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我就是要有争议”
严介和自认是个赶潮者,从国企收购改制到入场城镇化,以及最近开始大手笔地投资文化教育,每一步他都踩准时点,总能从中找到生财之道,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选择产业很重要,产业决定未来”。
但他也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有舆论质疑严介和6年前的国资收购造成了部分国资流失。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此的解释是:“我虽然在江西、吉林走了麦城,但在全国收购了75家国企,还是很了不起的,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就是要有争议,没有争议我就没劲了。”他说。
即使是他如今已经做得轰轰烈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一度面临夭折。6年前,本报等媒体的质疑引来了银行逼债。“当时我的资金链断了,第一次站在了被告席上。”2012年12月22日,坐在太平洋(601099)建设集团南京总部的会议室里,严介和向本报记者感叹:“是你们21世纪经济报道成就了我,给我送来了雪雨风霜,让我从成长走向成熟。”
而近日,当太平洋建设集团因“220亿兰州造城”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时,严介和却向本报记者透露,他准备投巨资转战文化教育产业,“我又在赶潮”。
从“跳海”到“下海”
1960年,严介和出身于江苏淮安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淮安平桥中学的教书匠。
1986年,他的第二个孩子严昊——现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呱呱坠地,给严家带来了喜悦。但因为超生,严介和不但被罚款1.8万元,而且丢掉了稳定而体面的工作,“把我逼得要跳海。”严介和说。
然而严介和的人生也因此发生
重大转折。因为失去工作,时年26岁的他只好壮着胆子去竞聘国有大厂淮安水泥制品厂的厂长岗位。当时有7个人竞聘,严介和凭借市场方案、现场答辩等考得总分第一。
接手的淮安水泥制品厂在当时是个烂摊子,“亏损得一塌糊涂,快倒闭了。我当时接手时立下了军令状,三个月不能起死回生就主动辞职。”严介和称。
为取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严介和对员工实行“阳光收买”。竞聘成功的当晚,他就请全厂员工吃喝一通,给员工送罐头、茶叶。当时也有人疑惑,刚上台就铺张浪费,这人能把企业搞好吗?
从1986年到1996年十年间,严介和先后掌舵过淮安水泥制品厂、淮安市工贸公司、宿迁玻璃厂、双沟酒厂、淮安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全数扭亏为盈。
“当时有人刺激我,说你干得这么潇洒有什么用?你是国有企业,有本事自己创业啊。”严介和说,他为此在1996年毅然下海创业。下海后接手的第一个工程是宿迁市政府大道,“投资额几千万,当时仇和主政的宿迁市政府想做事却没钱,我出资把工程做好卖给政府,政府分几年还款付息,政府官员好开心啊。纪委也下来调查过,但最后获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鼓励。” 严介和回忆说。
几千万的投资不是小数,严自己当时没有那么多钱。他通过民间借贷向社会筹措到了资金,工程得以顺利进展。
<<上一页12下一页>>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ying/676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严介和“我就是要有争议” 严介和
上一篇:董明珠开放平台与专业坚守
下一篇:天合光能高纪凡不能抱薪救火
·首批IPO现场检查全过程揭秘2013.05.02
·驳重启IPO上涨500点的错误论2013.05.02
·同仁堂国药拟发售2亿股新股 发售价每股3.04港元2013.05.02
·第二批15家IPO在审企业下周将迎来现场检查2013.05.03
·2012年IPO总规模比2011年减少逾六成2013.05.03
·IPO重启成市场悬剑201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