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市场和企业要“少管”多引导
专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政府对市场和企业要“少管”多引导
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高增长点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近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称,经济改革、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要想理清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政府首先要做到少管,发挥引导作用。此外,还要完善市场法制建设、对一些模糊条款进行补充。
成思危认为,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企业要努力打造消费者和市场信得过的精品,依靠品牌赚取更多的附加值。同时,为了丰富市场的多样性,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政策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成本高、赋税重和人力成本提高三大难题。
政府“少管”是根本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改革、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更多地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成思危认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握好“度”,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更多地在保障公平、宏观调控等方面作为。
成思危介绍,国际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三种。一种是盎格鲁模式,即英美模式,政府管得比较少,没有什么计划和产业政策,主要是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基本不干涉企业;第二种是莱茵模式,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有一些国有企业,也有一些产业政策;第三种是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管得更多一些。
“中国跟这三种都不太相同,比东亚模式管得还多一些。”成思危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一定要少管,不要管那些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
对于政府近期推行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成思危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常说精兵简政,而事实上,不精兵是简不了政的,毕竟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人做。”他认为,如果一时减了又要借人就容易造成再次膨胀。
成思危称,政府意识到应该少管以后,还应该尊重市场的三个规律,首先是价值规律。“政府的补贴或限价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思危称。
其次是供求规律。在成思危看来,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需求量,政府不应该人为干涉。他举例称,最近讨论比较多的猪肉就存在一定的政策调节问题。“猪肉涨价必然刺激养殖,涨价对农民增收有好处,城市多数人能承受,少数低收入都无法承受。”他因此认为,政府应该补贴那些低收入人群,而不是补贴所有的生产者,因为补贴生产者容易引起生产过剩,此外,补贴所有人也没有起到“补贴”的作用。
“市场的商品价格不是由人们主观决定的,而是从市场信号来判断的,这个过程不用政府干预就能自动完成。”成思危称。
最后是不要违反竞争规律。成思危认为,竞争对消费者有利,所以政府不应该保护垄断,而要鼓励竞争。
此外,他还提出要特别反对企业利用垄断地位牟取不正当利益。针对有一些行业天然具有垄断性,政府要加强监管和鼓励竞争,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直接干涉。
针对近期一些经济类案件,成思危认为,市场法制是我们目前需要注意的方向。“比如,法律应对非法集资有明确的规定,包括集资数额、集资涉及的面和资产、集资过程政府是否参与,这些都应该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中国品牌亟待“走出去”
政府要改革,中国企业也需自强。“目前已经到了中国品牌应该走出去的时候。”成思危认为,中国有许多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该选择减产,而是努力走出去,消化这些产能。
成思危说,低端产品走出去赚取的附加值很少,名牌则赚得多。国际上我国名牌产品还很少,企业要从自身开始,打造消费者和市场信得过的精品。
此外,成思危还特别谈到小微企业的发展。他称,大企业是经济的脊梁,小微企业是血肉。没有大企业,经济站不起来,但没有小微企业经济就会成为骷髅。
“小微企业最大的作用在于不断地丰富市场。但市场不断在变化,小微企业也是有生有死,这是正常现象。”成思危称,要让多数小微企业适应市场生存下去,这不仅对于就业、GDP和税收有贡献,更重要的是鼓励创业的精神。
企业努力的同时,政府也要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成思危称,每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企业自己决定,但这个过程也受到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间有一定的自主作用,推动经济向一定的方向发展。当大家看好某个形势,加大生产,经济就上去;当需求饱和,企业都减产,经济就下来,这是自然规律。“政府不要去干涉,应该去分析、判断、引导和提醒。”
成思危认为,当前小微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还是三个,一个是融资成本高,二是税负较重,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政府下一步应该在这三个问题上出台更多的政策,帮助小微企业更好地发展。
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高增长点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近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称,经济改革、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要想理清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政府首先要做到少管,发挥引导作用。此外,还要完善市场法制建设、对一些模糊条款进行补充。
成思危认为,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企业要努力打造消费者和市场信得过的精品,依靠品牌赚取更多的附加值。同时,为了丰富市场的多样性,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政策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成本高、赋税重和人力成本提高三大难题。
政府“少管”是根本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改革、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更多地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成思危认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握好“度”,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更多地在保障公平、宏观调控等方面作为。
成思危介绍,国际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三种。一种是盎格鲁模式,即英美模式,政府管得比较少,没有什么计划和产业政策,主要是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基本不干涉企业;第二种是莱茵模式,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有一些国有企业,也有一些产业政策;第三种是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管得更多一些。
“中国跟这三种都不太相同,比东亚模式管得还多一些。”成思危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一定要少管,不要管那些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
对于政府近期推行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成思危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常说精兵简政,而事实上,不精兵是简不了政的,毕竟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人做。”他认为,如果一时减了又要借人就容易造成再次膨胀。
成思危称,政府意识到应该少管以后,还应该尊重市场的三个规律,首先是价值规律。“政府的补贴或限价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思危称。
其次是供求规律。在成思危看来,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需求量,政府不应该人为干涉。他举例称,最近讨论比较多的猪肉就存在一定的政策调节问题。“猪肉涨价必然刺激养殖,涨价对农民增收有好处,城市多数人能承受,少数低收入都无法承受。”他因此认为,政府应该补贴那些低收入人群,而不是补贴所有的生产者,因为补贴生产者容易引起生产过剩,此外,补贴所有人也没有起到“补贴”的作用。
“市场的商品价格不是由人们主观决定的,而是从市场信号来判断的,这个过程不用政府干预就能自动完成。”成思危称。
最后是不要违反竞争规律。成思危认为,竞争对消费者有利,所以政府不应该保护垄断,而要鼓励竞争。
此外,他还提出要特别反对企业利用垄断地位牟取不正当利益。针对有一些行业天然具有垄断性,政府要加强监管和鼓励竞争,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直接干涉。
针对近期一些经济类案件,成思危认为,市场法制是我们目前需要注意的方向。“比如,法律应对非法集资有明确的规定,包括集资数额、集资涉及的面和资产、集资过程政府是否参与,这些都应该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中国品牌亟待“走出去”
政府要改革,中国企业也需自强。“目前已经到了中国品牌应该走出去的时候。”成思危认为,中国有许多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该选择减产,而是努力走出去,消化这些产能。
成思危说,低端产品走出去赚取的附加值很少,名牌则赚得多。国际上我国名牌产品还很少,企业要从自身开始,打造消费者和市场信得过的精品。
此外,成思危还特别谈到小微企业的发展。他称,大企业是经济的脊梁,小微企业是血肉。没有大企业,经济站不起来,但没有小微企业经济就会成为骷髅。
“小微企业最大的作用在于不断地丰富市场。但市场不断在变化,小微企业也是有生有死,这是正常现象。”成思危称,要让多数小微企业适应市场生存下去,这不仅对于就业、GDP和税收有贡献,更重要的是鼓励创业的精神。
企业努力的同时,政府也要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成思危称,每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企业自己决定,但这个过程也受到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间有一定的自主作用,推动经济向一定的方向发展。当大家看好某个形势,加大生产,经济就上去;当需求饱和,企业都减产,经济就下来,这是自然规律。“政府不要去干涉,应该去分析、判断、引导和提醒。”
成思危认为,当前小微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还是三个,一个是融资成本高,二是税负较重,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政府下一步应该在这三个问题上出台更多的政策,帮助小微企业更好地发展。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273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逆回购利率意外持平 流动性紧平衡预期趋浓
下一篇:金华一副市长涉嫌受贿1580余万元
·光大被指致沪指暴涨 上交所:交易不作废2013.08.16
·朱镕基在上海要求狠刹吃喝风只想车房就没希望2013.08.16
·美女已逃 携款不详 泛鑫主动报案 警方立案侦查2013.08.16
·中国企业在外频遭叫停2013.08.16
·6月我国减持215亿美元美国国债2013.08.16
·6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15亿美元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