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四问中石化青岛管线爆燃

发布时间:2013-12-4 19:13:00 来源:企业观察报 浏览: 【字体:
  青岛爆燃的伤亡人数仍在更新。截至11月25日,事故已造成55人遇难、136人受伤、9人失踪。事故被认定为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初步原因被认定为输油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

  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给出如下结论: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

  痛定思痛。对于此次爆炸事件,公众还有以下疑问:

  管道为何发生泄漏?

  “我下到坑底看了一下,漏油的位置在输油管的下部,有一个约两巴掌大小的洞。”作为爆炸前五分钟在现场进行抢修工作的唯一幸存者,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潍坊输油处副处长邢玉庆事后回忆说。

  东黄复线输油管道为何发生泄漏?这是整个环节中最基础的问题,原因至今未明。

  “事故原因非常复杂,不过也有规律可循。比如输油管线在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管线年久失修,没有自动检测设备,市政管线与输油管线交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悲剧的最终发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说。

  资料显示,东黄复线建设于1986年,现已服役27年,属于老龄管道。这不是它的第一次泄漏。2010年5月2日,因地方违章施工,东黄复线就已发生过一起漏油事故。

  一般而言,长输管道受损的主要原因有:第三方损坏、违章占压、自然灾害以及由管道的腐蚀、设计、施工、制造缺陷造成的事故等。

  近年来,由第三方损坏市政施工、偷盗油气等导致的管道受损事件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仅因第三方损坏在我国油气管道事故中就占40%左右的比例。

  管道违章占压问题也不容乐观。中国石油一位内部人士透露,2006年-2010年,全国油气管网被占压、挤占的达1.5万余处,由此发生的事件比比皆是。

  “地下管网的安全问题呈高发态势,重要原因在于服役期的管线很多进入寿命后期,面临维护更新的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学军告诉本报记者。

  1970年,中国掀起第一次建设油气管道的高潮,用了5年时间建成总长2471公里的8条管线,形成东北管网。1976年起,又掀起第二次建设油气管道的高潮,建成总长3400公里的东部油气管网。这些老管道,有一些还处于服役状态。

  “针对这些老管线,我们应该加强监控与检测手段,仅靠一两次检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表示,“对其要进行重新评估、监控、预警和管理。”

  排水暗涵为何爆燃?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最吊诡的,是原油泄漏后为何会流进市政管网中的排水暗涵。

  “漏油不一定会引发爆炸。这次有特殊性,因为原油通过泄漏点进入排水涵,最终引发了爆燃。这很危险。”刘铁民说。

  爆燃发生后,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承认,输油管线铺设与市政管线铺设存在一定冲突,并表示,“黄岛管线情况非常复杂,至少铺设了11条各类管线。”

  在现场参与市政救援的专业人士称,青岛的市政管网基本沿着道路南北铺设,与东西走向的输油管道在道路交叉口出现纵横交叉难以避免。此时,输油管道必须与市政管网(上下)分开。“但爆炸的地方没有这样设计。”

  公开资料显示,在东黄管线开始建设的时候,黄岛区还是一片郊区,直到2003年前后这里才逐渐繁华起来,“一幢幢几十层的商业楼、商贸楼、办公楼、商务酒店、商务会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在此时,东黄线已运行了近20年。

  问题出现了。“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的一份公告这样写道。

  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有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黄岛区不断扩建,已将东黄线圈进约16公里;高密市城区扩建已将东黄老线圈进15公里;寿光市城区扩建已将东黄线圈进24公里,违章占压几十处。”

  “现在城市管网出现交叉、重叠等问题,是因为水管、电管、气管、油管等每条管道的投资主体不一样,由不同部门掌控,相关资料信息不能共享。”中国城市规划地下管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学军介绍说。

  李学军建议,要加强管线的信息化建设,使得不同权属单位的信息资源能够共享;成立统一的城市管网监管部门,对全国城市管线进行监管。

    为何未及时疏散民众?

  “8点半前后,我赶到漏油现场看到,有十几个施工人员,一旁公路上还有社会车辆在穿行。我感觉交通秩序有点乱,需要进行交通管制……”幸存者邢玉庆回忆。而此时原油泄漏已过去约5个小时。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当危险化学品泄漏后,都要看成是重大突发事件,都必须在一小时内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说。

  在11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安监局局长杨栋梁曾一连问道:原油泄漏后,“为什么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

  对于这些问题,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曾在此前说,“10点钟爆炸发生后才知道漏油事故。凌晨3点到爆炸前,市政府并不知情。”

  在爆燃现场的两位中石化管道工程师向媒体表示,漏油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一个冬天钻孔盗油的事情就能发生十几起。”按照程序他们都会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调处理和疏散人群。“企业是无权擅自疏散人群的。”

  “这次事故给我们的教训很多,比如城市管网、城市规划等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在紧急事件中如何科学应对。这是企业和各级政府领导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表示。

  爆燃为何发生?

  这次爆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人透露,导火索是附近正在检修的某化工厂焊接时产生的火花。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权威人士证实。

  “在那么密集的人口聚居区,空气里弥漫着大量的油蒸汽,任何一处异常都可能闪爆,比如发动的摩托车、路边烧烤的炭星、任何一个烟头。”刘铁民分析。

  其实,这样的事故不仅存在于中石化,也不仅存在于黄岛,而是存在于全国各地。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学军表示,2008年~2010年,国内每年发生的城市地下管线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造成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数据资料显示,2006年,北京京广桥附近地下排水管破裂,引起地面坍塌;2010年7月,大连输油管爆炸;2010年7月28日,南京地下丙烯管道爆炸……据统计,南京平均每天发生爆管事故30多起,北京平均每4天就发生一起大型水管崩裂事故。

  在管道事故中,易燃易爆的油气管道无疑是“重点看护”对象。为了防止事故发生,石油石化企业做了不少努力,然而,这一领域的事故仍然没有停止过。

  “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同类事件频繁发生,这只靠追究个人责任,落实个把人的责任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需要解决安全生产基本面的问题。”刘铁民表示,“如果将事故简单地归结为安全文件下得不够,会议开得不够,大检查做得不够,我认为不客观。这些解决不了基础性、系统性和文化性的问题。”

  为此,刘铁民表示,今后城市管网建设要形成制度化,建立综合协调制度;建立中长期整改规划,分期分批地解决问题。

   相关 

  我国近年重要油气管道泄漏事件

  2003年12月19日,中石油兰成渝输油管道打孔盗油发生管道泄漏,导致宝成铁路停运6小时,管线停输近15小时。

  2004年5月29日,四川泸州纳溪区居民楼发生压力管道爆炸事故,5人死亡,35人受伤。

  2004年10月6日,陕京线天然气管道榆林市神木县境内的天然气管道因第三方施工发生泄漏。

  2006年8月12日,中石化鲁皖成品油管道遭打孔盗油,管线停止输油9个多小时。

  2009年9月15日,中石化鲁皖成品油管道遭扩孔盗油,柴油泄漏,柴油流进附近河沟。

  2009年12月30日,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由于第三方施工发生泄漏,约150立方米柴油发生泄漏,部分流入渭河。

  2010年5月2日,中石化山东东营至黄岛原油管道复线胶州市九龙镇223号桩处的管线因第三方施工造成管线发生破裂,共造成240吨原油外泄。

  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输油管线因卸油操作不当,致使管线发生爆炸,媒体报道称,约有1500吨原油进入海洋,受污染海域100平方公里以上。

  2010年7月28日,南京栖霞区丙烯管道因第三方施工破坏发生爆炸,造成13人以上死亡,重伤28人,轻伤100余人。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525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