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今年或将维持“低通胀”态势

发布时间:2013-12-10 9:14: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11月CPI涨幅温和,专家表示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3.0%,涨幅较上个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此前,10月份的CPI创下8个月以来的新高。

  进入秋、冬季以后,物价进入小幅的上行通道,CPI涨幅在9月、10月、11月连续三个月均超过3%。不过,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总体来看,物价上涨幅度依然比较温和,今年“低通胀”态势没有改变。

  CPI涨幅连续三月超3%食品和服务价格是推手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对11月份CPI的表现解读为“继续保持稳定”。

  余秋梅说,11月份,CPI中的具体食品价格环比涨跌互现,但总体略微下降。其中,粮食、牛肉、羊肉、牛奶和水果价格环比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猪肉、鲜蛋、蔬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有所下降。

  本报经济观察家、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认为,11月份CPI变化的原因主要仍受食品价格的影响。

  数据显示,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9%,影响CPI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92个百分点。

  胡迟说,食品价格上涨对物价的影响要小于9月、10月 (9月和10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影响CPI总水平同比上涨分别为1.98和2.1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肉禽及其制品价格、鲜果价格、水产品与粮食价格分别上涨22.3%、5.5%、10.6%、6.5%、4.0%,分别影响CPI总水平上涨约0.59、0.41、0.20、0.16与0.12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CPI的高涨幅来自于食品和服务价格的推动,现在人工成本逐渐攀升,再加上不久后的春节效应,年前CPI指数难以回头。

  据商务部监测显示,11月25日至12月1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5%,肉类批发价格小幅上涨,猪肉、牛肉、羊肉价格比前一周分别上涨0.5%、0.2%和0.1%。

  余秋梅强调,尽管全国蔬菜价格环比平均下降了3.8%,但地区间价格变动差异比较大。东北地区受入冬以来最强降雪影响,西北部分地区或低温或多雨,蔬菜价格环比上涨较多,而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蔬菜价格环比则普遍有所下降。

  全年或将维持“低通胀”态势明年物价上涨压力将大于今年

  展望未来的物价走势,胡迟的判断是,由于进入冬季后,农产品生产不可避免地要受寒冷季节的影响,加之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拉动作用,预计四季度物价仍然会处于上升周期之内,CPI涨幅很可能还会有所扩大,但涨幅应当会很有限,也可能与前面月份持平,均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情况。

  他说,前期关于今年总体处于温和通胀水平的结论基本没有变化,全年“低通胀”的基本态势将会维持。今年1至11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6%,因此,今年CPI上涨幅度在3%以内基本不存在问题,低于全年3.5%的物价控制目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点评称,CPI较兴业银行此前预测的3.1%低0.1%,较上月低0.2%,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同步回落,但因基数低,所以同比读数略高,通胀压力不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日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完成通胀目标没有问题,但通胀压力可能会在明年明显一些,明年的通胀水平比今年要高。”

  他的理由是,今年的货币信贷投放量比较大,增长比较快,还有能源原材料的价格,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抬升对我国CPI的影响可能会推移到明年上半年。因此,对物价走势要密切关注,不可掉以轻心。

  受访专家均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中速增长的结构调整时期,预计明年经济总体上会保持稳中有进的平稳增长态势,物价上涨压力将大于今年。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预计明年食品价格对CPI的拉动作用将大于今年。同时,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将继续拉动服务价格刚性上涨;房租、建材等价格呈上涨趋势,将进一步拉动居住价格上涨。综合工业消费品、服务、居住项目价格变化因素,预计明年CPI涨幅将扩大0.1至0.3个百分点,全年CPI涨幅将略超过3%。

  货币政策或继续保持中性

  11月份的经济运行仍然延续了前几个月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数据显示,11月官方PMI为51.4%,与上月持平,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这表明随着今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措施的到位和显效,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逐步改善,制造业继续稳中向好。

  但胡迟提醒,由于新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小幅回落,也显示出PMI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够牢固。

  胡迟认为,在目前经济运行与CPI水平都比较平稳温和的情况下,预计宏观经济政策仍然会维持稳健的基调。货币政策预计也会继续保持中性,既不会放松也不会收紧。

  专家们认为,本届政府履职以来的调控理念表明,在目前内需渐进复苏的情况下,政府不会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现状是目前最佳的对策。与此同时,调节产能过剩、解决地方债务与化解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应当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643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