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副校长中国在未来10-20年会产生世界一流大学
昨天,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副校长罗琳达(左),就当前美国的大学教育问题,接受采访。尹炳炎 摄
这两天,美国名校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杭州,他是来浙江大学参加“中国-耶鲁大学领导高级研讨班”。
昨天,他与耶鲁大学副校长罗琳达接受媒体采访。
谈及中国的大学,副校长罗琳达非常看好:“我相信,在未来10-20年,中国会产生世界一流的大学。”
用“无用性”的通识教育
替代功利教育
在耶鲁,“有用性”的功利教育被摈弃。
副校长罗琳达认为,“有用性的教育,只专注于某一专业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其实,早在1828年的《耶鲁报告》中就提及,“学生获得某一专业的知识,就像脑子里装进了一件物品,但这种填充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当中,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价值。”
“无用性”的通识教育,被重视。“在美国,一流大学更重视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跨学科的教育。”校长莱文表示。这样,他们既能欣赏丰富的人文艺术,又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一般而言,美国学生在前两年可以自由并广泛地选择学科,后两年再挑选专业进行学习。前两年的通识教育过程中,“赋予学生更广阔的视野,培养他们批判性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承担公共责任的能力和公民意识。”莱文说。
相较专业知识,“学生更需要的是思考的框架,让他们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流大学应该为学生
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其实,在耶鲁,“学生的压力也不小。”莱文笑着说。不过,他们功用地学习,同时也尽兴地玩耍。耶鲁的学生们,能在300多个学生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各自的领导作用。
一流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扩大他们的视野。除了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
自1854年,中国首位赴美留学生容闳从耶鲁毕业后至今,赴美留学生的人数在不断攀升。但是,莱文发现,“中国学生大多非常关注或是擅长某一领域。”
他建议,“不妨大胆地去尝试新的领域,拓展你的视野。理科好的学生,可以多选音乐、艺术或是艺术方面的课程。文科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选修科学方面的课程,不用害怕。说不定,在接触中,你会发现新的发展可能性。”
谈及中国大学,副校长罗琳达说,“32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参观大学。32年间,中国高校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是其他国家不可比及的。”她相信,“在未来10-20年,中国会产生世界一流的大学。”
校长的职能
是“找人”和“找钱”
“校长作为一个职业,职能就是找人和找钱。”莱文曾经这样定义“校长”。
吸引优秀的学生,需要优秀的师资。在耶鲁,就有这样一支团队在运作。
“今天早上,他还在打国际长途电话给一位教授,他在全球排名前五名,我们希望他能加入耶鲁。”莱文笑着说。
而一名好的校长,又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必须具有影响力和领导力。”他说。
具体来说,就是:制订引领大学前进的美好远景并能够将其准确传达;制订远大而且能够实现的目标。同时,具有变革精神、冒险精神和权力意志。
其实,莱文“扮演”的角色并不只是校长,“有时是学生,有时是教员。”只要莱文有空,他就会在校园逛逛,与学生聚餐,或是与学生一起打球。
每天晚上,他会与《耶鲁日报》(耶鲁学生自己创办的报纸)的学生沟通。“听他们的想法,回答他们的问题。”莱文说。
上一篇:河南一公务员靠盖公章赚黑钱 每次收千元
下一篇:燕郊幼儿园虐童案新进展 警方称监控无明显虐童行为
·文化企业5撤单7中止 创投人士称“三方面原因导致”2013.04.22
·IPO背后的老虎们2013.04.22
·SuperReturn北京论剑深度调整期PE如何突围2013.04.22
·广交会一期显示出口形势严峻2013.04.22
·IMF呼吁以“组合拳”推动复苏2013.04.22
·雅安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百亿级 物价上行周期提前201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