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澳学者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改革

发布时间:2013-8-6 10:3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体:

当前,中国总体经济增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等多个关键指标呈现放缓或收缩迹象。如何在美联储退出Q E预期强化、国内某些领域金融风险有所积累之际,妥善化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继续结构性改革,成为海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固有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并日益扭曲市场之际,中国经济唯有通过纠偏、固本的改革,方能赢得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

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郭生祥指出,国内生产总值(G D P)大体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构成。改革开放至今,官方管制了消费背后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的回报,让投资获得更多廉价的资本,获得更多回报,拉动了出口,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然而,这种模式走到今天,已经难以为继。他指出,中国人均G D P虽已达到了中等收入门槛,但是未来很可能出口难以保持同样的增速,那这个时候要维持一定经济增速不变,则投资不能下降,消费也必须上升。

按照这种推理,若在旧有经济结构下,增加投资,则产能过剩势必继续加重,同时若要做大消费,就必须纠正与之相关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价格扭曲状况。

郭生祥认为,要纠偏,就要着力推进所谓“新四化”:社会保障化、中小企业科技化、农业现代化、金融自由化。

应当指出,新四化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彼此联系的。譬如,中小企业科技化,必然涉及企业融资问题,以及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建设问题;农业现代化涉及解决三农所有制、要素权益、市场准入问题。

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着手相关改革。从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到促进利率市场化,从淘汰落后产能到促进贸易便利化,从公平税负到酝酿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最新改革措施敢于涉足敏感领域,富于开创精神,体现了决策层直面“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决断。

美联社指出,在经济增势放缓背景下,中国政府近期依然命令上千家企业关闭过剩产能,相关行业包括钢铁、水泥、铜和玻璃等。这表明,中国政府对调整经济是认真的,决心推进一次痛苦的经济调整。路透社、法新社等媒体则认为,淘汰大批落后产能将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调整,并为相关经济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从相关新政策的执行效果来看,当前一些政策已经发挥效用,服务业、消费部门等领域开始发生积极变化。

分析人士指出,在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同时,中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增速,以便使稳定就业和增加公共开支具有可靠物质基础。

中国官方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5%。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指出,中国经济总量如今已超过美国的一半。这意味着若中国按7.5%的增长率发展下去,将相当于美国经济实现4%的增长。

较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速及其财富创造潜力依然十分可观,中长期看仍将是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吉姆·奥尼尔预计,若中国在今后10年保持7.5%的增速,到2020年其经济总量将达到16万亿美元甚至更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为1.2万美元至1.3万美元。

不过,要长期保持这样的增速,并不容易,决策者要在调结构和保增长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既不能让调结构造成经济过度波动,又不能以保增长的名义制造更多扭曲。

从中国外部环境看,在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局面下,Q E退出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同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大规模刺激不在选项之列;从内部环境看,当前经济仍处于合理运行区间,就业市场大体稳定,为深化改革提供了难得的窗口。

固本目的在于为纠偏提供稳定基础,纠偏旨在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开辟新路径。大变革时代,谁能稳中求进,谁就能赢得未来。             (傅云威)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079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