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应向以民间投资为主导转型
如果仅从孤点数据看,统计局的看法似乎可以自圆其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了一半。但若考虑历史数据,这种“积极的变化”可能会有点牵强。一季度由于春节因素,最终消费原本就高,2009年至2012年一季度的该项数据分别为70.0%、52.0%、60.3%及76.5%,今年的55.5%其实并不突出。
结合中国经济的现实,更容易对类似的论调免疫。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以来,中国十余省份相继公布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超过20万亿元,其中,四川4.3万亿、贵州1.7万亿、浙江未来五年超10万亿、广西1.5万亿……即使是被视为带有转型色彩的新型城镇化,依照此前的风声,也离不开巨额的投资方案。据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城镇化规划涉及投资40万亿元,各地区各行各业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从这些看起来有点“离谱”的投资规划中,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印象:短期来看,中国经济不太可能摆脱投资倚赖,中国的经济转型,也不会直接体现在消费与投资比重的变化上。以这样的视角——正如包括统计局在内的诸多机构所做的那样,我们无法对中国的经济转型作出有效的解读,得出的结论也很容易被证伪,或者推翻。
中国经济难以摆脱投资倚赖,既是一种发展惯性,也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走出政府驱动的模式,地方政府与国企依然是中国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在这样的体制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只可能依靠投资拉动——离开投资,地方政府官员与国企领导基本没有激励推进经济发展。甚至于,如果不进行投资,没有“铁公基”、房地产,中国的地方政府官员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了。在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体中,离开投资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摆脱投资倚赖的条件下,中国政府该如何推进经济转型,是一个略带有悖论,但并非无解的问题。投资冲动虽然难以避免,但在投资的主体和质量方面,却可以有所选择——两者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更多围绕民间资本展开,以民间投资为主体,而非像以往那般,仍然由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充当投资主体。当中的差别在于,民间资本的投资更加灵活,更讲究回报,盈亏都由企业自身负责;而对于地方政府和国企来说,决策者的激励往往只与当期投资行为有关,至于投资的结果如何,成本能否收回,那是继任者才要考虑的事情。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也是导致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率低下,折旧率高,总是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
如果能改变这样的投资模式,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也是一种转型,而且可行性更高。同样的投资项目,所不同的是,以往由地方政府或者融资平台直接上了,未来则应变为招商引资,向民间资本开放。地方政府要做的,更多是维护好当地的投资环境,专心当裁判,而非同时身兼运动员。这种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经济转型,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更有可能的方向,也是一系列转型的起点。只有民间经济活跃了,民间的财富逐渐积累,后续的消费型社会才有可能出现。不然的话,仅凭大而空的政府文件,要推动经济转型,只会是缘木求鱼。
当然,向民间投资转型的内涵非常丰富,并不只有投资主体转变这一个方面。事实上,中国政府要想繁荣民营经济,还需要在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国企改革方面作出诸多努力。去年上半年陆续出台的民间经济“新36条”到现在已听不到半点声响,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实现中国经济向以民间投资为主导的方向转型,只会是纸上谈兵。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8653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打破户籍歧视
下一篇:沙钢获批 民企不再退
·评论中国买下世界是捧杀也是警醒2013.05.08
·高岛屋多家店铺或未办齐手续 店主为免罚金匆忙开业2013.05.08
·时评捅破房地产开发商欠税的秘笈2013.05.08
·重庆二手房价格近期波动不大 5月第一周微涨2013.05.08
·重庆各建筑施工企业暴雨期间不准室外施工2013.05.08
·科比给亲娘买房100万元 给丈母娘买房却320万元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