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用制度体系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布时间:2013-11-25 14:37: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决定》还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针对《决定》精神,有关人士据此指出,当我们“砸”下去几千亿元治理环境,环境一定能得到改善,但如果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律法规意识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么可以说生态文明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由此,制度是否系统和完整,是否具有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 “硬实力”,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对于“硬实力”与“软实力”之说,让笔者想起今年国庆节后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赴浙江参观考察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所见所闻。在见闻中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浙江一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既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群众意愿,也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当地实际。

  像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比较突出的浙江省安吉市。近年来,该市由于措施得力,生态环境建设堪称一流,不仅打造出 “中国美丽乡村”的名片,还摘取了全国首个县域“中国人居环境奖”。这里的生态文明效应是,黄浦江源、昌硕故里、林涛竹海、白茶飘香。由此打造出的绿色生态环境,借助“两小时经济圈”与“同城效应”,让安吉成为上海人和杭州人的后花园。虽然安吉生态环境优美,竹海林木遍布,但在当地人看来,触动城里人的并非仅仅是风景如画的秀美山水,因为再靓丽的风景也总有审美疲劳而厌倦的时候,要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关键在于以文化作魂,赋予山水以生命,使山山水水变得耐看、耐品、耐琢磨,有益于人们的宜居和生态保护,才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髓。

  安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乡村大美境界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过程中,并非必须要依循“无大破,必无大立”的单一思路,要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拓展思路,创新模式,形成多方共赢的格局。尤其是一些具有文明传承价值的古村落、古树木,更应加强保护,决不能走“一毁了之”的老路。因此,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中国地域广阔,建设生态环境,为的是改善生活,发展生产、保护生态,给广大人民群众造福。在建设中不能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要防止盲目照搬、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防止贪大求洋,防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做到这些,必须具备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也就是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必经之路,而在这条路径上,可以说浙江省就走在了前面。十年来浙江通过农村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运用强有力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使万千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众多江南乡村魅力再现。对于浙江追求美丽乡村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生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为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李克强总理对此也做出了批示,要求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

  当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造美丽的乡村环境,仅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环,而这种关系民生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按照中央“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要求,相信各地都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在坚守生态红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用制度建设打造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创造出丰富的成果,在维护和巩固中使之更好地造福于民。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292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