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上市公司 >> 浏览文章

部分股份制银行收紧房贷

发布时间:2013-3-1 22:40:49 来源:益盟操盘手 【字体:
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风雨欲来的情况下,部分股份制银行开始收缩房贷业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房贷业务已经被平安银行、民生银行边缘化,不再列入个贷核心业务。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股份制银行收缩房贷业务可能是出于避免房价下行可能导致的坏账风险。

平安银行:仍执行首套房利率85折,二套房利率1.1倍,停止三套或以上房产贷款。

民生银行:没有停止二套房贷款业务,但战略重点是小微企业贷款业务。

专家:银行停止二套房贷的可能性较小;

部分股份制银行即使停止二套房贷款,对真实的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置业者影响也不大;

收缩房贷业务是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预期下,担心如果投机性需求被遏制,房价下行可能导致房贷业务出现坏账。

平安、民生否认“暂停房贷”

近日,有地产中介人员向本报记者爆料,称平安银行已经停止二套房贷款业务,民生银行也基本不接受房贷申请。中原地产一位经纪人员说,早在春节前公司按揭部门就收到平安银行停止发放二套房贷款业务的通知。

本报记者昨天就上述传闻向平安银行求证,该行以书面声明的形式回复说,“对于传统房贷这类市场调控需求较高的业务,我行在近年有意识地进行了压缩。近期,我行总行上收了分行的房贷审批权限,房贷业务审批将全部在总行进行。”

该声明还称,根据该行差异化经营战略,2013年,平安银行信贷资源“将向小微业务、无抵押贷款业务、汽车金融业务等战略业务倾斜”,同时,紧跟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充分依托集团开展交叉销售业务。此外,平安银行也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以及银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房贷相关政策。

据该声明,平安银行仍然执行首套房利率85折,二套房利率1.1倍,停止三套或以上房产贷款的规定,并且“对于分行上报的住房贷款需求,总行会优先支持自住性住房的贷款需求,限制投机性住房业务”。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办公室则回复本报采访说,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并没有像传言所称停止二套房的贷款业务,但是,“民生银行的优势和战略重点是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房贷从来就不是民生的重点业务。民生的房贷业务主要是作为对小企业客户的配套服务,一般是应客户要求而提供的,没有重点宣传和推广。”

二套房贷全面停止可能性小

在限购的大背景下,目前的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是针对首次置业及二套房购买者,政策性很强。虽然相比贷款利率弹性更大的小微业务、个人消费贷款等,房贷业务显然收益较低。但是,从平安银行及民生银行措辞谨慎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各银行对于停止二套房贷业务还是心有忌惮。

世联地产华南首席分析师曹取说,首套房及二套房贷款主要是针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民生相关,全面停止二套房贷款的可能性不大。他认为,与之前流传的二套房首付提高到7成、利率提高到基准利率1.3倍的传言相比,停止二套房贷的可能性还更小一点。

深圳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教授说,部分股份制银行即使停止二套房贷款,对真实的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置业者影响也不大,因为受消费习惯影响,这部分市民大多数准备了足够的现金。而即使在限购政策下,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改头换面的投机性购房。

他认为,这些银行之所以收缩房贷业务,是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预期下,担心如果投机性需求被遏制,房价下行可能导致房贷业务出现坏账。与产业贷款坏账相比,由于中央三令五申不得对投机性购房贷款,银行不仅要承担业务风险,还要承担政策风险。

本报记者昨天还走访了深圳多家地产经纪,世华地产、家家顺等,多位地产中介人员均表示,现在首套房贷利率8.5折比较难拿到,9折比较普遍。他们反映,满足限购条件的首套房和二套房购买者一般都能够从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等获得贷款,即使部分银行停止二套房贷也不影响全局。

相关新闻

“无担保,1小时放款。”春节后,一些市民反映经常会接到一些金融中介推销贷款的电话,在销售代表口中,贷款就像送外卖那样便捷。但记者调查发现,类似中介鱼龙混杂,即便是真的能拿到款,中介也会提取不菲的“佣金”。业内人士分析称,这种贷款电话销售热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市场上资金相对充裕的现状。

金融中介沦为资金掮客

专家提醒,警惕利率“双轨制”伤害实体企业

■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德波

高提成驱动中介贷款热情

记者用搜索引擎输入“深圳”和“贷款”两个关键词,整个页面都是各类贷款的广告,有的自称银行信贷部门,有的自称贷款公司,还有自称担保公司,各种机构不一而足。其中不少还开通了“400”开头的免费电话。

尽管中介机构的推销热情高,但背后却隐藏着较高的“提点”,即每拿到一笔贷款,中介机构必须收取一笔不菲的中介费。

记者以贷款名义采访了其中一家机构,其销售代表介绍,每笔贷款需要提点5%—8%,如果贷款一方信用“不够硬”,那么提点可能超过9%。“我们提点并不高,关键是你找别人搞不定。”该代表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案例,珠三角某实业公司因业务需要,急需3000万资金作为项目订单资金,前期因公司的自身问题在银行迟迟批不下来,后来由于该中介的介入,前期由中介垫资帮企业度过资金紧张期。

至于资金来源,中介表示都来自银行,以内资银行为主,也有几家外资银行。记者采访发现,也有部分中介机构表示自有资金过剩,不用找银行。“反正都是钱,哪里的钱借给你都行。”

记者按照一家机构给出的提点和利率算了一笔账,中介机构8%的提点加上银行的利率,实际上贷款成本已经超过了15%,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花销,成本可能超过20%。尽管没有超过基准利率4倍,但这个利率水平已经让很多人吃不消。

“这个利率太高了,至少我不会要。”深圳一位私营业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中小银行的利息本身已经很高,如果再有中介机构介入,那么企业最终拿到的贷款利率会更高,这对企业来说不是好事。

“金融外包”抬高融资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之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实际上是通过资金“双轨制”受益,即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出,流向利率更高的民间融资领域。近年我国的民间信贷在货币紧缩时期非常活跃,其资金很大部分都是来自银行体系。

“资金的确是充裕的。”深圳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一些银行的确存在发放贷款的冲动,因为房贷数量的下降以及中小企业客户贷款需求疲软等原因,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的确希望通过中介来介绍客户。近期民间资本流入地产领域也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大量资本找不到“出路”,因此不断寻找“散户”贷款就成为一个替代的途径。

“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深圳,在江浙乃至全国很多地区都经常出现。”昨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将这种资金“掮客”现象称为畸形的“金融外包”。

他表示,很多情况下,这种“二传手”式融资是银行内部人员和金融中介串通导致,这抬高了中小企业正常的融资成本,很多企业从银行贷到的款成本和民间借贷没有区别。他认为,相关部门应对这种现象进行规范,特别要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比如担保公司就只能做担保相关业务,而不能做“放贷者”;小额贷款公司则应以自有资本放贷,而不能做银行的资金“分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