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稳和进的辩证法

发布时间:2013-8-3 13:13: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字体:
  上周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可谓“稳”字当先。会议用“稳”来盘点上半年经济——增长稳、价格稳、就业稳,并预期下半年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也因此,宏观调控首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稳增长被看做决策层的第一要务,这一判断合情合理。不过我们以为,相较以往,稳增长的含义已经大有不同,可以观察的是,尽管稳的意识贯穿于各个环节,这次政治局会议还是强调“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就此判断,稳经济还是为了促改革,是给各项改革的推进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提供充分的腾挪空间。
  恰当理解和看待稳和进,这是厘清当下政策脉络的关键。短期来看,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犹存,稳增长,保证经济在“李克强区间”平稳运行,上不突破通胀红线,下不跌穿预期增长和就业指标,这不仅仅是经济决策,还带有强烈的政治考量。经济失速可能造成大量失业,民生不稳并波及社会稳定,也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是否稳得住经济,将决定改革的演进方式——以相对平稳、阵痛较少的方式展开,还是以冲突激烈、代价高昂的方式推动。虽然常有论者言称,只有危机才能倒逼改革,但相信没有人会真的愿意承受危机之下种种困厄。更何况,这种代价和成本总归要由普通民众承担。
  在求稳的政策逻辑以外,决策层说“稳中有为”、“稳中求进”,即表明当下的求稳不意味着守成惧变。决策层或许也会担心,一些部门一些地方以稳为由,以改革会损及经济和社会稳定为辞,推拒和迟滞改革。过去十年,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不大,就跟决策在“稳”和“进”之间徘徊不定有关。经济低迷时不动,是怕价改增加企业负担,拖累稳增长大计;经济上行时不动,却是忌惮放开价格助推通胀。由此,资源消耗居高不下,经济转型终难有成。
  再拿地方政府债务来说吧,2010年,经审计的地方政府债务超过10.7万亿元,但此后所谓整治并未有明显效果,为了稳增长,管控之手时而放松,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攀升。今年初,审计署官员称地方债务总量可能已达15万亿元。上周开始的史上最全面审计会得出什么结论,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地方债务如此膨胀,跟政府体制改革滞后和GDP至上的政绩考量盛行大有干系。
  现实而论,很多稳增长政策落地,也有赖于破旧立新。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稳经济。就拿投资来说,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合理投资增速,既然已经放弃政府刺激,就要靠民间投资。然而,过去十年,民间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徘徊于60%左右,有些时段不进反退。去年至今,民间投资增速虽然高于社会投资,但一路下行的趋势不改。这时候惟一的办法就是放开准入,打破垄断,否则民间资本占比不会有显著提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认为,当下的政策核心,不是为稳而稳,也不应该为了稳而回避矛盾,甚至采取鸵鸟政策,假装看不见风险。李克强总理说改革“必须往前走,必须勇于试”,就是要在正视风险、直面矛盾的过程中,想办法找到解决方案。一味求稳而不得稳,这是历史经验。不仅如此,治理和改革成本还会不断叠加,形成恶性循环并进一步放大风险。可以说,这是一场改革和风险的赛跑。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018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