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漳州农业大市的转身

发布时间:2013-11-7 14:22: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程东升 漳州报道

    夏末的漳州一派繁华景象,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遍布街头的水果档口、水果批发市场。

    漳州地处九龙江入海口冲积平原,气候宜人,适于农业种植。自古以来,得益于良好的地理环境,气候温和湿润的漳州物产丰富,是闻名中外的花果之乡。

    农业一度是漳州经济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清一色的“农业经济”

    漳州的各县、市农业各具特色,如“中国官溪蜜柚之乡”的平和县,年水果产量全国第一;“中国青梅之乡”诏安,是全国最大的青梅生产、加工和主要出口基地;而东山县号称“中国芦笋之乡”。

    此外,南靖县以盛产“花中君子”兰花和“南方人参”巴戟天饮誉海内外;世界四大名柚坪山柚、文旦柚故乡的华安县,有超过6个万亩果带,年产各种鲜汁1.35万吨。

    “闽南花卉市场”主要举办地、有“金漳浦”之称的漳浦县,以其乌石荔枝、黄埔杨梅、梁山菠萝,马口花卉生产基地、马坪“漳浦黄牛”出口基地等等,一乡一个特色,成为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楷模。

    在兰花业方面,漳浦为福建省最大的洋兰生产基地;在玫瑰茄产业方面,漳浦也是福建省最大的玫瑰茄生产出口基地,素有玫瑰茄之乡的美称,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立足“漳浦黄牛”的品种优势,漳浦兴起了肉牛养殖业,如今,马坪全镇年出产“漳浦黄牛”上万头,且其单批出口量为全国第一,成了漳州现代农业的金招牌。

    如今的漳州已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已设立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建成了福建省最大的高优创汇农业基地、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具备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和条件。

    据统计,目前漳州全市创办台资农业项目已达500个,占全国的1/10强;水果水产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蘑菇、芦笋的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

    尽管漳州农业发达,特色鲜明,但与工业发达的泉州相比,漳州市辖的各县市这种清一色的“农业经济”,在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上还是逊色不少。

    向工业转型

    一度是闽南金三角中最尖一角的漳州,经济后来被泉州赶超,紧接着又被厦门超越。

    2002年漳州工业总产值598.57亿元,只相当于泉州市1935.91亿元的30.9%。

    2002年,漳州市召开“全市工业立市会议”,系统提出了 “工业立市”战略,并在其后的市委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加快工业发展是漳州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所在、战略所为和后劲所需,要把它作为提升漳州市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来推动。这样,漳州市确立了工业要在三个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路,漳州工业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2006年,漳州市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漳州要实现从“工业立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和提升,漳州工业进入总量和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

    随后,漳州市政府成立了 “漳州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解决工业发展问题的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资本运营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台商投资和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2002年以后,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发展迅速,引进了台湾著名跨国小家电企业灿坤集团,斥资6亿美元,在漳州建立占地16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的工业大项目。2009年至今,漳州的工业总量和增加值大幅增长,排名泉州、福州、厦门之后,每年稳居全省第四位。

    2012福建各市GDP排名中,漳州名列第四,当年漳州的GDP总量为2000亿元,排名前三的是泉州、福州和厦门,其中,漳州的GDP总量比厦门少了800亿元,比第一名泉州少了一半多。不过,与2002年的数据相比,漳州与泉州的差距缩小了。

    漳州正在从农业大市,向工农业并重的产业格局转型,但是漳州要赶超厦门,甚至赶超泉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940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