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上海引领国资国企改革新征途

发布时间:2013-12-20 18:03:00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浏览: 【字体:
   继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步入金融改革深水区后,国有企业重镇上海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又一次站在了全国的最前列。12月17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从国资管理、国资布局、国有企业层面分别确立了目标,改革方案涉及国企分类监管、国资流动平台搭建、股权激励扩容等20条细则。这标志着,体量上仅次于央企国资系统的上海国资,在经过五年前的改革后开始启动深层改革。

  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

  "当前,上海面临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和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下称"二十条")开篇所言,介绍了本轮上海国资改革的背景,也道出了其不同以往之处--"改革创新"力度超前。

  而这改革与创新的空间,正是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打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记者注意到,在上海国资改革方案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还未对"管资本"进行明确的阐述,但在上海正式发布的"二十条"中,明确加入了"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表述。

  三中全会《决定》明确: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贯彻这一精神,"二十条"相比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特别加入了"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表述,明确将发展混合所有制列入此轮国资改革目标。另外,在选人用人方面,"二十条"提出"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也与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的要求一脉相承。

  可见,有了三中全会《决定》的顶层设计,"二十条"才能在调整国资管理定位、发展混合所有制以及企业家的选用和激励约束等重要问题上获得突破。该方案酝酿过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就印发"二十条"所作的情况说明中有具体介绍:此轮上海国资改革方案的调研和起草历经十个月,不仅市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国务院国资委还进行了全程指导;特别是在三中全会《决定》发布后,方案文本按中央精神进行了修改完善,并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逐字逐句审读。

  对于上海出台的"二十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指出,各个地方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抓紧提出落实的措施,国资委都是鼓励的,也是支持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各地出台的具体落实措施,一要根据中央三中全会确定的精神,二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在这种前提下,来研究出台这些具体的措施,这样可能对下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会更加有利。"

  上海的示范和标杆作用

  上海是我国地方国资国企的"重镇"。国有经济体量大,国资总额近10万亿元,国有资产持续5年实现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64万亿元(含金融保险企业),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国有权益1.41万亿元。

  此前,上海国企经历过两轮改革。最早一次是在1993年,上海都市型经济体成型,到了必须整体转制之时,当时的改革是直接把某主管局改为某控股公司。第二轮改革始于2008年《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后,上海开始了国资大整合。这次改革,最主要的变化是在开放性和市场化重组方面取得突破,此后几年内也一直朝此方向发力。按照上海"十二五"规划,国资证券化水平要达到40%以上,目前这一数字比例约为37%。经历两轮改革的上海国企一直以来有着引领国企改革的意义。上海国资系统企业占据了全国地方国资资产总额的1/9,净利润占全国的1/4。2008年金融危机时上海国企也为本市GDP贡献了四成。

  参与改革方案讨论的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表示,这次上海国企深化改革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资委工作方式和内容。这次强调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就是要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为主,一字之差涉及国资管理内容、对象、行为方式等领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外,分类监管模式的落地和激励约束机制是两个重点,关于前者上海已经探索多时,比如产业类、投资类、公益类、科研类等不同类型企业的监管模式,这有利于调动各类资本的积极性,整合各类资本的长处;而激励机制,是这次改革的一个亮点。此前上海也有探索,如绿地集团经营者团队持股的做法比较成功,但新改革具体还需要研究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持股比例关系和分红标准。

  上海率先打响三中全会后国资改革的"第一枪",对全国其他省市的国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据悉,目前山东、安徽、广东和重庆等地的国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有专家预计,从现在到明年两会,将是各地推出国企改革细则的高峰期。

  与此同时,上海再启国资改革意味着上海国资重组整合大戏将渐入高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研究员认为,改革方案中有两方面政策导向将有利地促进上海国资国企重组。一是这一轮改革提出建立不同国资运营平台,按照市场化规则来经营国有资本。二是提出加快推进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畅通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渠道。

  记者从上海国资委了解到,在过去的改革中,上海有两个国资平台,一是以产业为主的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二是以金融资产为主的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去年上海市国资委又成立了一个资本运作平台---上海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张晖明表示,"此次改革不一定需要再成立新的资本运作平台,可以在现有条件企业主体上重新规范功能,明确职责。"

  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

  据悉,本轮上海国资改革的目标是健全制度安排,实现"上海的名字、国有的牌子、市场的体制、经营者班子、配套的机制"的"五子登科"局面。

  新一轮改革强调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核心,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发展经济为主导,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原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着力点在于加快完善国资管理机制,坚持出资人职责,以管资产为基础,实现更有效、更有活力的国资监管。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坚固国企完善现代型制度,支持更多国企走出去。

  据了解,"二十条"共分7个部分,分别从加快国资与产业联动调整、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立足本土融入全球、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化国资监管体系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举措。

  这一轮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牢牢抓住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这一核心。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必须切切实实解决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情况。国资改革,就是要从过去管国企为主转向真正出资人的角色,管国有资本为主。今后2-3年时间内,将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二是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国有企业在产业里的集中度体现在先导性、基础性的新兴产业。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

  三是牢牢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重要的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使国有经济成为公众公司。

  四是牢牢抓住统一管理,分类监管的关键。资本统一监管,资本运作统一平台,公开为主。监管分类进行,在治理结构、管理方式、选人用人、建立约束机制等方面符合不同企业的特点,分类实现。

  激发企业家精神

  韩正在讲话中称,国资国企是上海发展的最大存量资源,其潜能亟待进一步释放,其发展又到了一个重要关口,按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上海国资国企存在许多明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瓶颈。其中包括动力活力不够足、作用贡献不够大、能级能量不够高。

  具体问题有:市场化选聘经营者力度不够,对企业考评习惯沿用思维观念,用股权激励增量业绩奖励以及各种市场化办法不多。此外,资本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统筹配置资源,盘活存量。再例如,在国有企业整个队伍中,缺少一批具有全球战略思维,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家,即使有,数量也远远不够。

  由此,在确立了改革的总体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等系列纲领之后,一些同国资改革,提高国企竞争力、活力相应的配套体制机制亦需要发生改变和创新。

  例如,方案第10条指出,要规范设置法人治理结构,对于竞争性企业,将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11条指出,要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尤其是"提高市场化选聘比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说法,相对于征求意见稿,"提高市场化选聘比例,发挥企业家作用"属于新增内容。又比如,第20条指出,要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事实上,这一机制正是有利于培养企业家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同激励机制、任职机制等种种机制一同,将成为未来培养优秀企业家的土壤。

  此外,上海市副市长周波表示,同"二十条"相配套的《完善市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市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办法》也已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下发。未来包括完善分类监管、培育跨国企业、完善空转土地管理、完善工资总额管理等,将在"二十条"出台后一个月内陆续印发。

  五年规划目标难度不小

  在上海国资改革方案20条细则中,最大的亮点则是上海提出的五年规划。

  "上海要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国有资本的80%以上,集中在战略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领域,同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在会上描绘了一幅国资改革蓝图。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短期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不小。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陈良分析认为:"上海国资改革是一个中长期过程,提出在三五年内培养出具有国际规则的资本运作平台和跨国集团,目标和现实之间存在差异,上海国企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缺乏真正的企业市场化领导人,加上多年积累的种种问题,我认为3-5年出现一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是比较乐观的结果。"

  "上海有55家国有控股集团,旗下控股上市企业则达到65家,希望这一轮改革真如这份改革方案所提出的该放的放,该管的管,培养出能够具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度的集团。"陈良称。

  对此,杨雄已在当天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未来政府不能既当"裁判长",又当"运动员"。

  方案显示,上海未来将把国有企业归为三类,即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其中,竞争类企业将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功能类企业则是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而公共服务类企业将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未来国资委系统80%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在这份改革方案中,我觉得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海国企改革中吸引市场化管理者,同时辅以股权激励机制。现在上海国资企业中,经营风格偏保守谨慎,导致这么多年尽管国资总量庞大,但是经营区域主要就集中在长三角,很难走出去,高管都是国资体系内部人士轮流当,不敢创新不敢承担经营责任,也不敢作重大投资决策。这种现状必须要改变。"上海交大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分析称。

  谁是改革龙头?

  上海如何在三五年时间内培育数家资本管理公司和跨国集团,或许才是改革的牛鼻子。那么,谁会是龙头企业?

  本报记者查阅上海国资委网站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上海国资控股的55家企业中,涉及到资本运作平台的国资控股企业则有上海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国盛集团、上海国际集团等数家公司;其中,上海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以金融资本投资为主、上海国盛集团则是以非金融业投资两大平台。8月,国盛集团和长江计算机集团重组,两家公司集团总资产已经接近600亿元。

  "如果按照上海国资改革的思路,那么这几家公司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动作,对国资进行进一步的整合。"12月18日,海通证券分析师李婷分析称。

  上海国资系统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上海国资已经在不断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包括上海城建、上海建工、上海交运等大集团整体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中,未来上海国资的整合将向纵深化发展,未来上海国资的监管方向就是从管企业向管资本发展。

  "我们集团通过控制上海远洋渔业借壳开创国际,同时向公司注入了部分远洋捕捞资产,整体上市已成为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同是国资旗下控股的上海水产集团一位负责人表示。

  据这位负责人透露,目前上海水产集团正稳步推进整体上市战略,随着上海国资委下半年加速推动国企核心资产整体上市步伐,开创国际有望获注入该集团最优质的金枪鱼资产。

  就在12月13日,上海兰生集团和东浩集团合并,被视为打响国资系统改革的第一枪。另一家具有示范效应的上海本地上市国企上海梅林,在12月15日晚间则发布了重大事项--股权激励草案。

  对此,上海一位老私募分析称,尽管上海国企本次推出的股权激励量并不是特别大,但象征意味浓厚,而且参照的是2010年光明乳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股权激励最怕的是暗箱操作,什么样的管理层可以获得股权激励,有没有量化的标准去参考,这对于上海国资改革中提出的要大力推行股权激励机制是一个考验。"

  资本市场可圈可点

  对资本市场而言,本轮国资改革影响深远。正如南方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监陈键所言,"中国股市一大显著特征是,相当一批业绩堪称优良、盈利能力突出且稳定的国企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处于全市场最低端,部分行业的估值水平甚至处于全球资本市场的最低端;而估值水平代表着数以千万计投资者的内心预期,凸显了投资者对国企盈利能力的悲观情绪。只有总市值高达15万亿元、占A股比重2/3的传统国有企业重生,资本市场才能迎来全面性、系统性、趋势性的机会。"

  招商证券认为,短期内,国资国企改革效应的显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下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资金成本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仍面临上行压力,经济和流动性决定了市场难以出现大的系统性上升机会。

  而在中长期内,招商证券指出,随着国企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国企改革的正面作用将逐步发挥。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预期将提升公司估值,而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能增强公司的经营业绩,部分上市国企存在戴维斯双击的可能。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化解地方政府负债压力,降低金融风险,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回报率是绕不过去的坎。

  具体到个股,东方证券分析认为,三大类公司颇值得投资者关注。第一类是集团资产平台相关个股,如锦江集团旗下的锦江股份、锦江投资;华谊集团旗下的氯碱化工、三爱富、双钱股份;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联股份、友谊股份、上海物贸;光明集团旗下的光明乳业、金枫酒业、海博股份、上海梅林;电气集团旗下的上海电气、上海机电、自仪股份、海立股份、SST中纺;仪电集团旗下的仪电电子、飞乐音响、飞乐股份。第二类是集团资产注入预期个股,如上海地产集团旗下的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上实集团旗下的上实发展;久事公司旗下的强生控股;城建集团旗下的隧道股份;交运集团的交运股份;建工集团旗下的上海建工;华虹集团旗下的上海贝岭;兰生集团的兰生股份;建材集团的棱光实业等。

  第三类则是区国资委旗下个股:如金山区旗下的金山开发;闸北区旗下的西藏城投、ST二纺;黄浦区旗下的老凤祥、新世界、益民商业;崇明县旗下的亚通股份;静安区旗下的上海九百;浦东新区旗下的上工申贝、浦东建设。

  而资产整合预期的兰生股份、引入战投转型发展的城投控股、进行外延式扩张做大做强的上海梅林、有望通过股权激励激发活力的锦江酒店H股和友谊股份、已完成前期改革进入业绩提升期的上汽集团和华域汽车及上海医药等可予以重点关注。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881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