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政绩考核谋变可考虑让公众参与考评

发布时间:2013-7-10 4:42: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每经记者 原金 实习记者 王珊珊 发自北京

    唯GDP(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的年代正在渐行渐远。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成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
    不过,长期以来,各地政府已经习惯GDP的政绩观,如何改变这一考核观念任重道远。
    地方政府公司化 中央担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发展大多以GDP的增速来衡量。往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在该地区主政的官员也容易获得升迁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GDP在过去之所以被看重,背后有多层次的原因。首先,干部考核时,并没有说因为干部实际工作做得好,GDP做得好就可以获得升迁;其次,对地方来讲,GDP的政绩观非常明显,其强调工作实际,而虚的东西,比如环保看不出来。
    “从2003年开始,中国进入经济过热期,同时金融业也完成了银行商业化改革。从此开始了 ‘以地套现’,这成为2003年以后投资拉动的一个潜在内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从资本市场角度给记者阐释了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原因。
    由于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的“以地套现”,逐渐形成了新世纪以来基于“高圈地”的“高负债+高投资=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加之,中央层面的过剩金融资本在投资市场上的积极推动,便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地方大量圈地投资的基础建设都进入了GDP,客观上就导致了地方政府不仅要圈地,而且要更多的圈地,才能把以前的利息还上,同时才能开展新的投资和基建。由于地方政府2~3年换一届,他们要依赖GDP来表现其政绩,GDP表现的内因是圈地套现。这样客观上表现,就是银行大量的资金被压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平台和债务链上。
    温铁军认为,目前地方GDP的攀比、经济数据造假都和债务链有关。
    专家表示,尽管对GDP高增长的要求没有明确提出过,但实际上若不这样,官员就不容易得晋升。由于目前工作机制的原因,导致了GDP数据对地方的重要性。温铁军表示,造成这种唯GDP论的真实原因是体制问题。“现在的体制问题归结为,中央承担最终风险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公司化’竞争。”
    毛寿龙认为,地方政府崇尚GDP跟中央政府引导没有关系,“这不是中央引导不引导的事儿,因为中央也管不到地方这一层的干部,他能管得着的是省级干部。”
    老百姓的价值观 地方需吸纳
    目前,中央的要求已经明确,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论英雄。
    不过,对于政绩考核机制的改进,专家表示会遇到很大阻力。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战略研究处研究员邢国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转型阻力在于地方对于政策的落实。“一是打破地区利益割据;二是基层官员的素质问题,政策容易制定,执行落实很难。人才选拔机制的彻底改革,才是改善基层官员素质的关键。”
    毛寿龙也认为很难从这方面做出改进,“这不是考评的问题,要考评环境污染,那我不发展就是了。”
    不仅仅是考核机制的改进存在阻力,由于之前追求GDP考核盲目追求高能耗、高污染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诸多后遗症,这些问题也不容小觑。
    在邢国均看来,未来政绩考核标准会以民生、经济发展的质量、生存环境等因素为标准,实现经济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变。
    不过,毛寿龙则认为,今后的考核机制可以适当做一些灵活调整,比如地方发展遇到矛盾时,让本地老百姓去决定,去考虑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面对目前各种问题,地方政府需要根据现状考虑将来怎么发展。考评需要公众参与,不要搞成一揽子考评。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30多年来的发展是不是一定要污染环境,是不是一定要损害老百姓的健康,因为环境污染不仅是自然环境污染问题,也包括粮食污染等。”毛寿龙说,这种体系需要通过地方民主机制,把老百姓的价值观纳入到当地的发展中来。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1237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