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晚清第一经理人郑观应

发布时间:2013-7-23 4:59: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体:
  郑观应“看眼开世界”,看到了落差,也看到了方法。他的那一套,说起来先进,却难以落地生根。这道理,和唐胥铁路开通时还要用马拉火车,是一样的。一个腐朽的王朝,就像一列没有锅炉的蒸汽火车。而超前者如郑观应,也只能充当马匹,用血肉之躯,拉动火车的前行

  ⊙杜博奇 ○主持 于勇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过客,超前者奋进,中庸者自在,保守者稳妥。但没有谁不受制于时代。郑观应的辉煌与落寞,惆怅与孤独,凝固于他参与经营的企业,被时光封印在了大清朝。
  1842年7月24日,郑观应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一个书香门第。祖父俭朴寡言,格局高远,瞧不上那些“寻章摘句以为能”的书呆子;父亲是个“慷慨好义,有古杰之风”的教书先生。郑观应夙承家学,自幼读了不少书,可惜运气不好,童子试不录,听从父命,到上海学商贾。
  这是1858年的事情,郑观应虚岁17。由做买办的叔父引荐,入新德洋行历练,学习英语及商业知识。第二年,好友徐润介绍他入宝顺洋行,“管丝楼,兼管轮船揽载事宜”。1868年宝顺洋行歇业,郑观应已积攒了一定资本,附股英资公正轮船公司、荣泰驳船公司,仍操旧业,业务日益精熟。1873年,太古洋行开拓航运版图,重聘他“为总理兼管账房”。
  郑观应在太古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所有轮船揽载用人事务”具归其调度,得以放开手脚经营;而他也发挥出卓越不凡的经理人才干,为太古打开清国航运市场立下汗马功劳。
  太古当时仅有旧船三艘,为弥补规模劣势,郑观应从提高周转率上做文章。他以仓储补贴为优惠条件,与货商达成约定,对方事先把货物准备到各个码头,船到即可装货,免去空船回运之虞。并许诺货多者优先送达,以吸引大客户。船只往来一直有货可运,周转率大大高于同行,利润率随之倍增。待有盈利,即购置货仓大、耗煤少、速度快的新式轮船,以致良性循环,客货两旺。因经营得法,郑观应为太古赚到巨额利润,合同期满之后,太古又和他续约5年。
  与买办流行做法一样,郑观应也利用身份之便开展自营生意。他在福州、天津、汕头等口岸开揽载行,围绕太古洋行的客货运输做生意。还开设杂货店、茶栈,辅以钱庄作为周转平台,到东北采购土特产运往香港,实现收入多元化,因而有财力三番五次捐官,谋得候补道的职衔。
  买办获利虽丰,奈何名声不佳,非安身立命之道。郑观应兢兢业业做买办数十年,只因一个信念支撑:“初则学商战于洋人,继则与洋人战”。他说,“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舒畅其血脉也”。向洋人学本事,是希望有朝一日,振兴国家商业。这一天最终到来了。
  1879年,李鸿章为电报事业网罗人手,聘请郑观应总办上海电报局。3年后,郑观应正式脱下太古洋行买办的服饰,投身官督商办企业,转型为民族工商业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郑观应认为“办大事首在得人”。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时,他许以高薪,委托容闳在美国“选聘一在织布厂有历练,有名望之洋匠到沪商办”,最终聘得美国织布工程师丹科来华。
  高明的管理者懂得用人之道。郑观应的用人经验是:“厚给薪水,奖以虚衔,优礼牢笼,使之悦服。然后人皆用命,各奏尔能。”他经营的企业,洋人比重很大,管理他们,不是靠威权,而是靠明确的制度。凡所聘一人,即“详立合同”,明确待遇、责权、业绩考核标准和奖惩原则。
  人是万物的尺度。有了多元的人才,就有可能突破技术壁垒和市场障碍。办企业,就是用一套好的制度,把各种人才聚集到一起,发挥合力。在郑观应看来,官督商办企业的一大弊端是官大于商,官员不懂企业,经营管理不得法,只会玩弄权术,以至于独断专行,任人唯亲。革除这些弊端,就要“确定章程、建立机制”,对权力形成约束和监督,譬如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对经营决策进行表决等。这些具有现代企业的管理特征,显然过于超前,对于封建王朝的官商企业,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也就注定了,郑观应碌碌一生,总被权力倾轧。
  郑观应一生,经办上海电报局、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造纸公司、开平煤矿等多家重量级官督商办企业。凡其所任职企业,无不勉力经营,倾注一腔热情,力图打造充满竞争力的新式企业。遗憾的是,没有哪一家企业,像太古洋行一样,给予他充分的信任与权限。
  屡被排挤出局后,郑观应感慨道:“政治关系实业之盛衰,政治不改良,实业万难兴盛”。
  郑观应“看眼开世界”,看到了落差,也看到了方法。他的那一套,说起来先进,却难以落地生根。这道理,和唐胥铁路开通时还要用马拉火车,是一样的。一个腐朽的王朝,就像一列没有锅炉的蒸汽火车。而超前者如郑观应,也只能充当马匹,用血肉之躯,拉动火车的前行。
  令人叹息的是,郑观应的时代虽已远去,他所遭遇的困厄与诘难,在今天仍不时闪现。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1638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