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放权面临两块“试金石”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日前在证监会党委中心组召开的学习会议上表示,证监会对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地放、逐步地放、放到位;法律允许放的抓紧放,法律还不允许放的,修订法规条例后逐步地放;对不符合转变职能要求的行为要坚决地改逐步地改;对需要管好的事情要坚决地管住管好。
把肖钢的谈话与李克强总理上任以后一再强调的减少行政审批的要求结合在一起分析,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证监会改革行政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的坚定决心。其实,证监会减少行政审批的工作最近几年一直在推进之中,无论是尚福林时代还是郭树清时代,证监会都发文废除了在证监会历史上积累下来的不少行政管理文件。但是,按照目前肖钢所发表的谈话来看,证监会还在管着一些不该管的事,这导致的后果是使市场运行机制扭曲,创新功能受到遏制,与投资者期望相去甚远。
这种状况说明,证监会在以往的减少行政审批,只是挑选了一些对市场无关痛痒的方面进行了放权,未触及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关节,按照肖钢的说法,也就是以往的放权没有“放到位”。现在肖钢显示了“对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地放、逐步地放、放到位”的明确态度。而就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考验肖钢表示的放权是“真放”,还是只是为了配合总理的要求而表个态度,做个样子,有两块“试金石”摆在肖钢的面前。
一是证监会如何对待IPO的审核制度。在2009年IPO重启时,证监会放弃了对IPO定价的“窗口指导”,允许发行公司和保荐人自由议价,只要市场能够接受,就是一个合适的定价。这被作为IPO向市场化迈进的一个成果得到了证监会的充分肯定。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改革,当发行公司和保荐人获得了自由定价的权力以后,任意拔高发行价成了普遍现象,导致大量公司的募集资金远远超过实际投资项目的需求,严重的超募使后继的IPO面临资金枯竭的难题,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证监会不得不启动行政之手将IPO停了下来。
其实,这一次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关键在于所谓的“市场化”只是半吊子市场化,证监会放了IPO定价的权,却没有放企业IPO的审核权,一个企业要想进入资本市场,其先决条件是必须拿到证监会的批准文书。这实际上是向发行企业提供了可以胡乱定价的权力背书,保荐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支持企业的这种高定价。因此,要让IPO改变这种倾向,需要用市场的力量来对此进行钳制,其第一步便是证监会放弃对企业IPO的审核,同时加强对其信息披露的监管,这种监管包括对其定价的可靠性,也就是肖钢说的“对需要管好的事情要坚决地管住管好”。但是,尽管将IPO审核制改为注册制在市场上已经呼吁多年,但证监会是否有勇气放下这方面的权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二是证监会如何对待股市行情?证监会官员经常表示,证监会不管市场行情。这当然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但我们注意到的是,官员们这样表态的时候,通常是股市行情低迷,投资者希望政府救市的时候。而当行情出现上升的时候,证监会的权力之手总是会习惯性地伸出来加以干预。回顾A股市场历史上几次短暂的牛市,它们的终结无一不是因为权力的干预所起的作用。要想改变低迷行情,权力可能无能为力,但要想让高昂的行情降下来,权力却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证监会干预行情,其出发点是为了减少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但是它所起到的实际效果却总是让投资者遭受更大损失,证监会也为此背上了不少骂名,这说明这种权力的运作也是没有必要的,证监会应该放下这方面的权力。
其实,放弃对行情的干预,并不是要求证监会不关心行情,相反,证监会应该投入更大的精力来关注行情,从中捕捉内幕交易的蛛丝马迹,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秩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而A股市场也能逐渐改变“政策市”的特性,让投资者通过公平的博弈有所收获,这样的市场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也才是有发展前途的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5月24日)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9510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国家的规划 地方的想法
下一篇:股市强,经济弱
·IPO重启究竟看谁的脸色2013.05.27
·中国电商重启IPO2013.05.27
·五家券商33个IPO项目恐中止2013.05.27
·拟IPO城商行坏账快速上升2013.05.27
·湖南拟发行地方债 154亿2013.05.27
·申购人是否合格,欢迎市民监督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