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发展创业型经济化解就业与增长之忧

发布时间:2013-8-26 9:47: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中国经济时报社评理论部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合办
  车文辉
  发展创业型经济是顺应国际、国内大势的必然选择
  经济增长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从而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一方面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压力;另一方面,全球创新日趋活跃。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应对危机不只是对原有经济结构的简单恢复,更重要的是依靠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企业家、企业群体和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不断创造新需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个经济步入新的繁荣周期。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红利开始消减、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所减弱,传统发展模式导致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经济转型加速、城市化发展加速、国际化进程加速的“三个加速”的关键时期,我国应抓住全球竞争格局变革的机遇,更好地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发展主动权。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经济增长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就是要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从而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创业型经济是实现创新的载体。创业型经济,其实质就是建立在创业与新创事业基础上,主要以企业家的创意和创新为基础,以创业型的成长型公司和企业作为主要发展途径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不仅在微观上实现了企业家的精神价值和知识价值,促进企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而且也从宏观上促进了新型经济的发展。
  创业型经济是开解增长与就业“双困境”的金钥匙
  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纾解经济增长之困,是保持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必选项。
  创业型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内生可持续增长。创业型经济推动了创新和技术进步,体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过程,成为经济增长的真正源动力。驱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不是传统的资本、劳动,而是科技研发,是企业家的创意、创业与创业活动。随着生产要素的升级,创业活动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有效应用,将科技创新成果最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球创业观察(GEM)的研究指出,GDP增长差距的大约30%可以归因于创业活动水平的差异。创业、创新是创业型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也是现代经济持续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创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
  创业型经济是在工业化社会的变革下产生,又在信息化社会的推动下得到发展的。创业活动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快速、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创业型经济不仅创新率高,而且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市场化的速度也很高,具有较高的创业启动与退出率,较高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较高的经济增长等特征。具体表现为创业活动多,创业发明与专利多,中小企业多。Audretsch对OECD国家的统计分析表明:那些拥有较多中小企业和创业活动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失业率,而中小企业和创业活动较少的国家则具有较低的增长率和较高的失业率。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正经历着一场“创业革命”,鼓励创业、发展以创新为依托的创业型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采取的国家战略和政策取向。创新与创业活动水平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在许多国家,创业企业的数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逐年提高。
  创业型经济是就业瓶颈的破解之道。创业会产生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创业型就业是欧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措施,也是欧美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目前,美国的创业企业已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8%,创造了占90%以上的新增工作岗位,整个国家95%以上的财富是由80后的创业者创造的。创业企业在提高欧洲竞争力以及创造就业方面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仅5%的年轻、快速成长型公司就创造了77%的新就业机会。在荷兰,创业比率(业主与劳动力之比)在1984年为8.1%,1998年上升到了10.4%;新西兰从1979年的9%上升到了1999年的14%。发展创业型经济、打造创业型经济体系,已成为打赢21世纪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
  由此,创业也应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化解就业与增长之忧的金钥匙。大力鼓励创业活动,发展创业型经济,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是改善劳动力供需错位、纾解就业压力困局,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纾解经济增长之困,是保持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必选项。
  为创业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采取完善支持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塑造区域创业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创业保障体系、培育创业文化等措施,打造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完善支持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整合创业政策。系统梳理、整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共青团中央等相关部门出台的创业政策,扩大创业政策的覆盖面,形成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环境。二是进一步消除行业限制,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企业的进入门槛,扩大中小型企业的经营领域,减少乃至消除垄断和行业歧视。
  健全支持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一是强化财政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地区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明确用于地区创新的项目和经费,支持项目的研发与管理。二是拓宽创业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通过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和社区银行等,充分发挥社区银行的地域优势,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完善资本市场,疏通创新、创业企业直接的融资渠道。加快创业板的推出,使更多既有增长潜力又亟待资金支持的创业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增加社会资本对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创业企业的退出渠道,使更多的民间资本可以顺利进出实体经济。四是健全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完善担保机制和社会保险体系,加强技术与资本的融合,鼓励民间开展创新、创业投资活动;联合发展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建立和发展区域性风险创业投资协作网络,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扶持力度。
  塑造区域创业主体。一是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逐步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和创业的主体。二是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跨地区联合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区域内的科技合作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三是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
  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性审批,从行政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一是从注册登记、税费减免等多方面,对创业企业予以帮助,落实对创业型经济的支持。二是通过加强行业协会的设立和监管,建设中小企业共性的技术支持平台,健全创业服务中介组织等方式,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三是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完善服务机构向创业者提供的服务信息和公共产品,强化对创业型经济的社会化服务。
  健全创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创业教育和培训政策。制定创业教育促进措施,规范创业教育管理,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使创业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的各层次,形成相对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合理的创业培训考核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创业者的最低收入,加快落实对创业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便利政策,消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三是完善创业风险的规避机制,建立创业企业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和小额贷款的经济杠杆作用,变输血为造血。失业保险由传统的生活救济金发放转向补项目;根据创业项目实际需要,小额贷款可单笔发放,也可合笔发放。
  培育创业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视竞争、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引导更多的人从事研发和创办企业。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447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