躺着赚钱”到盈利微薄的巨大落差,全行业持续微利已成共识,你如何判断明年的形势?

    曹慧泉:钢铁行业是周期性行业,盈利跟周期有关系。目前来看,周期并没有向上的趋势。我觉得明年还会很艰难,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因为我们的产业链上,上游行业和钢铁行业之间的供求关系、利益分配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定价权应该说还在上游手中。而我们跟下游产业之间,由于我们自身产业的过剩,定价权应该也还是在下游。

    所以整体来讲,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作为一个过剩的生产环节,就很难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对企业自身而言,经过前两年的考验,钢企的内部管理确实有了质的变化。前面一个浪头打过来,有一部分人刚开始被打懵了,现在大多数都已醒过神来自救。所以企业的业绩表现,明年一定还会继续改善。

    《21世纪》:那对企业或者行业来说,还有“新机会”可言吗?

    曹慧泉:我们最希望这个行业里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个期望不一定能马上变成现实,但是我觉得本届政府高度重视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对行业里比较好的这些企业,是一个机会。

    可能民营企业会认为,国企享受了资金成本的优惠。但客观而言,国企与民企,特别是地方上利润大的民企,二者间资金成本的差异是有限的。但在人工、税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本,差距则是巨大的。这个成本差距我觉得超过了15%,也就是每吨钢在300到400元钱这样一个水平,这也许就会构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钢铁行业的重组、并购和淘汰,整合度大幅提升,这是必然会出现的趋势,这也是中国过去30多年发展过程中在多个行业所发生的现象。在这个趋势里,我没有别的建议,还是希望公平竞争,政府把政府该做的事情做好,让企业有一个正确的预期,然后企业去做企业该做的事情。

    《21世纪》:我国环境问题凸显,钢铁也被冠以“污染”大户的称号。整顿当前,钢铁业更该担心政策落实不力,还是担心出现矫枉过正?

    曹慧泉:很多时候是落实不力。第一,矫枉过正本身是必须的,没有“过正”,就不可能“矫枉”。第二,讲市场、讲结构调整、讲淘汰落后,讲了多少年,落实得怎么样?所以我不担心矫枉过正,我只担心它落实不到位。现在刚刚开始,却已经有不同声音出现了。其实这不存在针对国有还是民营,谁污染,都一视同仁。

    坚持当前的方向,坚持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把环保、能源、资源门槛提高了,严格执法,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是我最希望的。钢铁行业应该争取走出来,率先成为重化工业消除过剩产能、实现结构调整的榜样。

    只有夕阳的行业,没有夕阳的企业

    《21世纪》:今年,华菱给管理层下达目标包括实现挖潜创效72.35亿元、降低运营资金37.34亿元,明年还会继续“节衣缩食”吗?

    曹慧泉:这是必然的。开源要做,但是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什么时候养成浪费的习惯,就会从这个地方开始走下坡路。

    华菱还有很大的空间,但跟行业里面最优秀的企业去比较的话,那努力永远不会嫌少。即使你做到最优,后面还有一大批追赶者时,无论是技术还是其它层面你仍需改进。这从哲学上来讲是永无止境的。

    《21世纪》:能否介绍一下华菱集团“1+5”转型发展新战略的出炉背景?

    曹慧泉:“1”是钢铁,主业离不开;“5”包括资源开发、钢铁深加工、金融产业、物流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一些事,我们原来没有作为重点发展,比如节能环保、物流等,都需要专业化的运作,从原来所谓的辅业,到现在作为产业去发展,本身定位上就是很大的区别。刚开始肯定是相关多元化,但这最终考验的其实是我们的体制、机制及资源,是否允许去做多元化的发展,这是我们要判断的。

    《21世纪》:行业式微,你如何为企业留住人,留住资本?

    曹慧泉: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最先市场化的轻工、日化包括后面的家电、个人电脑等行业,经历了初始的蓬勃发展,然后变成过度竞争、市场经济效益的常态,然后就是过剩、整合。每个行业里都一定会有优秀的企业,要留住人才,本质上在于你的理念和经营企业的方式,是否一直在追求做到杰出。

    中国钢铁行业无比庞大,但我认为只有夕阳的行业,没有夕阳的企业,而且就算是这样的行业,对华菱集团而言,即使钢铁主业的比值在我们的经营中下降,但是作为一个大企业,永远不可能只有一条路可走,否则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要看到大势的变化,钢铁行业整体上竞争激烈,其利润下降是必然的,但这也是我们调整思路为进入新行业做好储备的动力。

    《21世纪》:国企改革的关键词包括主动求变。从管理者角度,你认为推动企业改变的动力何在?

    曹慧泉:企业改变的动力其实只有两个,一是市场,市场竞争、市场压力。但这些压力往往是一线职工所不能直接感受到的,因而第二个动力就来自于管理层的敏锐和远见。

    市场的压力其实永远存在,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是他对市场压力的一个积极的表现。对于钢铁企业来讲,管理层对市场变化是不是感受得到?有没有能力承担并面对挑战?以及,在意识到压力后能否找到合适的途径向内部传递都对应对市场至关重要。

    这个合适的途径,在我们华菱内部,我把它叫做三项制度改革,就是“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干部能上能下,同样的岗位,你做得更好那就在岗,别人做得更好那就让位;人员能进能出,在国企里面是最难做到,也是大多数管理者习惯逃避的问题,但不能淘汰那些破坏规矩、损害企业价值的人,你所有的激励机制也就失效了;收入能多能少,就是你为企业创造的效益和价值,要给予与之相称的收益,要体现公平。

    这套体系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践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067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