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应紧盯央企海外投资绩效 控制投资风险
专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碧珺:
国资委应紧盯央企海外投资绩效 控制投资风险
本报记者 于盟 北京报道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外流量下降17%的背景下,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在获得海外收购并购机会的同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也不断被揭示。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国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1.8万家境外企业,经营状况参差不齐。2011年,非金融类境外企业中,盈利和持平的占到77.6%,亏损的占22.4%。根据商务部合作司对2013年前9个月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971亿美元。
无论是按投资存量、还是按境外资产排序,前100名大多是央企。而根据2012年的数据,央企海外投资存量约占中国海外投资总额的80%。中央企业设立的近2000家境外企业中,盈利和持平的占72.7%,亏损的占27.3%。
“央企需要控制风险。”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碧珺指出,这应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部分,而不应强调审批控制,“监管的职责应该由国资委承担,监管内容要针对央企海外投资绩效,出了问题责任要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但王碧珺也强调,要客观看待海外投资的亏损情况。“为了满足对油气或矿石的需要,中国海外投资集中在资源类,而这一领域的投资周期比较长,风险的确很大,但如果在10年后回顾,情况会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如果能做好尽职调查,对资源储量、开采难易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当地环境法律、社区关系等事先调研,事后控制成本,就可以避开风险。”
王碧珺还提出,要注意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在所在国换届选举后不出现意外。“政治风险的防范可以通过加强社区关系实现,如果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新政府也不会轻易变卦。”
纵观中国企业跨境兼并收购的所有领域,海外的采矿业和制造业几乎吸引了所有的投资。其中采矿业吸收了约为62%,而制造业吸收了31%。
中资在制造业的收购并购集中在德、法、意、英、美,其中机械和汽车行业非常活跃。近期数据显示,为了满足国内的高端需求,药品以及诸如服装和游艇的奢侈品行业也有中资涉足。
根据社科院的统计,在过去两年制造业投资的亏损情况不及资源类投资严重。但王碧珺提醒,在收购并购之后,企业应明确战略,想好如何处理原企业的管理层,如何吸收技术,以及子公司与母公司如何互动,等等。
“中资在海外制造业的收购目标大多存在先天不足,换句话说,如果不亏损这些制造公司可能都不会出售,所以在衡量经营情况时,要看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联动,特别是母公司的收益。”王碧珺提出,中资的目的在于技术和品牌,所以预计在收购后两三年后,有望转亏为盈。
除资源类投资和制造业,今年以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海外收购并购表现抢眼。在这两个领域,中国投资者选择了欧美发达国家作为目的地。
“中资进入欧美的过程中遭到过投资壁垒,比如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一方面企业应事先与所在国外资委员会沟通。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发挥协助作用,”王碧珺认为,中国政府应完成与欧盟和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政府职能应该由审批转向服务。
“欧洲金融业比较开放的地区比如伦敦和卢森堡会是未来中国投资的目的地,建行的欧洲总部就落户在卢森堡。另外,美国和香港也会继续受金融业的青睐。”王碧珺预计。
而在地产领域,据社科院数据,中国投资者倾向于投资国际性大都市的商业地产、酒店以及金融城等项目。“这些领域要关注的是法律风险。” 王碧珺说。
国资委应紧盯央企海外投资绩效 控制投资风险
本报记者 于盟 北京报道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外流量下降17%的背景下,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在获得海外收购并购机会的同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也不断被揭示。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国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1.8万家境外企业,经营状况参差不齐。2011年,非金融类境外企业中,盈利和持平的占到77.6%,亏损的占22.4%。根据商务部合作司对2013年前9个月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971亿美元。
无论是按投资存量、还是按境外资产排序,前100名大多是央企。而根据2012年的数据,央企海外投资存量约占中国海外投资总额的80%。中央企业设立的近2000家境外企业中,盈利和持平的占72.7%,亏损的占27.3%。
“央企需要控制风险。”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碧珺指出,这应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部分,而不应强调审批控制,“监管的职责应该由国资委承担,监管内容要针对央企海外投资绩效,出了问题责任要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但王碧珺也强调,要客观看待海外投资的亏损情况。“为了满足对油气或矿石的需要,中国海外投资集中在资源类,而这一领域的投资周期比较长,风险的确很大,但如果在10年后回顾,情况会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如果能做好尽职调查,对资源储量、开采难易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当地环境法律、社区关系等事先调研,事后控制成本,就可以避开风险。”
王碧珺还提出,要注意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在所在国换届选举后不出现意外。“政治风险的防范可以通过加强社区关系实现,如果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新政府也不会轻易变卦。”
纵观中国企业跨境兼并收购的所有领域,海外的采矿业和制造业几乎吸引了所有的投资。其中采矿业吸收了约为62%,而制造业吸收了31%。
中资在制造业的收购并购集中在德、法、意、英、美,其中机械和汽车行业非常活跃。近期数据显示,为了满足国内的高端需求,药品以及诸如服装和游艇的奢侈品行业也有中资涉足。
根据社科院的统计,在过去两年制造业投资的亏损情况不及资源类投资严重。但王碧珺提醒,在收购并购之后,企业应明确战略,想好如何处理原企业的管理层,如何吸收技术,以及子公司与母公司如何互动,等等。
“中资在海外制造业的收购目标大多存在先天不足,换句话说,如果不亏损这些制造公司可能都不会出售,所以在衡量经营情况时,要看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联动,特别是母公司的收益。”王碧珺提出,中资的目的在于技术和品牌,所以预计在收购后两三年后,有望转亏为盈。
除资源类投资和制造业,今年以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海外收购并购表现抢眼。在这两个领域,中国投资者选择了欧美发达国家作为目的地。
“中资进入欧美的过程中遭到过投资壁垒,比如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一方面企业应事先与所在国外资委员会沟通。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发挥协助作用,”王碧珺认为,中国政府应完成与欧盟和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政府职能应该由审批转向服务。
“欧洲金融业比较开放的地区比如伦敦和卢森堡会是未来中国投资的目的地,建行的欧洲总部就落户在卢森堡。另外,美国和香港也会继续受金融业的青睐。”王碧珺预计。
而在地产领域,据社科院数据,中国投资者倾向于投资国际性大都市的商业地产、酒店以及金融城等项目。“这些领域要关注的是法律风险。” 王碧珺说。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125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对话柳传志预防海外并购政治阻碍 民企要增加透明度
下一篇:中国企业面临海外投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