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推进城镇化 城市交通如何不“添堵”?

发布时间:2013-9-9 13:56: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会诊中国“城市病”·交通拥堵

  见习记者 张倪

  刘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

  程世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

  张国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

  陈秀山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近来,北京拟征交通拥堵费一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交通拥堵这一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再次成为焦点。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更多的人口涌向城市,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或将愈发严重。

  如何化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中小城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又将如何避免出现交通拥堵这一 “城市病”?对此,中国经济时报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刘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张国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秀山进行探讨。

  化解大城市交通拥堵,做好城市功能布局是根本

  中国经济时报: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近来愈发严重,北京甚至开始研究征收交通拥堵费。你认为,大城市如何才能化解交通拥堵的难题?

  刘勇:大城市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根本做法是解决城市功能布局问题。比如北京市可以建卫星城,目的是将其城市功能进行疏散,在整个京津冀地区进行统一规划。第二,拟征交通拥堵费的政策,我认为完全正确,甚至出台已经偏晚。新加坡在征收交通拥堵费的问题上就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在拥堵路段两头设立关卡,在交通拥堵高峰期,汽车开过该路段时便自动收费,从而合理分散车流。第三,在城市规划方面,大型社区的公路一定要对外开放,否则交通拥堵问题将一直存在。

  程世东: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解决。现在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工作地距离居住地越来越远,如果能够缩短出行距离,道路压力将会大幅减少。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是交通本身能够彻底解决的,要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解决,最终实现就近入学、就近工作、居住平衡。

  其次,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通过集约化的交通方式即公共交通来缓解拥堵。目前由于公共交通工具速度慢,降低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认为,一方面,可加大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建设;另一方面,可提高汽车出行成本,包括提高停车费、提高油价,以及收交通拥堵费等。

  张国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在于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水平。北京近年来在轨道方面的公共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截至2013年6月,北京的轨道交通规模已达到456公里,城市轨道用量突破1100万,该两项数据均属全球第一;但北京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需要更多体系性的改善。

  过去三十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两百多年完成的成绩,同时也要用三十年时间去面临欧美两百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未来的城镇化战略是要走 “以人为本,以新型城镇化为动力,统筹兼顾”的道路,科学把握城市产业发展规律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成长规律,以低碳高效的交通方式为主导,综合各种交通和谐发展,组织好城市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走一条产业空间、城市空间、交通空间相协同的发展道路,方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陈秀山:北京拟征交通拥堵费的措施我认为是无奈的选择。国际上,英国伦敦采取过类似的治理办法,新加坡也通过高额的征税来严格控制汽车数量。北京目前城市功能叠加现象严重,尤其在核心区内,既有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又是经济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所以从根本上讲,要长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从城市功能分解方面做战略性规划。

  中小城镇交通发展应“量体裁衣”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小城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又将如何避免出现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

  程世东:中小城镇的交通出行模式与大城市有不同之处,其中最大的区别是出行距离。中小城镇与大城市相比,出行距离相对较短,而出行距离的长短直接决定了出行方式的选择。在出行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可选取步行或自行车等非机动化方式。同时,中小城镇道路相对较窄,设置公交专用道比较困难,因此出行结构和模式方面应更加强调非机动化出行。因此,中小城市一定要把自行车和步行等方式做得尽量完善,让绿色出行传播更广泛。但现在中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情况下跟大城市一样想方设法为小汽车出行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我认为,从现在开始,中小城镇应对小汽车进行限制调控。这种限制不是指限行、限号,而是在规范停车等方面,不能一味纵容,没有约束力。

  张国华:在中小城市城镇化的规划建设道路上一定要注意的是,要总结和借鉴大城市已走过的三十年经验教训这条路——仅关注于城市以建房子为代表的规模扩张,以及对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律、城市的功能成长规律把握不够,并且在交通上以小汽车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我认为应该将发展思路和方向转到组织好人和货物的高效运输层面,以及发展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上来。

  第二,新型城镇化要走“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道路。中小城市未来的发展所要面临的关键是在产业发展上走专业化、差异化的道路,做好与所依托的大城市之间的紧密互动,以及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建立好与大城市之间的高效衔接。在交通方面,首先中小城市要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协同努力,重点发展以城际铁路、市郊铁路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以及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和谐发展的高效城际交通网络。要把中小城市的产业和大城市的产业通过城际交通网络高效连接,同时在中小城镇的资源配置安排上,要将产业发展与交通建设有机衔接,做好交通空间、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协同工作。

  陈秀山:中小城镇跟大城市的性质有所不同,以中小城镇来讲,一是交通规划方面要合理化,建设初始就要建立起严格的公共交通秩序,而不能将原来的乡村生活习惯带入到城市。发达国家汽车数量比我们只多不少,但却没有拥挤到我国这种严重的程度。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二是人的问题,三是城市道路问题和城市功能问题。让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更合理,既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也有利于公共交通出行的积极发展。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670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