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汕潮揭一体化操作思辨

发布时间:2013-11-8 15:47: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郑升

    实习记者 蔡龑 汕头、广州报道

    汕潮揭一体化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今年7月份,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汕潮揭资源共享、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特色城市群”,打造粤东经济增长极。

    在广东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大潮中,汕头、潮州和揭阳如何推进被搁置已久的一体化,如何更多的释放产业集聚效益,进而带动粤东地区整体发展,成为粤东崛起的关键所在。

    汕潮揭一体化动议

    是否需要推进一体化,在粤东原本并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1991年行政区域调整前,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都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管辖。这里是潮汕文化的所在地,同属潮汕平原,地理环境上环山抱海,历来是人文环境同气连枝,产业发展相互交融的地区。

    1991年,对于潮汕地区来说是个重要的年头。这一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汕头市拆分为新的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与此同时,也批准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至新成立的汕头市区。

    据了解,“分家”之前,汕头地区经济在全国位列第九。经过20年的曲折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汕头人均GDP2.6万元,仅为深圳、厦门、珠海三个特区的27.5%;粤东三市人均GDP2.5万元,还不到广东省人均GDP的一半。

    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当年这一拆把原有的资源分散了,汕头的中心地位无法建立,客观上造成了整个粤东地区产业布局被割裂,发展速度落后于珠三角地区的局面。

    在市三分家后的一段时间内,汕头市经济衰退,其粤东龙头城市地位受到挑战。加之三市之间定位不清,部分产业布局大量重合,对重大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也加剧了落后的境况。

    在“三兄弟”分家约20年后,“一体化”、“同城化”议题终被提上日程。

    早在2009年,广东省政府就曾召开粤东地区工作会议,通过《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交通一体化为龙头,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无缝衔接”,促进粤东经济一体化。

    2011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粤东调研时明确要求,由汕头市作为牵头城市,推动汕潮揭“一体化、同城化”。同年,汕潮揭一体化被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潮汕揭三市也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

    2012年,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汕潮揭”同城化也被写进了党代会报告。

    至今年7月份,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建设汕潮揭资源共享、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特色城市群。

    事实上,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城市群之间的一体化进展也成为一种趋势。在广东的珠三角城市群,北方的京津城市群以及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进程已经启动;在与粤东临近的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其同城化规划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与珠三角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促使汕潮揭三市主政者反思,加快推进一体化成为共识。正如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所言,“建设汕潮揭城市群,是三市振兴发展的战略选择”。

    而对于原属同一行政区划,同属潮汕文化,地缘接近,文化同质的潮汕揭三市来说,要实现一体化,拥有先天形成的地理、文化和产业基础。同时,汕潮揭地理位置相当,轻工业为主,临港、侨乡和海峡西岸经济圈是他们相同的“底牌”。

    但也需要解决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同质化竞争、行政干预一体化等问题。

    民生优先、产业为重

    2012年12月,由汕头市主导的《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同城化方案》),在获得揭阳、潮州两市认可后得以出台。

    在这套《同城化方案》中,三市达成了以民生事业为切入点,先期启动交通同城化工作,后续推进产业联合布局,逐渐破除区域内限制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障碍的共识。

    目前,汕头、潮州、揭阳市车辆年票通行费实现互通互认,预计将为三市车主减负1亿多元;与此同时,三市公交车和出租车辆相关资格互认、广播电视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网同费、医保联网结算、医疗检查结果和病历互认等7个项目初见成效。

    除了民生项目,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也是进入实施阶段。

    以汕头为例,交通建设已被列入该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并作为全市的工作首位来开展。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汕头规划交通建设项目54项,总投资约516亿元。

    其中,汕湛高速公路汕头段正着手征拆,已在8月动工建设;潮惠高速公路汕头段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整体用地报批手续。

    而连接粤东3市的快速通道——潮汕环线已被列入全省6个“十二五”末新增提前开工项目,预计2015年底前动工,目前正紧锣密鼓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这些已经或逐步开工的项目,将促进以汕头为中心城市的粤东一小时生活圈的逐步形成,粤东地区到珠三角、闽南三角等经济区的距离也将缩短至2小时。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重要载体,产业一体化则是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力量。做好产业布局的联动合作,规避恶性竞争,推动产业一体化,无疑是汕潮揭一体化亟须解答的核心问题。

    而恰恰是这一核心问题上,潮汕揭三市之间存在诸多合作的问题。

    比如潮汕揭三地都在计划建设的港口。“这些港口是什么关系,担当什么功能,相互之间错位发展还是争抢资源?”汕头市规划局副局长黄锦林问到,他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省一级来统筹协调,三市之间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指出,在粤东以桑浦山为中心的区域,周边20多公里内分布着汕头、潮州、揭阳的主城区和潮安、揭东、澄海的县城,拥有全省五分之一的专业镇,集中了粤东50%-70%的GDP,也集中了优质的文化、教育、医疗的资源。

    按照一般的观点,这里城镇化率相同,产业布局合理,理应成为汕潮揭一体化的先行区。然而,该区域的市场、交通和信息网络,因为行政管理上的区分,被人为的割裂了。

    “现在协调不了,谁都当不了头”。陈鸿宇说。他进一步指出,粤东发展主要依靠民营经济,而潮汕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亟待破除限制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的障碍,以促进区域内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融合。

    破除行政壁垒是关键:合并或难实施

    在《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对潮汕三市作出明确的定位:汕头是粤东地区中心城市,潮州是粤东特色旅游目的地,揭阳是粤东经济强市。

    谈及作为粤东中心城市如何推动汕潮揭真正形成合力的问题,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表示,目前三地已经建立了运作良好的联席会议机制,并加快编制相关专项规划。

    自2012年以来,三市已成立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协调领导小组,并轮流承办推进汕潮揭同城化联席会议,与广东省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同城化发展规划。

    陈茂辉表示,无论是“一体化”还是“城市群”,本质内涵上都是倾向于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保障要素充分流动,强调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还是潮州市市长李庆雄,对此均有深刻认识。然而,如何破除行政壁垒,真正实现三市合力推进一体化,仍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

    怎样才能达到破除行政壁垒的目的,有人给出了将三市重新合并的建议。

    在今年广东“两会”期间,广东省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王苏生则直接提议:将汕潮揭合并成一个市,以降低行政成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类似的声音还出现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也建议,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由三个厅级行政区整合为一的模式,设立一个包含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厅级市组成的“潮汕新区”;或者将汕头特区的范围扩至潮州、揭阳三市建立“潮汕特区”,新的行政区划级别可定为副省级。

    这样支持三市合并的声音,甚至在三市中也并不缺少。

    “要加快同城化发展,应该首先调整目前的行政区域划分。”今年1月28日,在提到汕潮揭未来的发展时,广东省人大代表、潮州市长李庆雄告诉媒体记者,“我支持三市合并,而且建议三地合并后,尽早向国家争取升为副省级城市。”

    次日,李庆雄改口称“首先还是要把同城化搞好,搞好基础,等各项条件上来了,是否合并再根据三市发展情况和上级的要求来看。”

    当时,广东省人大代表、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和广东省人大代表、汕头市长郑人豪对“合并”议题并未正面回应,不过表示要加快推进汕潮揭一体化。陈绿平还强调:“三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没有谁当头,而是轮流牵头,加快同城化进程。”

    对此,汕头大学教授林丹明认为:“汕潮揭合并”是走历史回头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社会成本,真正操作起来并不实际。

    “现在出台的方案(推进潮汕揭同城化工作方案)带有一种规划研究性质,而不是强制性质的。”黄锦林说,这种指导性的方案,很难消除这种城市间的无序竞争,因而需要更高层面的统筹协调。

    这一看法也得到了陈鸿宇的认同。他表示,尽管三市已联合出台了《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工作方案》,但这套方案并不是类似《珠三角规划纲要》这样必须完成目标的行政强制性方案。

    “兄弟分家之后就很难再合起来了”,陈鸿宇表示,即使再次合并,如果不解决体制和利益对一体化进程阻碍的问题,三地之间依然会离心离德。

    他认为更现实的做法是,借鉴广东省委设立珠三角一体化办公室的模式,在广东省政府层面上,成立专司“汕潮揭”一体化的机构,协调解决三市在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959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