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阴霾下的地方版投资稳增长
刘立峰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陈 耀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建君 甘肃省委党校教授
本报记者 段树军 实习生 刘一昕
近期,地方版投资规划密集出台。据媒体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约达7万亿元。各地的城轨项目也密集批复,全国有10多个城市的发改部门批复了本地建设城市交通项目的开工申请。有分析认为,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投资潮即将来临。
在中央政府“稳增长”定调下,绝大多数省份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都把稳定经济增长、加大投资力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地方债日益累积、地方财政收入不断下滑的宏观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筹措这些资金引人关注。中国经济时报就此采访了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甘肃省委党校教授张建君。
地方政府如何筹措规模巨额资金
负债率较高的地方政府如何较大规模地投资?
“属于中央政府重点投入扶持的项目,比如棚户区、保障房建设,跨地区交通和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就是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 ”但陈耀认为,争取中央的补助资金是有限的,更重要的还是撬动民间资本。“对于许多能够产生现金流回报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包括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都可以利用公共资源的许可搭配方式,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大量进入。 ”陈耀说,吸引民间资本是最有效的资金筹措方式之一。此外,陈耀认为,尚未达到风险警戒线的地方政府需要审慎决策,在尚有融资平台可利用的地方争取充分利用。
“现在政府融资平台和一些大机构合作,对本区域内或开发区域内集合做一个融资。有一些融资平台甚至还成为了金融控股公司。 ”刘立峰表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融资规模也出现了比较快的增长。
“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更新阶段,依托基础设施大规模更新所驱动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不能回避的基础条件。”张建君认为,在地方债风险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还债,地方政府筹措这些资金渠道主要有:财政收入的持续提高;民间资本的大规模引入;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收益的不断增值,即非税收入的不断扩大;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与银行间的金融拆借;持续的经济增长。
地方债风险再添隐忧
在地方债风险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既要面临还债,还要想方设法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刘立峰认为,长久下去,地方政府很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引起地方政府的债务破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10.7万亿元全国地方政府相关债务中,约有11.37%需要在2013年偿还,合计1.2万亿元。
“未来几年内,政府债务可能要达到几十万亿元。 ”刘立峰认为,城市化水平越高,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政府债务融资就越高。未来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有可能达到40%左右。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像日本、英国等也就30%左右。所以,地方债务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中央政府也要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有一个限制,不能无限制发展。
而张建君更担心的是:大量的地方债,不是投资在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方面,而投在房地产、资本运营等投资性行业。“这很可能使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债务破产。 ”张建君说,这需要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
陈耀则认为,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债务融资模式搞城市建设和发展经济是不可持续的。“债务过大以致政府财政无力偿还债务,将给地方乃至整体经济带来极大风险,会引发连锁反应,从而破坏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
如何平衡地方债务与投资稳增长
“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的根本性改善是固化中国模式的不二法门。 ”张建君说,这是国家在债务与投资方面确立一个基本的战略思想。他认为,发展的真谛不是占有巨额财富,而是要通过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的根本性改善。
张建君建议,国家应按不同政府债务标准对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实施债务考核。加大对东部、中部地区依靠技术创新、转型升级驱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要求,对西部地区加大投资驱动的增长扶持。
陈耀表示,要想平衡地方债务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地方建设项目及其投融资的监管,及时并准确掌握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并对不同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其次要合理地确定各地区稳增长的目标,不宜层层加码,避免单纯以经济增速来考核官员政绩。此外,还应该适当下放管理权限,为地方符合产业政策的发展项目开绿灯,对负债率较低地方要允许探索发行地方市政债券,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调动各级政府稳增长的积极性。
“中央给地方财力支持,解决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问题。”刘立峰认为,地方事权很多,财权上却缺乏保障,要做一些财政上的调整。比如,中央把事权集中上来,如教育等。中央给地方一些财权,如房产税、遗产税等。此外就是建立好的监督机制。
本报记者 段树军 实习生 刘一昕
近期,地方版投资规划密集出台。据媒体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约达7万亿元。各地的城轨项目也密集批复,全国有10多个城市的发改部门批复了本地建设城市交通项目的开工申请。有分析认为,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投资潮即将来临。
在中央政府“稳增长”定调下,绝大多数省份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都把稳定经济增长、加大投资力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地方债日益累积、地方财政收入不断下滑的宏观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筹措这些资金引人关注。中国经济时报就此采访了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甘肃省委党校教授张建君。
地方政府如何筹措规模巨额资金
负债率较高的地方政府如何较大规模地投资?
“属于中央政府重点投入扶持的项目,比如棚户区、保障房建设,跨地区交通和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就是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 ”但陈耀认为,争取中央的补助资金是有限的,更重要的还是撬动民间资本。“对于许多能够产生现金流回报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包括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都可以利用公共资源的许可搭配方式,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大量进入。 ”陈耀说,吸引民间资本是最有效的资金筹措方式之一。此外,陈耀认为,尚未达到风险警戒线的地方政府需要审慎决策,在尚有融资平台可利用的地方争取充分利用。
“现在政府融资平台和一些大机构合作,对本区域内或开发区域内集合做一个融资。有一些融资平台甚至还成为了金融控股公司。 ”刘立峰表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融资规模也出现了比较快的增长。
“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更新阶段,依托基础设施大规模更新所驱动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不能回避的基础条件。”张建君认为,在地方债风险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还债,地方政府筹措这些资金渠道主要有:财政收入的持续提高;民间资本的大规模引入;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收益的不断增值,即非税收入的不断扩大;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与银行间的金融拆借;持续的经济增长。
地方债风险再添隐忧
在地方债风险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既要面临还债,还要想方设法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刘立峰认为,长久下去,地方政府很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引起地方政府的债务破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10.7万亿元全国地方政府相关债务中,约有11.37%需要在2013年偿还,合计1.2万亿元。
“未来几年内,政府债务可能要达到几十万亿元。 ”刘立峰认为,城市化水平越高,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政府债务融资就越高。未来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有可能达到40%左右。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像日本、英国等也就30%左右。所以,地方债务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中央政府也要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有一个限制,不能无限制发展。
而张建君更担心的是:大量的地方债,不是投资在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方面,而投在房地产、资本运营等投资性行业。“这很可能使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债务破产。 ”张建君说,这需要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
陈耀则认为,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债务融资模式搞城市建设和发展经济是不可持续的。“债务过大以致政府财政无力偿还债务,将给地方乃至整体经济带来极大风险,会引发连锁反应,从而破坏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
如何平衡地方债务与投资稳增长
“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的根本性改善是固化中国模式的不二法门。 ”张建君说,这是国家在债务与投资方面确立一个基本的战略思想。他认为,发展的真谛不是占有巨额财富,而是要通过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的根本性改善。
张建君建议,国家应按不同政府债务标准对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实施债务考核。加大对东部、中部地区依靠技术创新、转型升级驱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要求,对西部地区加大投资驱动的增长扶持。
陈耀表示,要想平衡地方债务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地方建设项目及其投融资的监管,及时并准确掌握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并对不同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其次要合理地确定各地区稳增长的目标,不宜层层加码,避免单纯以经济增速来考核官员政绩。此外,还应该适当下放管理权限,为地方符合产业政策的发展项目开绿灯,对负债率较低地方要允许探索发行地方市政债券,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调动各级政府稳增长的积极性。
“中央给地方财力支持,解决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问题。”刘立峰认为,地方事权很多,财权上却缺乏保障,要做一些财政上的调整。比如,中央把事权集中上来,如教育等。中央给地方一些财权,如房产税、遗产税等。此外就是建立好的监督机制。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371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建联席会议制 协调金融监管
下一篇:王东明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8年暴涨18倍 上海地王起价175亿2013.08.22
·RQFII扩张至3.0版本 港中资券商瞄准私募产品2013.08.22
·泽熙相中4公司偏好独门股 布局高送转大涨2013.08.22
·私募一哥徐翔现身4股 独门股最高涨幅41.24%2013.08.22
·“易信”商标有人申请在先2013.08.22
·信息服务业三季度来大涨25%20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