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探访上海自贸区

发布时间:2013-9-13 6:14: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 【字体:
  9月的上海,秋高气爽。五洲大道以北,位于长江口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外高桥码头,车来船往,巨大的龙门吊上下起伏,边上则是泊岸的巨轮正在作业,一派繁忙。
  经过20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特殊区域。
  9月底,上海自贸区将在这里正式挂牌。
  赶在挂牌之前,上证报记者近日先后走进上海外高桥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所辖的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了解即将变身自贸区的种种制度创新。

  ⊙记者 应心 ○编辑 龚维松
 
  自贸区内准备如何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大楼装修正紧锣密鼓。据装修师傅称,整个工期非常紧,9月20日要完工
  坐落于上海外高桥基隆路9号的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大楼或将成为这个故事开始的地方。
  走到基隆路路口,记者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施工场面。路口两边都矗立起一个高约5米的架子,分别用幕帘遮挡着。一旁工人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里以前都是“外高桥保税区2号门”的大牌,“过不了几天,就要换成自贸区的牌子了。”
  而顺着基隆路走到综保区管委会大楼,一楼大厅内热火朝天的装修场景,让人感觉到自贸区的脚步真的非常快了。
  “我们拿到了自贸区第一个活。”装修工程队的工头刘师傅告诉记者。他说,这次装修和平时不一样,要求很高,材料质量都很好,设计理念也不一样,“档次很高”。
  “整个工期非常紧。”刘师傅说,他们于8月24日开工,9月20日就得完工。
  记者看到,管委会大楼的大门、电梯口、转角等关键路口,到处贴上了“正在施工,请走南门”的示意牌。张贴在一楼电梯口的一张指示图还显示:“保税区管委会大厅改造,一楼的税务大厅(包括税务登记,发票业务、综合发放、打印个税等)各项业务早在8月26日,已经搬至二楼联合大厅受理。”
  “自贸区挂牌后,目前综管区所有的政府部门,处、室都会改革吗?”当记者带着此疑问询问一位管委会内部人士时,他默默点头。
  成立于2009年11月的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实施统一的地方行政管理,目前综保区规划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
  据了解,自贸区的范围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自贸区与综保区覆盖的区域完全一致。
  过不了多久,在自贸区新的制度创新驱动下,这块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见证中国经济奇迹 “第二季”的前哨阵地。
  传统产业何去何从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处长张红称,区内所有的产业升级是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
  自贸区首选上海,选择综保区,与这里的丰富业态和深厚历史积淀密不可分。站在综保区管委会大楼远眺外高桥码头,一排排巨大的龙门吊,运输车、巨轮繁忙作业的场景尽收眼底。从外高桥驱车前往浦东机场,记者看到的是另一番繁忙景象:各类基建工程此起彼伏,似乎都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宴”准备“食材”。
  而从浦东机场通往迪士尼的隧道工程也顺利推进,未来将成为连接上海这两大重要对外“窗口”的纽带。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9月底上海自贸区将挂牌。当日,自贸区还将迎来首批入驻企业。
  一位参与规划设计的人士向记者表示,自贸区未来将吸引三类企业,一类境外企业,一类是境内企业,还有就是各种中介服务机构。
  虽然自贸区还没正式运行,但很多企业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在上海交大EMBA开办的自贸区讲座上,记者见到四面八方赶来听课的企业家们,把整个EMBA挤得爆满,以至于校方不得不另外开通一个网络教室来满足大家的需求。企业家们纷纷打听自贸区制度特点,有什么优惠政策,有的甚至担心自贸区会不会准入门槛太高,以至于无法入驻。
  相比之下,那些已经驻扎在自贸区内部的企业,在感受自贸区喜悦之余,却表现了另外一种担忧。自贸区挂牌后,追求贸易转型升级是一大发展方向。但保税区内贸易、物流这些传统产业将何去何从,会被替代吗?
  一位经营葡萄酒贸易的企业主对记者表示,自贸区来了,他的葡萄酒业务是不是要转型,也去做期货投资等金融业务?
  “我们所有的产业升级是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处长张红在上述讲座中表示。她直言,上海自贸区贸易转型升级有一个核心,就是内外贸易一体化。贸易与物流本身也是上海的重点产业,“我们方案的基础不是把原来的七八千家企业赶到铁丝网外面去,不能只做离岸贸易和境外投资。”
  也有企业早已运筹帷幄,大有主动拥抱自贸区的姿态。据悉,为了配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很多企业早就开始将加工区转移。
  政府职能有何转变
  如审批登记制,将由工商部门“一口受理”。其实质就是“先证后照”,即先给企业一个主体资格,等企业去从事各种具体业务时,再去拿各种行业准入
  而对于政府职能转变,张红透露,“在国家方案中,这是要求放在第一位的。政府的职能一定要转变。”
  据悉,自贸区将探索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等制度环境。这也印证了张红所说的国家在探索政府机构改革方面的决心。
  自贸区挂牌后,综保区现有的科、室会有大的调整和改变吗?当记者就此问题询问综保区相关人士时,该人士点头默认。
  事实上,为了配合自贸区前述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政府机构职能必须做出改变。如审批登记制,将由工商部门“一口受理”。
  审批登记制实质上就是“先证后照”,即先给企业一个主体资格,等企业去从事各种具体业务时,再去拿各种行业准入。在这种做法下,企业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相分离。而政府部门围绕此“一口受理”工作机制,就是减政放权上的新的制度探索。
  政府职能转变的其他内容还有:海关、检验检疫等“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工作机制;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实现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等。
  一位长期关注自贸区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通常采用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各国中央政府大多针对自由贸易园区明确或设立国家高层面的宏观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各地的自由贸易园区进行社区审批、监督、检查和协调;同时,全国各地的自由贸易园区的管理往往通过国家授权所在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直接管理,负责对自贸区内的一切政府机构与事物进行全方位管理和协调,甚至有权自行制定有关管理条例,有权独立行政而不受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干预。如美国的对外贸易区委员会、墨西哥的部际委员会等。而这些,很多都是上海自贸区未来的一个努力方向。
  贸易如何转型升级
  自贸区发展方案中提到了很多新型业态,包括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融资租赁、高端维修、大宗商品交易、离岸贸易等
  记者调查采访后发现,非常多的企业关注自贸区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制度建设等。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自贸区总体方案所涉及的近100项试点任务中,有超过一半属于制度创新范畴。其中,制度创新集中四个方面,分别是: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金融领域的开放、以及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等。
  张红形象地把四个领域的创新比喻为四根柱子,“四根柱子把自贸区基本框架支撑出来。”
  扩大投资领域开放,首当其冲就是扩大服务业开放。据其介绍,此次自贸区选择了包括金融服务、航业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等6个领域19个行业,探索进一步开放步伐。
  此外,探索建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核心的试验区投资管理新体制,也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上准入前国民待遇,这是目前国际投资领域的最高标准。
  所谓负面清单,即“法无明确即可为”。以前很多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成为法人企业、领到工商执照之前,需要拿各种审批证书,但在负面清单模式下,非负面清单之外的内容,企业将来可以直接备案。张红介绍,投资领域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我们没有审批,只有备案登记制。而备案登记的范围又是非常广的,包括企业的备案登记,以及项目的备案登记。
  对于贸易转型升级,自贸区发展方案中提到了很多新型业态,包括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融资租赁、高端维修、大宗商品交易、离岸贸易等。
  比如融资租赁方面,自贸区将除了拟对区内注册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及项目子公司,实施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的试点政策等税收优惠政策外,还将取消融资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单机单船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贸易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发展总部经济。事实上,发展总部经济是综保区一直在耕耘的重点领域。截至2012年底,综保区已累计批准营运中心达到203家,上海市政府认定地区总部31家,结算中心50家,这批企业2012年完成销售收入超过5900亿元,缴纳工商税收210亿元,以占保税区4%的企业数量,创造了保税区50%的经济总量,形成了综保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领域开放方面,上海自贸区将探索建立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为标志的试验区金融监管新体制,围绕此,将会有一揽子制度创新。
  此外,在金融服务领域,自贸区将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并适时在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等。
  “金融领域的政策不能开天窗,一定要有内容,而且一定要落地。”张红说,这是高层在制定政策时的一个基调,只是有些具体政策要一步步来推行。
  张红说,金融领域的创新称得上是所有制度创新体系中的“皇冠”,为了保住这顶皇冠,自贸区发展方案中有专门环节对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进行重点阐述,其实说到底就是“资金全方位监测”。
  自贸区是否会扩展
  据一位官员在内部会议上表示,除了现在的28平方公里用于自贸区外,还会有70多平方公里用地作为自贸区预留地
  挂牌之后,在自贸区所辖的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否会和以往的经济发展园区一样,大兴土木,把原来的仓库、厂区会变成一排排高楼大厦,变成金融机构集聚地吗?
  “特殊监管区域不设生活设施、不设社会零售场所,全部是商务区和生产区域。”张红近期在一次有关自贸区的讲座上如是表示。她介绍说,特殊监管区域原来还有些office、工厂和仓库,随着产业的梯度转移,很多生产线已经迁移到西部内陆地区,“我们这里是没有任何生活设施的,全部是商务用地和产业用地。”
  以外高桥保税区为例,2012年这里集聚的6000家企业当中,贸易企业就达5000多家,物流企业700余家,而加工企业仅200家。
  另外一位知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封关区域实质上就是境外,只是工作区。目前关内的业态已经非常成熟,几乎没有空间去大兴土木了。“倒是关外,以后会非常有潜力。”
  铺开外高桥保税区地图,狭长的关内区域下面,是左边的森兰区域和右边的新发展开发区域。其中,森兰区域紧邻外高桥保税区的城市综合配套商务区,是外高桥推进区内与区外、保税与非保税联动、促进总部经济集聚、创新保税货物区外展销模式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在自贸区的概念下,这些区域早已热潮涌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股市上自贸区概念的集体爆发。其中,土地概念股尤为受追捧,即使在自贸区概念股走向分化的状态下,土地概念股依然保持了强势。在目前股市上,如果哪家上市公司在保税区或附近拥有一块土地,就可能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一个备受业界关注的话题是,随着自贸区内入驻企业的逐渐增长,自贸区范围是否会在28.78平方公里的范围上往外拓展?
  据媒体报道,一位上海官员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临港等地区除了现在的28平方公里用于自贸区外,还会有70多平方公里用地作为自贸区预留地”。
  业内将其解读为:自贸区扩区是必然的,但短期内不可能扩,目前只是在做前期研究准备;未来上海自贸区扩区,位于上海东南角的临港新城及临港产业区或是首选地区。
  而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上也显示,未来自贸区将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试验区区域范围。 
  事实上,综保区管委会早已在推进区内与区外、保税与非保税的联动工作。2012年6月,6.01平方公里森兰区域正式划入综保区管委会管理范围,作为外高桥国际贸易城启动建设的重要标志。
  在综保区管委会2013年工作计划中,记者还发现以下表述:今年将全面推动国际贸易城建设,推动跨国公司在森兰商务区设立10家地区总部,争取尽快形成森兰区域现代商务和生态宜居的区域形象。与此同时,在森兰区域建立大型高端消费品购物中心,开展保税展示和销售活动,打造重要的进口高档消费品集散地。
  也就是说,广受消费者关注与青睐的免税店,未来将可能设立在森兰区域。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753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