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发布时间:2013-7-16 14:01:00 来源:上海金融报 【字体:

  中国经济要在世界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是重要前提。自我国2009年4月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2013年5月末,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使用占比已达11%。中国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2013年度)》指出,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未来5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会达到20%至30%。目前,人民币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为世界越来越多人所接受,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家发展必然选择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人民币被全球如此关注;也没有哪个时代,人民币被如此广泛地在全球运用。

  在日前由复旦大学、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等联合举办的题为"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崛起"的金融论坛上,SWIFT透露,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排名已由2012年1月份的第20位攀升至今年5月份的第13位,人民币支付额稳步增长,市场份额升至0.84%的新高。在全球主要货币整体支付额只增加1.9%的情况下,5月份的人民币支付额较4月份增加了24.1%。

  此前央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显示,今年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继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0039.2亿元,同比增长72.3%。

  改革开放34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名列世界前茅。

  但是,中国这个崛起的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目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依然缺乏影响力和话语权。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使用美元结算,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全球经济对美元依赖过大,一旦美元汇率产生大的波动,中国的财富将面临缩水风险,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其他国家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诉求。只有当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经济、中国贸易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中国的巨额财富才会有真正的安全保障,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才有发言权。因此,中国必须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以保持人民币的稳定,使之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硬通货之一。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为我国在将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获得更多发言权,而且,还将有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同时,也是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必要条件。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和广东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将在国外担当计价和结算工具,与中国有贸易来往的海外非居民也将可以持有人民币。人民币不再仅是中国的"通货",而变成中国和外国之间的"通货"。

  人民币实现境外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征程的重要一步,为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早已扩大至全国。4年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的使用有了很大的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经成为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通道。

  "境外客户对人民币国际化继续保持积极的预期,对人民币的接受度进一步提升。"中行公司金融总部总经理程军表示。

  《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2013年度)》显示,超过一半的客户认为未来5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会达到20%至30%的水平。各有三成的境外客户认为人民币未来地位会接近美元、欧元或接近日元和英镑。61%的境外受访客户打算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结算占比。

  《白皮书》还显示,在跨境交易使用的人民币产品中,客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产品。境内客户将规避汇率风险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首位优势,多数境外客户将币值是否稳定列为是否接受人民币支付结算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今年6月5日,德意志银行宣布在台湾发行首笔人民币债券。尽管人民币债券登陆海外早已不稀奇,但此次德银发行的11亿元人民币债券依然创下多个纪录:是台湾首笔由外资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是迄今为止在台发行总额最大的人民币债券,同时还是台湾市场上首次出现可赎回属性的人民币债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行的债券通过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进行交易,这意味着个人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该债券。

  实际上,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首先瞄准的是香港---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香港建立人民币进军国际的桥头堡。2007年6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率先在香港发行最多不超过50亿元的人民币两年期债券。这是中国首次在大陆之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极大丰富了香港市场的人民币投资品种。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越迈越开,香港已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融资中心。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带动下,香港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在港人民币融资活动也越趋活跃。

  就在上个月,香港金管局公布,自去年6月延长香港人民币实时支付结算系统运作时间后,平均每日交易金额已增至3900亿元,较2010年日均成交约50亿元有显著增长。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正在逐步深化,越来越多与中国内地的交易,已由外币转为以人民币进行。

  香港特首梁振英近日透露,截至4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额(包括客户存款和存款证)达837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再添超2000亿元。香港已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枢纽和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融资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当然缺不了台湾。今年2月6日,台湾指定银行开始开办人民币业务。当日,中国银行、台湾银行人民币清算机制正式启动,全台湾有46家银行同步开办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在台湾迈入"可存可取"的新纪元。这一天,人民币存款额达到13亿元。

  随后,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称,随着台湾人民币业务正式启动,到2013年底,台湾人民币存款可能会激增至1000亿元。其中,有400亿-500亿元可能来自台湾居民或企业将香港资产转移而来。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里,受企业或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资产分配或资产多元化需求的影响,台湾人民币存款将增至2000亿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6月28日宣布,自5月27日该行正式启动人民币清算业务以来,业务量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

  从"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下大量使用人民币",到"通过货币互换计划或者共同基金的形式,在更大范围内使用人民币",中国一直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工作。就在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举可为伦敦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使用,也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自由流通的人民币,意味着人民币不仅能"走出去",还要能"回得来"。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分析指出,人民币回流不仅有助于境外沉淀的大量人民币能找到较好的投资项目,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此外,海外投资者更为关注企业的竞争力和未来盈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民币回流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广东省社科院丁力教授也表示,如果能吸引更多境外人民币回流,无疑会使得众多企业受惠。

  而实际上,自2010年8月央行允许部分境外机构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市,到2011年12月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启动试点,再到2013年1月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开闸,境外人民币回流的债券、股票、贷款三大渠道已全面打通。

  就在上周,深圳国际与渣打银行(香港)共同宣布签署1亿元人民币、为期1年的前海双边跨境人民币贷款协议。这标志着前海跨境人民币资金的新平台获得企业认同,也意味着境外人民币增加用途、前海注册企业增加融资渠道取得实质进展。

  一份最新数据显示,至今年5月末,在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进行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的项目已达30个,涉及协议金额52.5亿元,正式签署项目6个,合同金额6.7亿元。

  从深圳国际与渣打银行大单协议来看,香港银行发放给前海企业的贷款资金正逐步增加。"这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回流内地,从而深化这个增长中的市场。"渣打香港企业及金融机构部董事总经理周李卓娟表示。

  渣打银行前不久发布的报告指出,在近期出台的跨境资本活动新举措、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FDI)、

  RQFII和前海跨境贷款项目拉动下,2013年至少会有3000亿元人民币资金流回内地。

  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进程,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所述,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是一个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采取的策略是"低调务实有效推动、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

  目前,在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完全市场化这些关键问题上,中国仍然谨慎以待。周小川表示,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有弹性的制度安排,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国际经验也表明,资本项目可兑换后,仍然可以从宏观审慎角度对可疑资金、外债、短期资本流动等进行管理,从而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趋利避害,发挥好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各项具体开放措施在时间安排上也会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改革基础条件的变化择机实施,成熟一项,推动一项。只有在条件完全成熟、风险真正可控的时候,才能真正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的完全市场化。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分析道,2008年金融危机是全球的洗牌,发达经济体遭遇重重挑战,经济增速停滞或衰退,而中国仍有相对较高的增长,金融体系也较稳定,"现在是'分家'的好时机,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时机,我们此时把人民币的影响扩大到周边地区,甚至扩大到全球,把人民币推向全球储备货币,2008年以前是不可能的,现在第一次有了这种机会。"

  黄海洲表示,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下,趁人民币升值的时间窗口,是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时机,"我认为,再过三四年,美国经济就会重新恢复,到那时时间窗口就会关闭。现在就得做,当然不是说今天做,今天就能做成,它是一个过程,机不可失。"

  自去年9月央行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标志着资本项目开放在未来5年必将有所作为,之后,有关资本项目开放的相关措施不断推出。

  首先,QFII与RQFII快速推进,尤其是QFII获批数量和额度获得爆炸性增长。

  QFII丰富了境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同时,QFII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和日常资金汇出入,增加了我国对跨境证券投资和资本流动的监管经验。

  RQFII自2011年12月正式推出后,经过2012年两次扩容,试点总额已扩大至2700亿元人民币。目前,在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地,机构投资者对RQFII产品需求甚高。

  其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正在上海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对于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防范和化解人民币跨境支付风险以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的《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一方面促进特许经营机构发展,提高其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弥补我国个人本外币兑换服务不足,与银行等代兑机构形成互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便国际经贸活动。另一方面可促进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最终有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控制外汇储备高、外汇占款较多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真正实现"藏汇于民"。

  值得关注的是,7月11日,央行下发《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从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银行卡人民币账户跨境清算业务、境内非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以及境内非金融机构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4个层面,全面简化人民币业务流程。

  分析人士一致认为,此举有利于人民币的跨境双向流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资本项目的开放。可以预见,未来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相关改革措施跟上

  中国正在人民币国际化征程中攻坚克难。《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2013年度)》指出,约有七成的受访境外客户认为当地只能提供不超过4项人民币产品和服务,近两成的客户认为当地能提供的人民币产品或服务不超过一项。更为重要的是,多数境外受访者反馈当地能够提供人民币产品或服务的银行机构数量较少,6%的境外受访者表示当地尚没有银行能提供人民币服务。

  "可见,境外提供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存在不足,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品种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程军表示,中国银行业有必要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开拓和发掘境外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市场。

  《白皮书》建议,今后要继续夯实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国际计价功能,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上的计价。这需要企业层面继续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产业链各环节上向上迁移,获得更为有利的定价地位。

  同时,《白皮书》还显示,90%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生在境内和境外之间,仍以大陆企业和境外客户之间的跨境循环为主,而在境外第三方之间的跨境使用所占比例只有10%。

  对此,程军表示,这说明人民币的境外流转使用也有很大的纵深发展空间,需要今后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境外第三方之间的流转。

  《白皮书》认为,今后需要加快推进境外离岸市场的建设,拓宽境外人民币的使用渠道,为人民币在境外的流转使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上的支持和配套。境外机构或者个人持有的人民币,不仅能够用于支付结算,还能便利地进行兑换、从事各种避险交易,或者进行投资理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雄厚,国民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处理得好,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转化为我国经济的新优势,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确保金融经济安全的同时,壮大我国经济实力。

  而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行长李礼辉看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同时,他还给出了一份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人民币成为全球结算、投资和储备的主要货币之一,预计应该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迅速发展,是顺应国际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要求的结果。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结算货币的美元和欧元汇率出现剧烈波动,危机对贸易融资产生了较大冲击,从而对贸易需求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规避使用第三方货币结算的汇率风险、有利于稳定贸易需求。于是,我国企业和贸易往来频繁的周边国家企业普遍迫切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对中国来说,人民币国际结算不但可以消除国内贸易商的汇率风险,而且可以形成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切实需求,大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王尧基指出,从长远看,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不仅要成为贸易结算的货币,还必须是国际上用于资本投资的货币及价值储备货币。因为国际货币要能在国际范围内行使其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备等职能。当境外的机构或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就要求人民币具有长期储备价值,且有相应的成熟投资环境使其保值增值。这需要一个庞大的金融市场来满足交易需求。这就要求中国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将在给中国带来国际储备货币所具有的益处的同时,也会对中国的货币发行和管理等带来很大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我们应采取切实措施及早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稳步推进包括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相关的配套改革举措。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1451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