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期待“官员体验民生”带动政策更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3-8-27 9:48: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专家呼吁,应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带动官员下基层现象渐多为契机,尽快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执政、施政方式从理念转向实际,并从制度化着手,促成“官员体验民生”的常态化
  受访人
  李拓 著名管理学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彭刚 本报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本报记者 李海楠
  事件回顾:
  近期,各地陆续刮起一股“官员体验民生”之风,席卷医疗、交通、环保等诸多事关民众生活的施政领域,引来民众高度关注和议论。
  8月20日,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暗访”同仁医院。封国生试挂“热门”眼科号,排了一钟头终于到达窗口,被告知上午的眼科号全部售罄。针对体验发现的挂号时间长、分次缴费等问题,封国生表示,将向医院进行通报,请医院研究作出整改。
  无独有偶,江苏省苏州市交通局局长邵建林也于8月13日亲身体验了一把 “蒸笼车”——该市没有空调的108路公交车。在公交车上,邵建林热得满身是汗,他明确承诺,“明年空调公交车将实现全覆盖。”此番表态也将该市原本定于2015年夏季才全部更换成空调车的目标提前了一年。
  此外,较早前还有浙江省丽水市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感受生态环境、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扮患者体验群众看病难等一系列各地政府官员体验基层实际需求的举动频见报端。
  然而,在舆论对此类举动普遍报以正面肯定之际,也不乏对其冠以作秀、形式主义等指责声音,而诸如“难道医管局局长一直不知道挂号难”、“难道交通局局长压根不知道有‘蒸笼车’”等质疑也是不绝于耳。
  姑且不论此类行为是否存在作秀嫌疑,也请暂且放下种种质疑,单就“官员体验民生”这一执政、施政手段而言,当下看来却实属必要。不能否认,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唯利是图”也逐渐染指政府部门,而有关部门对民众反映的诸多合理诉求却往往置若罔闻,这也致使政府和民众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一直以来,民众对政府脱离群众、公信力渐失、官员亲民作秀等苛责不断,无疑对外传递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政府原本在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正在渐行渐远。
  正因如此,新一届政府在2012年年底大力推行了以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为核心内容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政策;并于今年下半年开始,要求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中央政策要求之下,“官员体验民生”现象渐多可谓水到渠成,而民众在乐见越来越多的官员能够经常性地与基层民众互动之余,也对如何打消民众对“官员体验民生”的作秀质疑;如何从根本上破解当前政府执政、施政难以对接基层实际需求等难题表达了深切关注。
  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别采访了著名管理学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和本报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分别从政府执政理念转变以及要素合理配置的角度剖析了 “官员体验民生”的要义,并提出应将政府执政、施政方式从理念转向实际,并纳入制度化、常态化的呼吁。
  专家观点:
  李拓:重回更接地气的执政、施政轨道
  在李拓看来,官员下基层直接体验并了解民众需求,是很好的现象,对于官员改变工作作风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是很好的方法和手段。但李拓强调,必须杜绝作秀。
  “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显然带动了官员下基层的主观意愿,不妨以此为契机,尽快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政府执政、施政方式从理念转向实际。”李拓认为,要实现这一要求,单纯通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难以实现,必须从制度化着手,促成“官员体验民生”的常态化。
  对于越发普遍的官员 “在车里视察、在办公室里拍脑门决策”的工作套路,脱离群众的客观事实,李拓认为,应该承认,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执政、施政以及政策决策都有所脱离实际诉求,这是亟须改变的。
  对于舆论对近来 “官员体验民生”现象冠以诸如新动向、新思路的说法,李拓另有解读。“与其说是官员执政施政的新动向,不如说是传统执政、施政思路的再回归。”李拓说,各级别、各领域的官员都该如此,要把自身职责范围的事情当成自身的最大责任,贯彻执政为民的要求。
  李拓将这种传统执政、施政的思路形象地表述为 “更接地气的执政、施政轨道”。任何公共领域和政府施政的领域都该回归到这个轨道上来。他强调,这也是对官员执政的最基本要求,必须尽快固定化、规范化,确保其得以长期贯彻落实。
  “只有经过接地气的执政、施政过程,才能制定出接地气的政策,才能最终让政策惠及广大民众。”李拓表示,一旦政府制定的各领域政策真正贴近民众生活,政府执政、施政才能获得民众拥护。
  彭刚:先端正执政思路再理顺要素配置
  就坊间对“官员体验民生”冠以作秀、形式主义的指责,彭刚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官员体验基层需求作为一种行政手段的确难逃“形式”意味,原因除了一直备受诟病的执政理念偏离群众路线外,在多领域客观存在的要素供需矛盾可谓 “罪魁祸首”。
  “因此,对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主管部门而言,应该先端正执政思路,再理顺要素配置。”在彭刚看来,群众路线教育无疑提供了一个契机,即让执政者重拾以民众需求为先的执政思路,毕竟,执政者脱离群众是不可行的,这点对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领域都是如此。
  彭刚也认为,“官员体验民生”的形式只是传递了积极信号,但是真正达到政策制定和施政契合民生的目的,还需要另外的制度和机制约束,比如形成逐级、可被监督的政策信息反馈机制,以便及时掌握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能够做到对政策实施的直接反馈,是高效配置要素资源的前提条件之一。”彭刚举例表示,类似北京市医管局局长亲赴同仁医院体会挂号难的事件背后,传递的是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一所北京的医院承载着全国的就医需求,势必带来挂号难、看病难等难题,这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医疗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引导、对接群众就医需求。
  在彭刚看来,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造成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诸多待解难题都根源于要素的不合理配置,表现主要在于要素资源的或扭曲、或短缺。
  “从官员执政、施政的角度看,下到基层体验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则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资源配置。”彭刚建议,当前来看,有关各级执政者在引导要素向民众需求的领域进行高效配置的同时,将现有资源更合理地进行整合,可有效减缓日渐激烈的供需矛盾,这点对事关民众生活的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民生领域都可适用。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457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