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市场化的“银行危机”已露端倪

发布时间:2013-6-29 10:10:00 来源:证券投资 【字体:
  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疯涨至13.44%,盘中最高成交利率高达30%。这一流动性紧张状况充分揭露出,银行业杠杆使用过度和影子银行的监管漏洞所存在的隐忧。同时,受资金利率暴涨的影响,银行间债券价格普遍下跌,国债、央票收益率急升,交易所部分企业债跌幅超过1%。当然,影响最明显的还属股票市场,6月24日、25日,上证指数短时间内接连跌破2000点、1900点,板块全线翻绿,银行股、地产股跌幅居前。

  虽然此次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更多的被解释为:这一个月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及存量资金问题“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中央号召。以及,在年中商业银行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央行拒不释放流动性的强硬态度。但是,为何商业银行一时没有央行的支持,就会“钱荒”到如此地步?股票市场的反应又为何如此剧烈?这对于房地产市场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一、半利率市场化的银行杠杆风险不断放大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我国也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不断推进,但是伴随而来的风险也在逐渐显现。作为向市场利率迈出的第一步,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于1995年11月正式放开,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

  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这些资金可以使其在其他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收益,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机构之间循环往复的交易,就可以从中不断地套取客观的利差。然而,这样的业务已经逐渐地发展成为诸多大中型银行的重点业务甚至是核心业务,“影子银行”也就应运而生。由于“影子银行”目前在我国尚存在监管漏洞,加上银行的过度杠杆化运作,信贷质量偏低,由此导致了此次“钱荒”金融风险的发生。

  虽然目前央行已经向市场注入了一定的流动性,促使流动性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但是银行业目前的发展弊端也在此刻暴露无遗。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同业杠杆比率从2010年末的4.72倍升至今年一季度的6.7倍。一季度末,兴业银行同业资产占比为35%,较全行业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此外,民生银行快速增长的同业规模,早在一季报出炉的时候就被市场所担心。

  事实上,在经济史上,利率市场化加速实现几乎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银行危机。典型代表是,台湾银行业在利率放开管制后,集体亏损了三年,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台湾银行业发展过多过快,产生了过度竞争。

  二、银行股牵动股市命脉

  众所周知,银行股在股票市场所占的市值接近50%,股票市盈率偏低。以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与其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不如说银行股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资本市场的动向。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突破130万亿,达到131.27万亿元。200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23.7万亿元。2007年底增加到52.6万亿元,翻了两番多。银行业可观的利润,使银行股被普遍认为是优质股票。但是,随着“钱荒”的到来,银行股、地产股也以绝对的“优势”带动了整个大盘的下跌。统计显示,今年6月以来,A股市值已经蒸发了3万余亿元。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放开,和金融体系、监管措施的不断完善,存款利率也将不断放开。以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例,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大银行竞相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也就是说,利率更大程度的市场化,可以让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资金。如此,经营成本的提高,贷款利息的降低将会导致盈利的减少。这样一来,银行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在业务扩张上将会更加谨慎,比如在信贷方面,会重点加强对目标企业的财务、还贷能力的审核。促使资金流向盈利、还贷能力更强的企业手中,资金利用率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银行股一股独大的时代也终将过去,大盘的引领趋势将会逐渐转换到经营能力更高的实体企业。

  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银行业过度放贷,部分劣质企业也进入到贷款名单,严重影响贷款质量,导致银行坏账率高企。表面上银行在市场上扮演的是“大富翁”的角色,但是这一角色其实是杠杆运作的结果,风险度极高。而且,大部分的资金,事实上是在金融机构中空转,并没有高效的投放到实体经济中,从此次银行业的“钱荒”就可见端倪。如此,在我国实体经济乏力的同时,银行业实际上也已处在了高危阶段。

  因此,这一次的“银行危机”,成为了本已经疲累的大盘再度跳水的主要诱因。

  三、房地产泡沫与银行业的亲密关系

  2007年股票市场泡沫膨胀,但好景不长,遂从6125的历史高点下挫至1000多点,宣告着股票市场泡沫的破裂。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不断攀升。

  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颁布以来,资金便进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到实体经济当中。目前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就可见一斑。

  依靠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拉动经济,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泡沫经济不断扩张,我国GDP水平也跃居世界第二,但是实体经济大量失血已经使我国经济出现疲态。银行市场此时的货币收紧,也正是过去几年过度扩张业务规模的后果。

  银行的贷款一旦收紧,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讲,将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房地产市场每天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无论供需都需要资金。倘若开发商贷不到款,消费者贷不到款,那么,必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萎缩。我国近年土地价格和房价不断上涨,正是源于银行和影子银行的资金的不断供给。但是真正想改变这种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

  日本的泡沫经济时刻给我们敲响着警钟:为了追逐高额的利润,银行纷纷将资金投向高风险资产,使资金流向股市和房产。泡沫经济破灭后,股市、房地产价格暴跌,银行坏账大幅上升。

  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它仍然是经济毫无动摇的支柱。从政府近期的调控政策来看,也在力求加大力度争取经济的软着陆,尽量避免泡沫破裂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然而,实体经济的空虚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正在逼迫着我国尽快由房地产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转型。至于这一转型的力度,以及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波及程度,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考验。

  房地产泡沫必将破灭,但究竟会以上演一场像其他国家一样的“灾难式”经济危机来宣告结束,还是能够做到合理的平稳过渡?这就要看我国管理层的智慧和市场本身的不断演化了。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0881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