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汪一洋构建广东经济“双引擎”

发布时间:2013-11-8 15:45: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南方报业联合采访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金城 郑升

  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农村报、《南方》杂志、南方网联合报道

  广东有21个地市,若以区域经济发展而论,便层次分明地分为两个梯队。

  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9个地市,代表了广东经济最具竞争力的部分,这里聚集了广东省约80%的经济总量,是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而以潮州、韶关、茂名等地为代表的粤东西北12个地市,其地区总面积虽然占到广东省60%以上,但经济总量却占约20%,人均GDP更是不足广东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最富在广东,最穷在广东”的困境,考验着每一届广东主政者。

  今年7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振兴粤东西北工作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广东省出台了一份《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显示出新一届广东省委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施政思路。在《决定》中,粤东西北12市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大项目、工业园区、城市建设也全面拉开。

  为此,我们与南方报业联合采访团一起,就广东省这一具有战略调整意义的动作,专访了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

  “双引擎”打造广东经济升级版

  南方报业:广东省委是在何种背景下作出《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

  汪一洋:制定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主要还是从广东省情出发。我们的珠三角很发达,粤东西北欠发达,这样的局面从上世纪90年代中就开始出现。它是经济发展伴生的现象,珠三角发展起来后产生很大的集聚效应,把周边的甚至全国的资源,人、财、物都吸引到珠三角,从而拉大了与粤东西北的差距。

  对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这种差距,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从李长春书记的时候,八届省委开始已经发现这种明显的差距,2000年举办首届山洽会,对口帮扶山区地市,后来扩展到东西两翼;到张德江书记带领的九届省委调研发现,内部差距的原因在于县域经济不发达,于是提出要加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到十届省委,汪洋书记来了后,通过解放思想,提出“双转移”战略。所以这是历届省委都注意到的问题,但它是有历史形成原因,也有经济规律在起作用。比如粤东西北增长3个点,珠三角增长1个点,但由于基数不同,所以珠三角仍远超过粤东西北。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粤东西北在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就不断提升,增速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趋势看差距在不断缩小,区域差距从过去的3.15:1缩小到2012年的2.87:1。

  胡春华书记到广东之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广东要贯彻“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也必须直面这个问题。过去我们说“三步走”,30年过去了,东南沿海包括广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二步,先富帮后富,我们也在做;第三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用30年实现第一步,再用30年实现第二步,再用30年实现第三步,100年实现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梦想。

  南方报业:在出台《决定》之前,广东省也就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有过很多政策支持,包括出台了针对粤东地区的发展规划。这次《决定》的出台,与以往有何不同?

  汪一洋:我个人的感触是,这次的文件是我到省政府研究中心工作12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最重视的一次。光是胡春华书记就亲自召开了四次会,省派出调研工作组到各地、各部门听取意见建议,又在粤北、粤西、粤东分开召开三场片会,后来又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省委常委会反复讨论修改。

  比如“努力实现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原来是一节,现在是一章,改完之后立意比原来提高了。其中有一个章节,还是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亲自执笔。12年来,我们起草了无数文件,省委主要领导、省政府主要领导、常务副省长亲自参与,每个市面对面征求意见,还是比较少的。

  起草组在这个过程中,对广东区域协调的全省战略意义的认识、定位也不断提升,从一开始只着眼于珠三角和东西北区域之间怎么平衡,珠三角以及省里怎么加大力度帮扶;提升到以“两个加快”来构建“双引擎”的全局视野,即珠三角要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粤东西北要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双引擎”打造广东经济升级版。

  南方报业: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这一战略的影响和意义?

  汪一洋:《决定》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是全局性。从粤东西北着手也是为了珠三角,只有把产业逐步往外迁移,形成配套的产业体系,才能形成增长的动力引擎。为什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周边省市都是以珠三角为火车头带动的,而现在珠三角辐射带动能力下降,就是因为产业不配套,还有粤东西北交通没打通。因此这是全局性战略,着眼于粤东西北,同时也是珠三角提升的大好时机,要主动拓展空间,抓住机遇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其次是时代性。《决定》提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发展,不是复制珠三角走过的路,而是吸取珠三角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付出的代价和教训,找到后发优势。同时粤东西北要绿色发展,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在保护生态建设的前提下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战略。

  第三还有实践性、务实性。《决定》不是一般的号召,很具体,目标就是两个:第一,到2020年粤东西北各市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第二,人均GDP在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市,是由徐少华带队一个市一个市去谈落实。除了目标之外,产业、基础设施、城镇化、民生、环境,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同时,对三个片区分别有一个定位,对各个市怎么发展也有定位。还有三大抓手,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扩容提质。

  粤东西北二次创业,主体责任上要树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抓住这一次重大契机,实现跨越发展,形成广东经济发展第二个发动机。机遇抓住了,未来20年格局就上去了;抓不住,资源又被别人集聚走了。

  南方报业:《决定》提出的目标中强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之前提到的都是“平均小康”?这种自我加码背后是怎样的战略选择?

  汪一洋:过去我们制定文件,从省里的角度考虑较多,没有详细分析各个市的状况。把数据一汇总,才大吃一惊,粤东西北12个市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珠三角这一“俊”遮了全省的“丑”。一说来自广东都说你们有钱,但一问人家GDP和财政都比我们好。粤东西北12个市,不只是比珠三角差,是比内地有些省份都差。有些地级市,城区经济水平只占全市的百分十几,辐射能力差,小马拉大车,工业化不行,城镇化也不行。粤东西北的城市化率除了汕头之外都低于全国水平。

  所以,发展工业化要靠产业园区,每个市集中发展城区,县里集中发展县城,个别发展中心镇,形成地方的增长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平均小康,珠三角要实现全国领先水平,粤东西北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制定这个战略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需要一定的超前度

  南方报业:《决定》中提出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扩容提质“三个抓手”,也是针对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定的?

  汪一洋:是的,这些也是符合实际的广东路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粤东西北发展新型工业化,一方面要承接转移,另一方面也要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原来的叫法是“工业转移园区”,现在把“工业”去掉,不一定是工业,也可以搞服务业;也不要“转移”,就是产业园区。

  新型城镇化提出的是“扩容提质”,以地级市为抓手,依托县城建设一批大型城市或中小型城市。一个地级市六七百万人,如果做不到50%,能不能30%的人口在城市?如果本地区都不能集聚,还怎么吸引外部资源?

  还有交通基础设施,如果不跟人家连通,货物怎么往这里来,企业怎么转移?有些地市不自信,修路修到省边上二三十公里不修,怕企业转移出去,为什么不能把人家吸引过来?很多企业想进广东,珠三角进不去,成本高,那么能不能请进清远、肇庆等周边地方?

  南方报业:有人担心城区扩容提质会不会成为新一轮的“造新城”?

  汪一洋:新型城镇化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由工业化推动。为什么广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深圳成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是改革开放推动了工业发展,集聚了大量的人口。企业喜欢集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好招,社会服务也好办。现在粤东西北要走这条路,还是以工业化为基础,通过建立园区,提高工业化水平,才能集聚人口。城市就要提供住房、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设施,要提质,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形成良性循环。

  按全国城市发展水平看,粤东西北城市化还有潜力,目前城市化水平只有30%-40%,全国平均水平都达不到。所以加速粤东西北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还有很大需求,远达不到超前。城市发展是需要一定的超前度的,我们的问题经常出在眼光不足、超前性不够,而不是太超前。

  南方报业:《决定》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采取以省级投入为主、省市合建模式,资本金原则按省(部)、市7︰3的比例出资,设定这一比例的背景是什么?

  汪一洋:如果说全部由省里来包的话,一方面省里包不住,另一方面,省市共建,市里就会提出,最需解决的路是哪些。如果是省里全包,市里就会全部报上去,由省去建,不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

  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省,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最大方,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无所谓,跟觉悟无关,要靠制度机制来约束。

  为什么三七开?就是要达到既适应经济发展又适应财力状况。有人说高速公路超出需求,超不超出地方最知道,鞋合不合脚,穿的人最知道。即便三七开,有些市也会遇到困难,所以省里又提出,由省出面协调金融部门融资解决市级资本金总额的50%。高速路是既拉动当前又保障未来的,如果“十三五”的路安排在“十二五”建,更早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成本也更低。

  其实粤东西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有一点补课的意味。要想富,先修路,路通财通,这是广东改革开放的经验。但是过去领先,现在不一定领先。现在我们还有经济总量一项团体冠军在,但单项冠军很多被人家拿走了。所以广东一定要加快发展。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础措施建设必须得跟上。

  南方报业:《决定》还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主要在哪些方面?

  汪一洋:深化改革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要改。硬环境是交通基础配套得改,软环境是行政审批制度、企业投资管理体制和商事登记制度都得改。批个企业两三年,等批下来市场都变化了。

  我们虽然改革了30年,但审批的核心没怎么改,很多产能过剩恰恰是审批审出来的。比如钢铁产能过剩,地方政府要保钢,没有需求也生产,要保稳定、保GDP,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越审批越过剩。但在政府不管的行业,空调、洗衣机、冰箱,自由竞争,产能还是那么多产能,市场还是优质资源在占领。现在市场过剩了2亿多吨钢铁产能,靠什么来化解?又是靠行政整合,不是靠市场竞争。所以审批带来很多腐败,干预了市场正常运行,不能形成优胜劣汰,不能形成资源优化配置,产能过剩的地方的背后都有政府的手。国务院也说要深化改革,减少审批,真正让市场发挥作用。广东的优势就是市场化程度高,必须发挥好这个优势。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960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