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城市保障”大升级更有品味的生活托起更有活力的经济

发布时间:2013-8-29 6:43:00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 【字体:

  编者按:改革开放近35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最近10年堪称突飞猛进。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出一系列“城市病”――规划不科学,管理粗放,基础设施薄弱。诸如食品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城市内涝、噪声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城市生活质量不高。加强城市保障和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成为新时期的重大课题。
  在中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后,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综合性措施不仅顺应了人民期盼,而且符合经济规律。既可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又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是“稳增长”、“惠民生”的好抓手。随着一场城市保障升级战打响,我国经济转型也呈现出一道“焕发城市活力”的靓丽风景线。
  打造“电力智能”城市 需打开民资“弹簧门”
  ■本报记者 丁 鑫
  
  “未来的电网建设升级主要集中在电网智能化方面。”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表示。他认为,电网建设与电网智能化的升级不仅能带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还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此外,电网智能化还有利于未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7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这项要求也成为城市基础建设六项重点任务之一。这也是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第一次把电网智能化和配电网建设作为重点投资方向。
  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袁远认为,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智能电网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智能电网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全面驶入快车道。目前,从产业链层面分析,中国智能电网的升级改造将对分布在不同环节上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为电工、信息、通信、材料等多学科带来创新发展契机。
  据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显示,自2009年开始至2020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将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从初期的规划试点阶段到“十二五”期间的全面建设阶段,“十三五”时期的引领提升阶段,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约4万亿元。2011-2015年为规划的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2016-2020年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的投资1.7万亿元。
  对于如何使电网建设在投资方面更加合理,任浩宁表示,首先取决于政府层面对电网投资权限的开放程度。由于涉及到新能源并网工作以及电力输送等因素的影响,应允许地方电网公司在电网建设工程中有更多的话语权。此外,政府方面还需出台鼓励措施,以此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到电网智能化的建设和改造工作中。
  从企业层面看,任浩宁表示,国家电网以及南方电网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这两家企业要对整个电网系统做出更加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规划。以往的电网建设仅仅考虑单一城市的供电需求,并没有考虑其他供电方式,新的升级改造工作需要扩大供电需求和方式的覆盖面。
  “加强对电网建设监管,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配电网建设的质量和电网智能化的推进。”对于如何提升电网建设的质量,任浩宁认为,从设备、技术方面看,我国在电网建设上具有很强的实力以及质量的保障,而加大电网建设监管能够全面的提升电网建设的质量。
  此外,对于未来我国电网的发展进程,袁远指出,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智能电网将成为能源输送的重要手段。未来三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中国电力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市场保证。
  对此,任浩宁强调,加强电网建设和推进电网智能化将对未来能源基地和电力基地的分布格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风电和光伏基地、西南地区的水电基地以及陕西、山西、内蒙的煤炭基地都将形成,电力输送将以上述几大基地为重心向东南沿海等地区进行输送,智能电网的推进将有效解决电力输送问题。
  “电网智能化的推进将进一步带动市场的活跃性,并且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未来电网智能化的推进,任浩宁做出上述表示。他认为,电网升级是未来智能城市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能源、电力安全最基本的保障,电网工程的升级对于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必要。此外,逆城市化现象和新型城镇化工作也将因电网建设的升级和完善得到有效解决。
  构造城市“新水景” 排水管建设拉动万亿元投资
  ■本报记者 夏 青
  
  作家龙应台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验证一个城市是否发达,最好来一场大雨。雨后,如果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先进城市;如果积水充足,小孩可以在街头用网捞鱼,这大概还是发展中城市。”
  专家表示,要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应该从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而这其中,下水道等地下管网的建设是基础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能直接拉动投资增长,另一方面也为经济升级、转型打基础。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其中市政地下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等,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这还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功能”密切关联。
  城市地下管网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管道等几大类。长江证券行业研究员表示,由于属于隐蔽工程,对地方政绩和环境美化贡献较小,地方政府往往重视程度不足,日积月累下问题开始显现,尤以市政排水为甚。2012年以来,政府对于地下管网的相关政策和领导人的表态明显增加。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近1个半月内3次提及地下管网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大投资。
  去年各大城市“看海”让人印象深刻,为了不再“看海”,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均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的投资力度。
  北京市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投入21.2亿元,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更新改造中心城区排水管线。而“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计划投入约120亿元。重庆市2013年计划完成220亿元各项水利投资。
  据了解,目前,我国城市排水问题主要是管网建设长度不够,导致大部分地区排水标准偏低。全国城镇人均雨水管道长度为0.47米,而德国2001年人均雨水管道长度已是我国目前的8倍。
  长江证券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十二五”污水管网总投资将达2443亿元。一般来说,一条马路建一根污水管道,就会另建相对应的两根雨水管道,因此雨水管道投资是污水管道投资的两倍,即占整个排水管道工程投资的2/3。由此推算,“十二五”期间,全国排水管道总投资为7329亿元左右,平均每年1465.8亿元。
  另有业内人士预计,“十二五”期间市政雨水管道将新增近20万公里,排水管道合计新增长度较“十一五”翻番。因此,在未来8年-10年间,城市排水管网的升级改造,可能需要投入万亿元资金。
  此外,2012年底,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通知》明确,4100亿元投资将用于加快推进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方向。按《规划》目标,在管网更新改造方面,共计9.23万公里。新建管网方面,新建管网长度共计18.53万公里。
  不过,对于本轮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明确:增量项目,经营性领域推行投资运营主体招商,政府不再直投;准经营性领域以股权合作等方式为投资者获得回报创造条件;非经营性领域可采取捆绑式项目法人招标等方式由社会投资人组织实施。对存量项目,通过委托运营,股权出让,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专业化运营的力度。
  城市供热“去雾霾化” 绿色采暖时代还有多远

  ■本报记者 徐 科
  
  “到2015年,完成8万公里城镇燃气和近10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任务。”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逐年提高,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也愈加受到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31日明确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六方面重点工作,其中就提出,要加强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侯文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丽中国”战略重视循环经济,带动城市集中供暖的更新换代,而此次关于集中供热管网的扶持政策及投资的加大,将有利于龙头供热企业降低能耗、开拓供热区域。
  “热网改造和完善,首先有利于热网运行效率提升,降低热损失;与此同时,也可为龙头企业整合供热区域、扩张供热范围提供可能;政府补贴增加、价格机制理顺,将有利于行业毛利率提升。”侯文涛表示,在政府政策支持之下,城市供热行业运行机制和定价方式将迎来全面改革。
  近年来,供热采暖行业发展迅速,据专家测算,城市供热行业年收入已超过1000亿元规模,未来3年-5年仍有望保持15%以上的增速快速增长。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目前国内供热采暖行业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为高污染行业,年耗煤量超过1.5亿吨,是城市大气雾霾的主要元凶之一,加之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国内供暖企业用工成本和材料成本成倍增加,这在我国提倡绿色环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环境下,不得不引起政府和市场的警惕。
  “城市热网将推进‘拆炉并网’,小型供热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自身运营水平不高等原因将被行业淘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侯文涛预计,未来热网龙头企业将受益于供热区域扩大、盈利快速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只是对北方供热地区做出部署,然而近些年来极端气候频发,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数度遭遇“冷冬”,引起了南方对于改善供暖条件的迫切需求,不少南方城市也开始逐步探索实施集中供暖。许多业内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都提到,南方现在千家万户分散的取暖方式更为耗能,从节能减排角度看,将来还需要政府引导适度集中采暖和制冷。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说,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建筑、能源、财政等方方面面,南方地区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应当“谋定而后动”,不能仓促上马。
  “从长远来看政府推动集中用能是趋势,南方供暖还需选择性配套,未来还需要政府加大市场引导和培育,分步推广实施。”上海复旦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建议,南方供暖系统的推广需走市场化途径,而市场需求还需经历逐步培育的过程,大规模“一拥而上”是不可行的,也容易造成新一轮的能源浪费。
  在专家看来,实现国内供热采暖行业的扩面增量,还需要完善一系列的基础工作。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小川认为,在工程类政府采购中,最重要的是理顺《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关系,将两法并轨,协调好部门利益关系,明确工程类项目统计范围,理顺工程类采购监管机制。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500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