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曹远征利率市场化核心是风险定价

发布时间:2013-11-11 14:0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见习记者 李玉敏

    本报记者 史进峰 北京报道

    加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

    自今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之后,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有消息称,酝酿许久的大额可转让同业存单(NCD)也将很快试点发行……

    利率市场化袭来,仍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金融机构该如何自处?

    借用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说法,利率市场化就是自主定价权。也就是说,利率的高低变化只是最基本的一方面,如何有效识别风险并准确定价,如何创新产品以适应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才是关键,亦为利率市场化的完整含义。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风险的释放。利率市场化的核心不在于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在于对风险的补偿。”近日,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长安论坛”上表示,以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率只包含基准利率和利率成本,不含风险。

    在他看来,中国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差距不在于规模,也不在于资金的融通能力,而在于能不能对风险给予准确的定价。

    利率市场化就是自主定价权

    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一个目标提出是在20年前的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其目地是“建立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有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2012年6月,央行放宽了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的浮动标准,贷款利率下浮30%,存款利率上浮10%。今年7月20日,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经过20年的不断推进,贷款利率全部放开,目前只有存款利率存在上限管制。此外,债券市场一级市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利率,货币市场拆借市场上的利率全部都是自由定价的。

    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路径,曹远征认为,也会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大额和长期存款会逐渐被新产品取代。

    近日也有消息称,大额可转让同业存单(NCD)或将很快试点发行,10家银行获得首批试点发行资格。如果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推出,将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迈出的重要一步。

    而小额短期的更多是储户的存款,被认为是支持未来消费的,是需要保护的。“一旦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小额存款的利率也可以放开。”曹远征表示。

    目前市场上讨论的存款保险制度,两个问题存在较大争议:一是一般认为是50万元以内的存款将实行全额保险,那50万以上的部分怎么处置?二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否需要成立存款保险公司。

    曹远征表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预计在两年内可能完成。“因为道理很简单,按目前看来2015年人民币可以实现资本项下可退换,如果人民币基本可对换,那就意味着汇率是自由化的,汇率是利率的平价,在基本可对换前利率应该市场化。”

    不过在他看来,真正的市场化利率是多种产品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是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共享的一条收益率曲线。要真正形成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利率,还有待金融机构进一步的努力,这取决于金融机构本身的竞争能力、风险定价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所有的利率都放开后,基准利率可能会在货币市场中间形成。全球的基准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LIBOR加点就是风险定价。曹远征表示:“定价机制的形成现在有三个方向,一是同业拆借利率,二是回购利率,三是国债利率。”中国未来定价,曹远征预计很可能是在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基础上加点。

    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

    LPR是金融机构对其资金成本、信用风险成本、管理费用、最低资本回报等因素进行综合衡量后,确定的贷款利率水平,可以真实地反映信贷市场的资金价格。

    LPR推出首日,建设银行即签署了两笔以该行LPR报价为基准的一年期贷款协议,加点利差为90个基点,总额共计5.5亿元。同时,工商银行与四家客户签订了基于贷款基础利率的协议,金额共计9820万元。此后,其他银行也陆续发放了基于贷款基础利率定价的贷款。

    自贸区:第二次“入世”

    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已经到来,汇率、资本项目开放等其它诸多重要改革还会远吗?

    上海自贸区也许将成为“先行者”。

    曹远征表示,上海自贸区的“伟大意义”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开放促改革,二是建立服务业制高点,三是向更高标准靠拢。

    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症结在于政府干预的太多了。政府干预体现的是对企业的控制,对资本准入条件的限制,什么都要审批。而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两点,一个是负面清单,一个是准入国民待遇。如果上海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就意味着政府的这种许可制度开始走向衰退甚至逐步作废,转而实行负面清单,不禁止的即是有效。

    “上海是人民币最大的本币市场,如果这个市场有金融产品的创新和交易,其它区域来学习这种创新和交易,大家自然都会跟着一起成长。这是中国服务业走向高端的一个希望所在。上海如果能承担起这个责任,上海自然引领服务业的制高点,引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曹远征表示。

    目前,上海自贸区主要吸收服务业,而服务业中,金融业又是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于是就会变成上海自贸区最受关注的热点。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如此众多的金融业热词,皆为金融体制改革。

    对于上述四者的关系,曹远征总结为:利率市场化一定要求汇率是自由化的;汇率的自由化的基础一定是资本项下开放;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不是指外币而是人民币,如果大量外资机构也使用人民币,就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

    目前,我国资本项下管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商直接投资需要审批,中国对外投资也需要审批;第二,中国居民不得对外负债,对外负债需要进入外债规模管理;第三,中国资本上不对外资开放,如果外资要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尤其二级市场,需要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制安排。

    而上海自贸区的路线图是“一个市场一个账户”。曹远征认为,一个市场可以理解为人民币市场,一个账户就是指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给你一个额度,这个额度不管你什么用途,如果这个额度逐渐放大,放到最大就是可兑换。而这个过程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外币兑换自由,而是人民币兑换自由,这是在本币项下的一个安排。如果大量的外资机构也使用的是人民币,就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

    曹远征认为,自贸区最终的意义是使中国不要与世界经济脱轨,使我们能努力挂在世界经济的列车上,这是中国的第二次“入世”。如果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意味着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国的管理体制正在朝着现代化方向,更高标准靠拢。

    金融脱媒进程与基准利率形成

    不过,向来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何在近一两年内突然加速?在曹远征看来,这与金融脱媒形势关系密切。

    他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金融正在发生深刻转型,并出现了金融脱媒。所谓金融脱媒,就是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而金融脱媒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金融机构的风险得以释放,为了应对风险,金融部门需要提供不同的风险合约以及金融产品,这时就开始脱媒了。金融脱媒既是金融部门定价能力提高的表现,也意味着金融本质的回归。”

    曹远征认为,有两方面因素造成了金融脱媒的加剧。其一,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必然现象就是企业变大,企业越大,长期负债的需求越高。而吸收中短期存款的银行,理论上是不能满足企业长期负债需求的,于是出现了债券融资替代银行贷款的现象。

    其次,当中国多个地区进入中等收入社会以后,很多人手里有了闲钱,愿意去投资,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于是,银行存款“被理财化”的新现象也顺理成章。去年年末,国内银行共提供了四万余种理财产品,这也是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创新的一个体现。

    曹远征认为,金融脱媒客观上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债券融资代替银行贷款,而债券的利率是央行管不了的利率。”突出的变化是,2002年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中90%以上是贷款,十年以后的2012年,银行贷款比重下降到52%,只占一半左右。

    债券在过去几年的增速远远超过贷款增速,中国正在向直接融资方向靠拢。对于银行来说,如此形势,“危”与“机”并存。

    一方面,金融脱媒加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息差降低,利差收入明显减少,而吸收存款的成本正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金融脱媒也给银行创造了新的业务空间。比如,债券市场主要发生在银行间市场,银行在这一市场也将大有可为。

    对于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性结果必然是,存款的意义在下降。“过去为什么银行需要存款,是因为存款不仅是银行负债的来源还是流动性的来源。现在银行发现自己可以主动负债了,市场可以给我提供流动性,也可以提供负债,如此一来银行再也不需要完全依赖于存款了。”

    曹远征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的资产负债来源与结构发生了变化,最后资产负债的管理一定会实现成本与收入的最大化,这便是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管理。如何将以往的被动负债变成主动负债,也必然成为国内银行业转型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990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