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中企并购为何海外要比国内忙?

发布时间:2013-7-22 19:13: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体:
    2013年年中,中国企业再次掀起海外并购的小高潮,双汇国际、万达等企业的“大手笔”一时成为业界关注焦点。但细心的观察者却发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情一直远胜于国内并购。这究竟是为什么?
    针对国内并购市场和PE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记者日前采访了业内知名专家黄嵩教授。
    嘉宾简介
    黄嵩,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PE/VC),资本市场与投资银行学。
    增长放缓更需借助海外资源
    深圳特区报:2013年年中,双汇国际、万达等知名企业纷纷掀起新一轮海外收购潮。目前,中国整体经济有放缓趋势,为什么海外收购反倒更加频繁?
    黄嵩:当前企业海外并购日益频繁,是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选择双重需求下的必然趋势。近年的案例中,包括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阿里巴巴回购雅虎持有股份等,都采取的是杠杆收购模式。提供杠杆融资的投资者,除了海外金融机构,也有国内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这些机构的国际化意识日益加强,专业技能也不断提高,它们都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有力支持者。
    一个典型的杠杆收购中,有三个资金来源:收购方自有资金、夹层融资、银行贷款,一般比例在:25%、25%、50%。而在中国当前的收购中,夹层融资和银行贷款基本难以获得。因为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中还没有垃圾债券和优先股,提供夹层融资的夹层基金、对冲基金等还非常缺乏。如果没有杠杆,全凭收购方资金进行收购,无疑会大大减低并购可能性。
    并购是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外的历史经验,经济下行时,往往是经济体内的并购高潮期。当前,中国存在强烈的并购需求,但由于没有杠杆融资渠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并购的活跃度。因此,我们还应在政策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提高收购的融资杠杆可得性,推动杠杆收购的发展。
    pre-IPO模式存在缺陷
    深圳特区报:国内PE似乎对并购兴趣索然,对IPO却情有独钟。“上市了就发了”,这是部分PE人士的思维。你对PE的“pre-IPO模式(上市前投资)”多有微词,认为其他退出方式也不应被忽略。还有观点认为,IPO可以把“烂公司”抛给股民,但并购却没有那么多“傻子”接盘。你怎么看?
    黄嵩:事实上,国外PE也首选IPO退出,毕竟IPO退出要比并购退出回报更高。但目前的问题是,IPO退出在当下已变得很难。
    中国的PE热衷IPO退出还有一个原因是,采取这种模式,可以让不合格的PE机构也能融到LP(有限合伙人)的投资。
    pre-IPO模式存在致命缺陷。中国大约有1万只PE基金,即使按保守估算,1只PE基金平均1年只投资1家企业,则投资企业数在1万家左右。即使在IPO不暂停的年份,全国每年IPO的数量也只有300家左右。如果这些企业都想IPO,仅PE一年投资的企业,得30年才能全部上市。这种“赌”企业上市的投资模式,即使在正常环境下,也难以为继,在目前IPO放缓的情况下,只能是更快地被淘汰。
    国内并购退出不多,不在于没有人愿意做接盘的“傻子”,而在于国内市场难以实现杠杆收购。
    “全能资管”是PE的未来方向
    深圳特区报:不少中国人都对国际上的大型PE机构,比如KKR、黑石、凯雷等耳熟能详,它们都是全能型的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中国未来有产生同类大机构的可能吗?
黄嵩:有可能,发展为大型的综合资产管理机构,这也是中国PE未来的方向。这些国外的综合性大型PE,其投资范围涵盖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旗下既有并购基金也有风险投资,还有对冲基金和专门的房地产投资基金。除了银行以外,几乎是无所不包。目前,国内弘毅等大型PE机构已经有这种综合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一些行业的限制正在缓释。之前,发改委等多个部门都可以监管PE,比如发改委就曾下文强化PE备案,并严禁PE参与二级市场。相比而言,国外的PE多以自律为主,监管为辅,并且监管也是事后监管,而非事前审批。因此,不难发现,多头监管对中国的PE综合化发展极为不利。但局面正在改观。近期,PE的监管职能从发改委划拨到了证监会,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是利好。
    总体而言,中国未来一定需要PE行业的大力发展。首先,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型新兴行业,就必须发展PE,PE很多时候能够推动一个产业的更新或者崛起;其次,国企改革和行业整合一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题之一,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 PE的参与能让“结构调整”事半功倍。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1641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