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产业趋同 融合度不高“济莱协作区”摸索前行

发布时间:2013-12-27 5:28: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字体: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山东

    山东省公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要求,济南与莱芜两个城市将成立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两市高度融合发展机制。
    在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看来,“济莱协作区”的推进,将对济南城市圈的发展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但邓相超同时表示,经济圈真正发展起来,将需要一个过程。为此,济南已酝酿建设济南至淄博、德州、聊城等多条城际铁路、高速公路。
    而在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范围内的7个城市也都已行动起来,如积极投资建设产业园等。
    莱芜市地处山区,北邻济南。该市面积只有2246.21平方公里,人口125万,是山东最小的地级市。
    在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看来,任何一个城市群,或者经济圈,都有一个比周边大很多的超大城市,它有辐射能力,济南之于莱芜就是这种关系。
    不过,亦有不少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济南为核心的经济圈内部几个城市产业结构雷同,协作较难,今后产业发展思路上,也有趋同化现象。此外,一个经济圈想要发展起来,首要面临的就是交通问题。如何筹措资金成为一个现实难题摆在了“济南-莱芜协作区”面前。
    先行构建“济莱协作区”
    在济南市政协常委、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济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马黎明看来,要增强核心城市的规模、实力,提升它的功能,然后促进和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为了扩大省会济南的城市规模,根据《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山东省将先行构建 “济南-莱芜协作区”,实现两个城市的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莱芜因钢立市,钢铁一直是莱芜的主导产业,最高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目前,钢铁仍占总量的52%。
    此外,《每日新闻新闻》记者注意到,2012年山东钢铁集团整合了山东省内国有钢厂,莱芜钢铁集团与济南钢铁集团同时被并入其中。
    不过,济南钢铁一中层人士坦言,济南钢铁与莱芜钢铁整合成立山东钢铁多年,但实现济南钢铁整体搬迁至莱芜需要400亿元左右,仅这笔费用的来源就是个未知数。其认为,两家企业最好的趋势是济南钢铁逐步减产,莱芜钢铁增产。
    马黎明认为,行政区划造成的壁垒,在资源调配、产业布局、整体规划落实等方面,往往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不过,邓相超则表示,济莱协作区的推进,将探索对济南城市圈的发展,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
    “两个城市要想融合协作,关键在探索体制和机制建设。”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贵斌认为。
    按照《规划》,两个城市将成立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两市高度融合发展机制,实行组织领导统一、战略规划统一、重大布局统一,将莱芜建设成为省会副中心城市。
    郑贵斌透露,济南与莱芜两市建设协作区仅仅是第一步。据《经济观察报》消息,目前,山东已有将莱芜整体划入为济南一个区的计划,但这须山东上报国务院审批。
    9月1日,济南莱芜两市就济莱协作区召开专题会议。济莱协作区列入议事日程的项目有:开通城际公交线路,启动城际铁路规划,实现交通同城化;率先实现两市区号统一和广播电视频道交叉落户,加快通信同城化等。
    不过,邓相超认为,莱芜市规模毕竟较小,即使济南与莱芜规模相加,仍与青岛、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
    交通成现实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莱芜与济南对接的同时,济南市也在酝酿调整优化市内行政规划。
    济南市市长杨鲁豫表示,济南将在辖区内推进 “四大协作区”的建设,即东部先进制造业协作区、西部产业转调升级协作区、南部文化旅游协作区、北部产业转移承接协作区建设,培育汽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石化及新材料、食品医药、轨道交通装备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邓相超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视察各地时一再强调,落后地区反超的最大机遇在于创新。
    《规划》支持济南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及行政资源聚集等有利条件,在国有企业、教育、金融、城镇化、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探索。
    目前,济南市已被作为全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逐步放开城乡户口迁移限制,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在政协济南市委员会的专题议政会材料中,郑贵斌预计,济南到2020年实际人口要达到800万,面积扩展到1万平方公里以上。“济南扩大了地盘,人口、面积、资源等优势明显了,辐射带动力增强,有利于解决大省小省会问题。”
    早在2006年,马黎明即在《山东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标题为《试论济南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与战略目标》。
    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城市圈的崛起,除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外,还要求圈内各城市间协调发展。
    不过,多位学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济南为核心的经济圈内部产业结构雷同,很难协作,今后产业发展思路上,也有趋同化现象。
    郑贵斌指出,城市的融合关键是产业的融合,这7个城市(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产业规划缺乏协调性、互补性,产业趋同,融合度不高,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马恩涛曾专门做过研究,他设计了一个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以反映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相似程度。
    结果显示,最近5年,济南与其他6市产业相似系数最高值为0.964(2012年济南与泰安的数值),最低值为0.887(2008年济南与莱芜的数值)。
    马恩涛说,在一个区域内,如果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等于1时,产业结构完全重合,不存在分工与协作的可能性;当系数大于0.9时,产业结构严重雷同,各经济主体竞争非常激烈,分工协作难以进行。
    郑贵斌在研究中也发现,济南与其他6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0.7~0.95之间,产业趋同,融合度不高。
    比如冶金业,济南、莱芜、聊城都在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都在上新项目;交通装备制造业,济南、聊城、滨州都在发力,竞相发展。
    在谈及与邻近的齐河经济开发区(属德州市)的关系,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相关人士直言:“企业来我这儿就不去它那儿,去它那儿就不来我这儿,两个产业园区都需要招商,引进好企业,但这样的企业数量是有限的。”
    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据了解,《规划》将按组团式思路培育卫星城,即以济南为中心,70公里为半径,包括济阳、商河、平阴、章丘、齐河等周边区域的紧密圈层;以150公里为半径,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5市市区为节点的辐射圈层。
    7大城市各产业之间谋建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协作密切的区域产业一体化体系。未来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将力争形成“滨淄济聊”产业带和“德济泰莱”一条“十”字产业带。
    前者将形成油盐化工、纺织、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把滨州建成重要的出海通道;后者将鼓励发展棉粮、钢铁、旅游、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不过,规划能否成为现实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在邓相超看来,济莱同城亦可以看作规划的试验田,“从济莱同城的实验中,找到这个经济圈内,哪个是经验,哪个是教训,怎么做”。
    邓相超表示,经济圈真正发展起来,将是一个过程,“同城也好,一体化也好,最难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城际铁路建设在2011年就做过论证,济南到莱芜的线路当时规划是走济南西营到泰安,再从泰安东到莱芜。而“济莱协作区”提出后,这条线路已经不适合协作区建设,“会比走公路的距离还要远。”
    莱芜市发改委副主任李长春说,目前济莱城铁建设最大的难题在于筹措资金,“建设城铁每100公里投资约为150亿元,资金需要各地市自筹,前期规划费用占3%,要耗资4.5亿元。”
    不过,邓相超、马黎明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省会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必然要吸纳社会资金,这也是山东“金改”的一个动因。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006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