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期待新型城镇化 让留守成为记忆

发布时间:2013-9-23 14:11: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见习记者 黄俊溢

  城镇化的脚步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离开乡村,带着梦想流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他们的身后,是一个个满载思念、充满期待的眼神,守望着离乡的孩子,期盼着打拼的父母,等待着“淘金”的丈夫。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被称为“三留人口”,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

  一位1985年生、老家在鄂西南深山里的年轻人,现只身打拼于北京。他出生的村庄在一个方圆百里的大峡谷下游,村民沿河而居,更有部分村民散落在植被茂盛的半山腰。打他记事时,农村还是人丁兴旺的农村,农民还是传统的耕地农民,彼时的火柴只要两分钱,村子里有自己的学校,农民虽然辛苦,倒也能自给自足,安居乐业。

  等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村子里开始掀起以去山西挖煤为主的打工潮,打工者主要以不愿务农的年轻人为主。不久,随着农产品收入不足以支付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以及小孩教育费用等支出时,传统的耕地农民(以中年人为主)开始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也不得不外出务工。

  随着大量务工收入注入乡村,村庄一度陷入空前繁荣。

  繁荣之后,更多的村民选择搬到交通条件较好的乡镇,到2000年左右,原本一百多户人家的村落只剩下没有搬迁能力的十几户人家,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曾经,有一百名左右学生的学校也因为没有代课老师和学生而毁弃,绝大多数同龄人都放弃求学,出去打工,村子里真正靠读书走出来的仅有他一人。

  他说,即使在白天,也经常一整天都见不着人出村进村,偶尔能看到一个背着背篓步履蹒跚的老人,到30公里外的镇上去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晚上整个村子更是死一般的寂静,时间在这里仿佛静止了,这个村子几乎成了被世人遗忘的桃源。

  试想,一个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村庄,会是怎样的衰败景象?这个在城镇化进程中被抛弃的村庄,谁来给他们未来,谁来保障他们的生活?

  事实上,这种农村主体的老弱化只是中国三百万村庄的一个缩影。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刘彦随经过大量实地考察和调研后说,如今,一人的村、几个人的村不在少数,无人村至少上百个。有数据显示,我国“三留人口”超过1.5亿人,留守儿童6100万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各约5000万人,农村主体老弱化已成为我国第二大“乡村病”。

  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三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秦中春认为,在农村主体老弱化的情况下,老人、孩子既要种地又要生活,精力不够。他们需要社保,需要有人照料。

  秦中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来实现。农村也需要加强社区建设,需要将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延伸向农村。应该让村民就近享受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获得保障,方向还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国家要向农村投入更多力量。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社会政府的力量来解决。另外,市场的力量则体现在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方面。”

  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这样才能使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农民。”

  乡村病的产生是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而产生的,而新型城镇化对于解决农村主体老弱化、空心村等乡村病问题也正在开出药方。衷心希望新型城镇化能为这些村庄注入新鲜血液,使得衰败的村庄重新焕发生机,留守人员的伤痛只成为记忆。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937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