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水低潮期招商局继续港口大并购
传闻国资委旗下公司正大力支持招商局海外扩张,在持续的行业低潮期,资本市场仍在观望,其此前的百亿港元并购何时才能实现现金回报
本报记者 廖笛杉 香港报道
当其强劲竞争对手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遭遇持续巨亏时,招商局国际(China Merchants),这间始于洋务运动的老牌国企正在试图更多地从其越发频密的海外项目收购中获利。
至少从目前看来,在其强劲竞争对手中远太平洋公司遭遇持续巨亏、不得不继续出售资产以避免退市之时,招商局国际仍能录得不俗的业绩表现。
相较金融危机前十年的黄金期,中国经济计入中速增长:不容乐观外贸数字,下滑的新订单指数,加之人民币升值压力,基本面问题使严重依赖港口业务的企业不再风光。
直到目前,招商局国际尚未公开地提及具体的海外战略,但市场消息显示,其将继续扩张投资,力争成为全球集装箱公共港口领先的投资运营商。
招商局的扩张前景或许已经引起了国新控股有限公司的注意。有接近公司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国新公司计划通过认购招商局国际(30港元每股换股价)优先股的方式,来为招商局国际提供40亿美元融资。
招商局国际将把该资金运用在至少两个项目,分别是收购欧洲一间船舶基金,以及正在洽谈中的一个澳洲港口。这笔融资还有望得到外管局体系的担保。
上述要求匿名的人士同时表示,日前国新公司已经与招商局就注资一事在深圳举行了签约仪式。并且,该项目是国新公司用以支持海外收购的第一单大额注资国企项目。至截稿前,招商局国际香港总部未回复本报记者相关采访要求。
被传涉及交易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12月22日成立,设立初衷像主权财富基金一样运作,但聚焦国内投资机会,配合国资委“整合存续企业资产和非主业资产”的政策,帮助大型国有企业重组。
有媒体评论称这间公司实际上“可被视作国资委下属的一个新部门,其任务是精减大型国企的数量,以便打造约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冠军企业’。”
但据悉,该公司近来新定位是辅助央企产业资本“走出去”。国新公司首任外部董事、董事长为谢企华。
并购百亿资产
自2008年开始试水、招商局国际海外战略布局可谓初具规模。2012年以来公司在频繁的海外港口收购,涉及八个国家,通过参股母公司、直接投资等方式,该公司在过去15个月至少进行了总值约100亿港币的并购。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2013年上半年,该公司耗资4亿欧元收购法国达飞海运全资拥有的Terminal Link港口公司49%股份。
上述交易使得招商局的海外业务的投资区域也由亚洲和非洲拓展至欧洲和北美。Terminal Link在交易完成时拥有位于四大洲、八个国家的15个集装箱码头资产,其中包括敦刻尔克港的Terminal des Flandres码头。
相对于过去12个月中、频频被报受阻的央企海外交易,招商局国际母公司强烈的“国家”背景在上述交易中似乎无关紧要。从东非吉布提港口、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到法国、比利时海岸,招商局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这取决于在什么国家、是什么项目。基本而言,像众多其他央企的海外资产并购一样,在当今的国际政治和经济背景下,如果新项目是两个国家层面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需要,那么国家资本背景可能会提供便利。反之,国外的监管机构和政治环境也可能对这种背景产生联想和怀疑,从而阻碍有关并购的顺利进行。”标准普尔公司评级总监吕岚对本报分析,“对招商局国际而言,海外收购或许提供一个比国内港口投资更为容易的扩张途径。目前该公司在国内十大港口之中的七个港口都已参股。”
港口运营的初期投资十分巨大,但对一个积极优化资产组合的老牌港口运营商来说,并购港口运营可能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港口的后续性费用一般相对不大,且招商局入手的新港口多数是已启动运营的资产,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何况,母公司招商局集团强大的经济背景可以在必要时提供股东贷款。
事实证明,该公司选择并购来多元化企业的做法,似乎大部分是正确的。
在至6月30日的今年前6个月,招商局国际海外地区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箱,达到144万标准箱。主要受益于海外项目,例如尼日利亚的吞吐量增加一成, 招商局国际中期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8%,港口核心业务同样能够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之下, 录得15.2%的增长。相比而言,内地的港口业务表现则差强人意,集装箱吞吐量仅按年增加6%。
或许正是因为海外资产不俗的表现,在今年6月18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董事局副主席李建红提出,希望未来海外港口项目的收入可以达到公司港口总收入的三成以上。
对此,市场分析乐观之余仍持观望态度,“招商局国际目前国内资产组合的现金流贡献相对稳定,海外资产的贡献占比很小,其扩大后的海外资产未来的贡献有待观察,且有关海外新资产的贡献取决于有关市场(比如欧洲)经济和贸易的复苏步伐,航运业的复苏,以及对手信用风险等(比如Terminal Link的保证回报就意味着对达飞的对手风险)。”吕岚对记者说。
频繁收购的财务压力
不可避免的是,随着积极的海外扩张,招商局可能面临的财务困境。一系列由债务融资支持的并购交易大幅提高了招商局国际的财务杠杆,进而引起公司财务实力趋弱。
大笔且频繁的收购需要同样大规模的资本支出,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提高公司债务总水平。分析师预计2013-2014年招商局国际运营现金与债务的比率将从2012年的约18%降至不到15%。
基于上述原因,标准普尔在八月的评级报告中,调整招商局国际的评级展望调整至负面,并预测该公司来自上述新资产和新项目的现金流增长可能滞后于债务增长,导致2013-2014年现金流充足性下降。同时,标普警告,若该公司未能较好整合新资产并恰当管理其他相关风险,其运营现金与债务的比率在2015年前可能难以回升至15%以上。
吕岚对记者解释道,对一项投资的决策,从业务和战略层面,分析师们相信招商局的管理层对收购的时机、资产的质量和收购对价等等因素有其商业判断。可是“相对而言,(招商局国际)公司在海外收购和经营港口的经验和历史还不长。但其较早时候在尼日利亚的港口资产收购还是成功的,取得了较高的回报。作为信用评级机构,我们除了看新资产的业务风险,我们还关注公司以什么形式为收购进行融资,以及何时新资产能产生现金流回报,其数量及稳定性,并将综合评估有关收购对公司整体的信用财务指标的影响,并将之和标杆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目前的评级是否受到压力。”
本报记者 廖笛杉 香港报道
当其强劲竞争对手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遭遇持续巨亏时,招商局国际(China Merchants),这间始于洋务运动的老牌国企正在试图更多地从其越发频密的海外项目收购中获利。
至少从目前看来,在其强劲竞争对手中远太平洋公司遭遇持续巨亏、不得不继续出售资产以避免退市之时,招商局国际仍能录得不俗的业绩表现。
相较金融危机前十年的黄金期,中国经济计入中速增长:不容乐观外贸数字,下滑的新订单指数,加之人民币升值压力,基本面问题使严重依赖港口业务的企业不再风光。
直到目前,招商局国际尚未公开地提及具体的海外战略,但市场消息显示,其将继续扩张投资,力争成为全球集装箱公共港口领先的投资运营商。
招商局的扩张前景或许已经引起了国新控股有限公司的注意。有接近公司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国新公司计划通过认购招商局国际(30港元每股换股价)优先股的方式,来为招商局国际提供40亿美元融资。
招商局国际将把该资金运用在至少两个项目,分别是收购欧洲一间船舶基金,以及正在洽谈中的一个澳洲港口。这笔融资还有望得到外管局体系的担保。
上述要求匿名的人士同时表示,日前国新公司已经与招商局就注资一事在深圳举行了签约仪式。并且,该项目是国新公司用以支持海外收购的第一单大额注资国企项目。至截稿前,招商局国际香港总部未回复本报记者相关采访要求。
被传涉及交易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12月22日成立,设立初衷像主权财富基金一样运作,但聚焦国内投资机会,配合国资委“整合存续企业资产和非主业资产”的政策,帮助大型国有企业重组。
有媒体评论称这间公司实际上“可被视作国资委下属的一个新部门,其任务是精减大型国企的数量,以便打造约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冠军企业’。”
但据悉,该公司近来新定位是辅助央企产业资本“走出去”。国新公司首任外部董事、董事长为谢企华。
并购百亿资产
自2008年开始试水、招商局国际海外战略布局可谓初具规模。2012年以来公司在频繁的海外港口收购,涉及八个国家,通过参股母公司、直接投资等方式,该公司在过去15个月至少进行了总值约100亿港币的并购。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2013年上半年,该公司耗资4亿欧元收购法国达飞海运全资拥有的Terminal Link港口公司49%股份。
上述交易使得招商局的海外业务的投资区域也由亚洲和非洲拓展至欧洲和北美。Terminal Link在交易完成时拥有位于四大洲、八个国家的15个集装箱码头资产,其中包括敦刻尔克港的Terminal des Flandres码头。
相对于过去12个月中、频频被报受阻的央企海外交易,招商局国际母公司强烈的“国家”背景在上述交易中似乎无关紧要。从东非吉布提港口、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到法国、比利时海岸,招商局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这取决于在什么国家、是什么项目。基本而言,像众多其他央企的海外资产并购一样,在当今的国际政治和经济背景下,如果新项目是两个国家层面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需要,那么国家资本背景可能会提供便利。反之,国外的监管机构和政治环境也可能对这种背景产生联想和怀疑,从而阻碍有关并购的顺利进行。”标准普尔公司评级总监吕岚对本报分析,“对招商局国际而言,海外收购或许提供一个比国内港口投资更为容易的扩张途径。目前该公司在国内十大港口之中的七个港口都已参股。”
港口运营的初期投资十分巨大,但对一个积极优化资产组合的老牌港口运营商来说,并购港口运营可能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港口的后续性费用一般相对不大,且招商局入手的新港口多数是已启动运营的资产,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何况,母公司招商局集团强大的经济背景可以在必要时提供股东贷款。
事实证明,该公司选择并购来多元化企业的做法,似乎大部分是正确的。
在至6月30日的今年前6个月,招商局国际海外地区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箱,达到144万标准箱。主要受益于海外项目,例如尼日利亚的吞吐量增加一成, 招商局国际中期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8%,港口核心业务同样能够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之下, 录得15.2%的增长。相比而言,内地的港口业务表现则差强人意,集装箱吞吐量仅按年增加6%。
或许正是因为海外资产不俗的表现,在今年6月18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董事局副主席李建红提出,希望未来海外港口项目的收入可以达到公司港口总收入的三成以上。
对此,市场分析乐观之余仍持观望态度,“招商局国际目前国内资产组合的现金流贡献相对稳定,海外资产的贡献占比很小,其扩大后的海外资产未来的贡献有待观察,且有关海外新资产的贡献取决于有关市场(比如欧洲)经济和贸易的复苏步伐,航运业的复苏,以及对手信用风险等(比如Terminal Link的保证回报就意味着对达飞的对手风险)。”吕岚对记者说。
频繁收购的财务压力
不可避免的是,随着积极的海外扩张,招商局可能面临的财务困境。一系列由债务融资支持的并购交易大幅提高了招商局国际的财务杠杆,进而引起公司财务实力趋弱。
大笔且频繁的收购需要同样大规模的资本支出,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提高公司债务总水平。分析师预计2013-2014年招商局国际运营现金与债务的比率将从2012年的约18%降至不到15%。
基于上述原因,标准普尔在八月的评级报告中,调整招商局国际的评级展望调整至负面,并预测该公司来自上述新资产和新项目的现金流增长可能滞后于债务增长,导致2013-2014年现金流充足性下降。同时,标普警告,若该公司未能较好整合新资产并恰当管理其他相关风险,其运营现金与债务的比率在2015年前可能难以回升至15%以上。
吕岚对记者解释道,对一项投资的决策,从业务和战略层面,分析师们相信招商局的管理层对收购的时机、资产的质量和收购对价等等因素有其商业判断。可是“相对而言,(招商局国际)公司在海外收购和经营港口的经验和历史还不长。但其较早时候在尼日利亚的港口资产收购还是成功的,取得了较高的回报。作为信用评级机构,我们除了看新资产的业务风险,我们还关注公司以什么形式为收购进行融资,以及何时新资产能产生现金流回报,其数量及稳定性,并将综合评估有关收购对公司整体的信用财务指标的影响,并将之和标杆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目前的评级是否受到压力。”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125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中国能否驾驭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
下一篇:葛俊杰将中国企业国际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