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不能停留在上边给政策

发布时间:2013-12-16 8:22: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浏览: 【字体:

  “改革需要遵守法律,但更需要的是一种探索精神,这种探索包括了对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现有政策法规的突破。”

  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部署2014年的经济工作。即将到来的2014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在曾经长期主导经济增长的投资扩张型模式的动能减弱以后,中国持续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减速,这对于像上海这样在自然资源禀赋、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先天欠缺的大城市来说,承受的压力是十分大的。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已经成为最响亮的口号。这次全会做好了“顶层设计”,但仅有这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底层探索”。我们不能不承认的是,改革开放35年后的今天,无论是顶层还是底层,改革的冲劲都已经有所消释。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对很多问题不像以前那样容易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在先期的改革中逐渐形成的各种制度,正在对进一步的改革形成桎梏。因此,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打破这种已经形成的制度桎梏,从而为市场培育出新的动力。三中全会的召开证明,中央已经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这种改变不是仅仅停留于口头的宣讲,而是有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基层也需要克服自己的改革惰性,不能一味地等待上边给政策,而是需要先行动起来,在改革中抢得先机。

  对于上海来说,要让改革有起色,最需要的就是依照三中全会的精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该说,相比于沿海其他省份,上海在这方面的改革更迫切,改革的任务也更繁重。上海的国有资产十分庞大,重点领域的龙头行业基本上都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不像外地省份一样有强大的民营资本在某个领域唱主角。这种格局的形成,与上海市的领导部门长期以来对经济的强有力调控和干预有直接关系,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正是在行政的力量下形成的。但是,上海的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因此也就显得十分稀薄,国有企业习惯于等上边的指示、等上边的政策,市场开拓也是在政府的规划下稳步推进。因此,上海更需要从收缩政府对经济的支配权、放弃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过度干预着手,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为民营经济创造生长空间,将受到压抑的市场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在这方面,上海应该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和具体的改革目标。比如,前不久央行宣布的支持上海自贸区“金融30条”,不仅有具体的内容,而且为每一步改革规定了时间表。这是值得上海学习的。有了这个时间表,等于给自己增加了倒计时的压力,改革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见到效果。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上海提供了契机,但是必须看到的一个现实危机是,各地对于建立类似的自贸区表现得很急迫。最新消息称,明年下半年全国将有一到两家自贸区获批。更重要的是,让上海自贸区引以为傲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经进入三中全会决定的改革目标,这意味着它很可能将在不久后的未来迅速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基本模式,而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就将不复存在。因此,上海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创造条件,让目前局限于自贸区的管理制度能够逐步而又迅速地扩大到全市范围。实际上,目前在自贸区内推行的有些措施已经具备了“溢出效应”,比如自贸区内居民可以直接从事境外证券投资,在一个人员流动频繁的大都市,很难设想这个所谓的“区内居民”的底线能够守住,那么,政府对于“区外居民”所从事的境外证券投资,不妨乐见其成,而不是动用行政权力横加干预。

  改革需要遵守法律,但更需要的是一种探索精神,这种探索包括了对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现有政策法规的突破,改革开放35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个道理,得到三中全会重申的“摸着石头过河”也证明了这个道理。如果动辄对突破各种条条框框束缚的改革行动当头棒喝,甚至加以各种罪名,那么基层也就只能不敢越雷池半步,改革也就成了空谈。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现在需要的正是基层的大胆试,大胆闯,以积极的改革来推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768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