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2013迎接并购元年
从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到中金公司投行业务的执行负责人,王庆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
2012年12月末,在北京东三环中金公司总部,就目前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投行业务的困局、投行行业的下一个结构性机会等话题,王庆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转型充满挑战,但过程比我想象的顺利一些。”专访刚一开始,王庆便向记者直言。
在谈及投行的未来发展方向时,王庆表示未来投行发展的结构性机会最可能在“债券与并购市场中诞生”,但“投行业务结构的均衡发展才是长远之计”。
2013年IPO业务或将回暖
《21世纪》:过去的2012年,对于券商投行业务而言可以说是艰难的一年,IPO业务一共仅有150余家发行挂牌上市,融资额度和上市家数同比都下降超过50%,对于中金公司而言,这种影响大吗?您预计2013年这种情况是否还将持续?
王庆:IPO在节奏上放缓,对于券商机构都有较大影响,中金也不例外。2012年,整个A股市场的IPO承销保荐行业都表现比较差,内地监管机构放缓审批IPO的趋势也比较明显,但香港股票市场上,IPO业务相对境内市场更活跃,而中金公司共做了六单IPO业务。
对国内市场IPO市场,发行缓慢且排队待批企业数量巨大等等,这些问题无疑是存在的。从监管层面而言,也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尊重市场规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监管层面尽量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
同时,在制度层面上,可以有其它一些措施,比如设计一些分流和减少审批压力的政策安排,可以让一些规模偏小的企业,本着自愿的原则上新三板,而一些融资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大的企业,在制度安排上可以考虑分流上香港H股。当然这些分流的方式更多是一种手段和临时性的措施。
而最终的解决还是需要市场的回暖,如果市场迅速回暖,IPO放行的速度能回到前两年的水平,IPO排队的现象也将迎刃而解。实际上,目前在排队IPO待审的企业中,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占比较大,公司数量较多,但从融资总规模上看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对市场的冲击应该可控。
在未来,我认为资本市场在短期内会有回暖空间,所以无论境内还是境外市场的IPO承销业务,在2013年会比今年好。
<<上一页123下一页>>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ying/677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王庆2013迎接并购元年 王庆
上一篇:天合光能高纪凡不能抱薪救火
下一篇:詹纯新“走出去”的中联重科“走进去”
·首批IPO现场检查全过程揭秘2013.05.02
·驳重启IPO上涨500点的错误论2013.05.02
·同仁堂国药拟发售2亿股新股 发售价每股3.04港元2013.05.02
·第二批15家IPO在审企业下周将迎来现场检查2013.05.03
·2012年IPO总规模比2011年减少逾六成2013.05.03
·IPO重启成市场悬剑201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