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管好权力之手,务正国企市场地位

发布时间:2013-11-22 11:2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据悉,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上市央企中,前三季度亏损企业达50家,总计亏损194亿元,大量公司为“保壳”或防止被ST,开始出售优质资产或将不良资产出售给母公司;其中,亏损额度较大的央企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化工和有色金属四大类。

    这些行业基本上又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密切相关,在地方政府因债务压力而放缓投资背景下,这些国企的业务必然会受到冲击,但这并不能构成他们大面积亏损的理由。如中国铝业出现连续巨亏,但民营企业却仍有较好利润增长,这是因为央企的管理者数目比民营企业职工数量都要多。同样在航运领域,国航等出现了巨亏,而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却依然盈利丰厚,说明央企亏损的主因不是市场环境变差,而是公司管理问题。

    事实上,与基建相关的国企亏损,是长期以来政企不分及政府主导投资的结果。此次普遍性亏损与2008年以来大规模投资不无关系,巨大政府投资规模让中国经济瞬间反弹,制造了需求错觉,给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央企又被政府赋予“稳增长”任务,在银行主动提供巨额优惠贷款前提下,再加上地方政府争相招引央企,央企急速扩充产能,带来资产负债率过高等问题,而在需求回落之时产品又缺乏有效竞争力,双重压力之下必然亏损。

    显然,这种不计后果的“政企不分”,必然会造成产能周期性的过剩以及盈亏的非市场化循环。不过,不能简单指责央企领导人“盲目决策,过度追求规模扩张”,他们的决策并非盲目,而是理性,因为扩张是为了实现“保增长”任务,作为政府指派的领导人首先应完成这个任务才可能产生政绩获得提升。

    因此,国企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政企不分,将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及公益性部分剥离出来后,央企就应成为真正的企业,不应承担政治任务与宏观调控责任,而是以经营获利为主要目的。这表现为两个部分,其一,政府不应干预央企运行,其二,央企领导人不应具有官员身份,不应继续让他们既享受政治待遇又拿市场化高薪。

    在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上,已提出“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这意味着央企或国企的“一把手”将更多从市场中产生,而其薪酬由市场决定。但是,如何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仍是个难题。而且,如果国企真正市场化运营,则必须撤销其所有政策特权,否则,就很难判断职业经理人业绩是源自个人能力还是政策庇护。

    选聘职业经理人只是第一步,如何处理出资人、决策人和经营管理人的关系,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重大考验,即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如何相互制衡至今并没有很好经验。

    事实上,推动具备条件的大型国企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深化公司制改革有利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当然,目前大量亏损央企上市公司表明,上市不一定能解决法人治理问题,国企改革成败,关键在于取消对国企的行政干预以及赋予它们的特权,因此,在不干预企业运营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国资的监管以及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从而实现国企竞争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将是未来改革的方向。(编辑 衣鹏 张凡 申剑丽)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238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