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姐、陶醉哥这样的“职业观众”不易做
“职业观众”成综艺节目公开的秘密:日薪最低50,最高800。
《我是歌手》的大热让哭泣姐、陶醉哥等人遭遇网友非议,“相信综艺节目中观众的眼泪,真是很傻很天真。”实际上,如今无论是电视谈话类节目,还是真人秀,除了台上的表演者,一个主角逐渐浮出了水面——“职业观众”,他们或恰当地鼓掌、举灯牌,或是大哭、大笑,都为活跃现场气氛贡献不小。负责招揽职业观众的小头目黄某对本报记者称,这些人可不是白请的,“日薪大概50元起步,形象好、表情生动、卖力的最高可拿到800元”。而综艺节目《妈妈咪呀》的宣传负责人说使用“职业观众”源于对节目的不自信,“演得过分是对节目的伤害”。而电视专家谭天称“这个传统需要变更”。
现象诡异:哭的都是同一个人
“我站在这里,只想对某某说,我现在只想站在这个舞台上为你唱歌,我很爱你。”舞台上,一位选手流着泪说道;台下,观众被感动得连连抹眼泪。打开如今的荧屏,这样的画面和“台词”很熟悉。
在某成年女性歌唱类节目中,大约50分钟里有7组选手相继登台,除了一组是喜庆路线的,其他6组全部走感人路线。在讲完凄惨故事后,台下观众就开始“落泪”。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大家都发现哭的都是同一个人,或是某一个人沉浸在每一首歌中。即便是在一般人看来不感动的表演也能有上述效果,很多人开始纳闷:他们的泪点有这么低吗?也有人说这是后期剪辑的效果,不必深究太多,可前提是:有这么一帮人默默地存在。本报记者曾参与东方卫视《妈妈咪呀》、广州电视台《恒大偶像》等多档综艺节目的录制,在这些录制中,观众都被要求提前半个小时进演播厅,这段时间的主要内容就是让现场导演调节现场气氛,导演一般都会叮嘱观众一定要多欢呼、多尖叫,表情越生动、上镜的机会越多,有女歌手做嘉宾只有一首代表作,属于不知名艺人,但都有中老年人带着写有她名字的灯牌,导演就会要求他们适时地举起来,“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幕后揭秘:外形好表现欲强就能坐到前排
在行内,这一配合现场表演做出超级默契表情的人被称为“职业观众”。黄先生是一家专门为电视台提供“观众”服务的公司老总,俗称“群头”,他手下还有十几个拿固定工资的“正式员工”。他说,很多节目需要职业观众来“捧场”,尤其是刚创办不久的节目。与普通观众不同,这些人是有钱拿的,当然,他们也要按照节目的安排进行“感动”、“鼓掌”、“大笑”等表演。
十年前,16岁的他开始被安排去做观众。他最初参与的节目是央视的《正大综艺》,“跟早些年每人每场只需30元的报价不同,现在报价至少要50元,而且是按每场录制时间不超过8小时计算的,如果超过了,每小时要加收10元。”此外,其收入也和他们的“表现欲”和“外形”成正比。不少节目会要求找一些漂亮的女孩坐在靠前的位置,以方便摄影师抓拍,这些负责“养眼”的职业观众,每人每场最少能赚200元。另外一些需要登台表演节目组设定内容的职业观众,比如在民生类节目中上演“一哭二闹三晕倒”的“嘉宾”,每人每场则能赚到500至800元不等。
其实,几年前就有媒体称很多晚会的掌声和笑声都是“托”完成的。近年来,电视台为了让节目更好看,花钱找“职业观众”来搞气氛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当然也有做得过了头的。比如某台曾播出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引起观众愤怒,在对节目中的“不孝子”进行人肉搜索之后,发现其人不过是一个“临时演员”而已。对此,黄先生表示:“见怪不怪了。”他也对自己的未来担心:“其实这一行仍处于最边缘的位置。节目太冷会导致制作经费减少,而像《我是歌手》这样大热的,前几期可能还要人去撑场,后面就完全不用了,因为有太多普通观众愿意无偿去现场看了。”
更多心酸:吃个面包都不能挑
如何找到这些人?黄先生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QQ群发消息,或是在论坛里发帖子。另一种则是明打明的中介机构,有人去找工作或者兼职,中介就会把他们推荐到栏目中做职业观众。”据介绍,有些固定人群最适合了。一类是清闲的中老年人,还有一类是没有学历或技能的年轻人,更有意思的是,一些相貌气质不错的人并不缺钱,但却希望被电视台挖掘而试图“成名”:“曾经有个长相不错的姑娘去当婚恋节目的现场观众,结果录制还没结束,编导马上跑过去要了姑娘的电话,下一期节目这姑娘就站在台上成女嘉宾了。”
在读大学生也是主要的招募对象,“因为比较好控制”。网名为“鬼精灵”的人发帖称在2005年参与过一档节目,“当时是整个班被叫去的,一直录到凌晨,非常累,因为有老师带着,所以谁也不敢说走。结束后只给每人发了一张30块钱的手机充值卡。因为没提供晚饭,有同学回去就犯了胃病,还住了好几天医院。”
虽然有钱拿,偶尔还能出出风头,但还有很多不轻松的要求:现场不能吃东西、镜头扫到时必须情绪高昂、不能随意走动或离场、不能使用闪光灯拍照、交出手机等通讯工具。更有趣的是,有人想在节目组提供的面包里选到符合自己口味的,结果被呵斥:“你挑什么挑?爱吃就吃,不吃拉倒。”甚至有人因为上了10分钟厕所,回来后就被指责:“上个厕所有必要这么慢吗?还得让人等你才行啊?”
面对一些突发情况,他们也得忍。黄先生透露,曾经有一个主持人因为要跟朋友吃饭,故意对一场只要10分钟就能录完的节目置之不理,结果导致300多个职业观众等了近4个小时,还差点引起冲突,“全场都要听他掌控,甚至对现场的音乐也提出不同意见,就连另外两位主持人也在后台对他吐槽,‘人家是大牌啊,得按人家的意思来’。”
业内声音:演得过分是对节目的伤害
接受记者采访时,综艺节目《妈妈咪呀》的宣传总监李虹直言,“职业观众”的出现源于电视人对节目内容的不自信,“有了这个起码保险系数很高,而且也很方便,台上台下总是很热闹的。”但她也承认,观众的鉴赏能力和分辨能力都越来越高,小细节就能看出大问题,所以有时候会经常被观众戳穿漏洞,大家越来越聪明,经验越来越老到,不会很容易掉入节目组的设计,“真人秀最重要在真。离开了这个点,对节目是有不好的影响,所谓过犹不及就是如此。当然不排除观众的感受是千奇百怪的,但过腻的手法一再出现就不好了,变成了工厂里的流水产品,这对于节目形象是打折扣、有伤害的。”
针对《妈妈咪呀》受到“职业观众”的质疑,她说:“我们的表演嘉宾都是当了妈妈的,她们的经历确实坎坷,而且和母亲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台下的观众很多也是当了妈妈的,这样一个特定人群会有很多心理共同点,因此现场情绪气氛的共鸣是可以理解的,它不单是一个人的事情。不过,如果观众觉得表演过了,就是对我们的提醒和敲打,说明还需要再提高,细节要更注意。”
长期研究电视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谭天指出,职业观众是一个传统,“这可能是一个双面的问题,节目或者大型晚会都会有现场导演指导观众,这也是传统电视制作里的一个环节,但电视行业在转型,面对更加挑剔、精明的观众,这个传统是否需要保持?或者可以变更?大家都喜欢砸钱去国外买版权,可手里还揣着传统不放,要做真正的真人秀,而不是故意作秀。”
标签:哭泣姐 陶醉哥 职业观众 哭泣姐、陶醉哥其实都是“职业观众”
上一篇:注意!07年前办的银行卡或被冻结
下一篇:纳斯达克主动约阿里巴巴谈整体IPO
·做空极端错误,大盘不具备下跌基础0307周四2013.03.07
·传言直线打击大盘,创业版股夺路而逃。2013.03.07
·红色周五将再次确立上行方向2013.03.07
·短线震荡节奏最重要!2013.03.07
·搞不懂机构大动作会要散户的命2013.03.07
·许君浩调整之后把握低吸机会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