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开学送礼”难题

发布时间:2013-9-2 5:17: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 【字体:
    现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和医患关系差不多。很多老师并不否认教师收礼的普遍性。他们说,学校、教师都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社会风气如此,学校和教师不可能例外
    开学季,送礼不?
    3年前,汪清(化名)的女儿开始上幼儿园,她就四处打听送礼的事情:送多少、怎么送、什么时候送、送给哪些老师等。她并没有太多情感上的纠结,就顺利进入了送礼家长的队伍。
    “大家都送嘛。”现在女儿要上小学,汪清也丝毫没有犹豫,在老师家访的时候准备了一个“信封”。
    9月第一周,给老师送礼又成为送孩子入学的家长们的热门话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显示,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被卷入这个漩涡中。
    开学送礼潮
    每年开学前的家访、开学以及紧接着的教师节,被很多家长认为是与老师“亲近”的一个重要时间点。此外,中秋、春节等时间也可能送礼。有的家长一年送一次,有的一年多次。
    为了给老师送礼,一些购物网站甚至准备有专门的教师节购物卡。比如1号店印着“老师您辛苦了”字样的礼品卡,面值100元~1000元不等。京东商城类似的礼品卡面值则在200元~1000元之间。
    倪老师是上海一家重点初中执教14年的老师。他告诉本报记者,一旦老师接手了一个新班,100%的家访率就是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学习情况、家长教育理念等。
    倪老师说,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后,家长更重视教育,现在给老师送礼确实是普遍现象。14年前多是200元,高的500元,现在则是1000元左右。“价值与CPI的涨幅一致。”
    不过,也有不少家长“开窍”较晚,有些家长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读小学时才开始准备送礼。“自己小时候读书到工作一路过来,从未送过礼,现在为了孩子,而且从幼儿园就要开始送礼,这实在难以适应。”一位家长说。
    本报记者询问过多名家长,几乎都有过送礼的经历。大家送礼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是购物卡、交通卡、月饼券等,500元~1000元不等。
    此外,有的家长会选择直接给老师的电话充值,每次三五百元,之后发个短信告诉老师,以防止老师婉拒时双方尴尬。有的家长是送老师一些旅游服务,或者自己出差或出国时,给老师带一些当地的特产,价值也在几百元左右;或者对老师的家人或亲朋在工作或生活上有所照顾。
    一些家长给老师送礼,有明确的诉求。比如幼儿园阶段,希望老师多从生活上照顾孩子;小学中学时,则是希望老师提问时多给自己孩子表现机会,选三好学生、班干部时也能够优先考虑自己的孩子。
    但是更多的家长,则受困于这样一句话:“老师不会记住谁送了,但一定会记住谁没送。”
    许多家长对本报记者表示,不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对每一个孩子特殊照顾,只求老师不要对自己孩子特别的不好。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律师则亲身经历了“血淋淋”的教训。他对本报记者说,3年前儿子上幼儿园小班,刚开始没有给老师任何“表示”,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儿子挺聪明的,一方面也觉得幼儿园学费也不便宜。“但后来老师对孩子越来越凶,越来越差。”甚至一些老师的言语是让家长难以接受的,当时第一反应是曝光这位老师,但考虑到孩子还要在这里上学,所以就转为给老师送礼。
    “三个老师每人一个信封,里面是500元还是1000元忘记了,老师若无其事就收下了。”上述律师说,老师这种态度让他非常难以接受。“大约老师认为这是明规则。我做了7年律师,从来没有给法官送过红包,因为这是职务行为,不需要送。”
    这位律师说,之后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就恢复正常了,今年孩子要读小学,他打算接着送。
    一位从事国际教育工作的家长告诉本报记者,自己孩子读小学时,起初没送,孩子就一直得不到重视,老师也总是批评。“后来我才觉悟过来,送礼后孩子就当上小队长了。你试试看调查下不送礼的孩子有没有当班干部的?”
    上述从事国际教育的家长也表示,一般不会给外教送礼,但是中国的老师就需要送。另外一位家长也遭遇了外籍教师拒绝礼物的事情,外籍老师收到礼物后立刻报告了学校,并由学校出面将礼物退还了这位家长。
    两难的教育
    在家长苦于被“潜规则”所折磨的同时,很多老师也表示同样面临两难困境——收了也照顾不到孩子,不收家长也不开心。
    王老师是上海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教育资源的稀缺所导致的择校、择班、择师,也是送礼屡见不鲜的原因之一。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很难对某个学生多加照顾,既没有精力,也没有特权。比如,班干部都是学生自己选的,老师没什么操作空间。
    王老师说,一般情况下会婉拒家长送的礼物,如果拒绝不了就会在下楼的时候放回学生家的信箱,然后短信告知家长。“婉拒有时候很困难,家长会觉得你看不上这份礼,或者有其他想法。”
    王老师说,真要表达感情,贺卡、鲜花都很好,太贵重的反而是让人反感的。“我一个高三的学生,送我一张贺卡,写了1000多字,有诚恳有调侃,我就觉得很好。”
    黄老师已经做了13年的幼儿园老师,她说自己所在的示范幼儿园是不允许收礼的,而且从个人角度来说也没有必要收礼,因为老师面对35个孩子,不可能特别照顾某个人。
    “现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和医患关系差不多。”黄老师说。很多老师并不否认教师收礼的普遍性。他们说,学校、教师都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社会风气如此,学校和教师不可能例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教师节的送礼问题,可以视为一个非合作博弈,参与博弈的家长,陷入“囚徒困境”。大家都在思考怎样根据其他家长的行为,来做出对自己孩子有利的选择,分析的结果就是送礼。而事实上这并非最优选择。
    熊丙奇对本报记者表示,每到教师节大家广泛讨论教师收礼的问题,而不是关注教师的精神健康、心理健康、职业发展,这就背离了教师节的本义,说明这个社会已经进入病态。
    “事实上,收礼的老师占到多少?如果部分老师收礼,就认为所有的教师群体都收礼,那教育的意义何在?”熊丙奇说。他认为,真正能收到家长送礼的,其实是教师中的少数,集中在好学校、城镇学校。
    一位河南的中学教师和一位浙江的中专教师就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学校里农村学生较多,学生家庭条件并不算好,因此送礼的很少。
    熊丙奇曾表示,家长送礼、教师收礼的纠结,其实是教师和家长权利的贫困所致,教师无法享有法律赋予的教育权利,而家长也无权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的评价。
    熊丙奇表示,在我国,从教育主管部门到社会舆论,都强调教师要讲奉献、讲牺牲。而结果是,我国早在1994年颁布的《教师法》中明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至今仍旧没有落实。
    王老师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自己年收入大概10万元,家长送礼对老师生活确实有改善,“但这并不主要,因为老师还可以在外面上课挣钱。”
    河南郑州一家幼儿园老师则告诉本报记者,自己一个月收入大约2000元,但一般好一点的幼儿园每个月就近3000元,特别是有家庭负担的老师压力会很大,很难说不接受家长送的礼。
    “解决办法就是成立真正独立的家长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真正在学校办学中起到监督作用。”熊丙奇说。
    “我们要思考的是,学校是不是教育家办学,教师的职业规范是不是从职业角度制定,教师的权利是什么,是否保障了教师的权利。”熊丙奇说。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534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