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外资究竟会如何做空中国

发布时间:2013-4-24 16:34:08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从3月开始,部分外资投行发布报告建议客户减持中国股票,同时买入看空中国四大银行的衍生品。4月9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宣布,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降至“A+”。评级机构穆迪紧随其后,于16日确认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空单大幅增长至4860万股,占总流动股的3.2%,创2007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无独有偶,而据国际资金跟踪检测机构EPFR统计显示,在截至4月17日的一周时间里,中国股基出现了4.77亿美元的资金净赎回,该基金连续八周“失血”,净流出资金达23亿美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担忧进一步放大。更为关键的是,23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4月PMI初值创两个月以来新低,似乎也呼应了“空军”对中国经济的判断。

  多个利空信号叠加引发了股市巨幅震荡。23日开盘后,股指在水泥建材、券商信托、航天航空等板块杀跌的拖累下快速跳水,沪综指跌幅超过2%,深成指跌势更猛,跌幅达2.92%。今天(24日)股市虽有强劲反弹,但是在利空不断的氛围下,这样的反弹能走多远,值得怀疑。其实,这次外资意在集体“做空中国”而非仅是中国股市。

  外资做空中国有啥依据?

  一季度官方公布的GDP、PMI、PPI等数据低于预期,让外资看到了中国经济再次探底的预期。而民间衡量中国经济景气度的指标更令人焦虑,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同比接近零增长,这与1-2月累计同比增长5.5%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而同期反映经济走势的火车货运数字也相对低迷,其中今年3月货运发送量33651万吨,同比下降2.2%。这个全社会用电量不会骗人,全社会用电量零增长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中的经济并不是好兆头。

  与2008年相比更为险竣的是,当时虽然面对全球经济下滑危机,中国经济也处于快速探底阶段,但中国的地方债务危机、房地产泡沫、货币超发、影子银行危机、产能过剩等问题远没有现在这样可怕,应该说起码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下滑,制造业的不良贷款首先浮出水面,上市钢企的坏账计提准备亦大幅增长了近4成。而最近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下降,地方债务平台的债务风险也将日渐浮出水面。接下去,就是房地产泡沫和影子银行的破裂对金融造成的重大冲击。苍蝇不盯无缝蛋,在这种情况下,外资能不做空中国吗?

  外资将通过何种渠道做空中国?

  当然,在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要真正做空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这其中最关键的几个要点是:

  一、做空中国股市当然是首要之选,一方面有消息称外汇局将最快于本月底启动新2000亿元RQFII投资额度。这对于广大股民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盼来外资“活水”进入A股时,但现在有了股指期货和转融券等做空工具,外资已经完全有能力做空中国股市。另一方面,最近数月我国的外汇占款骤然上升,使中国央行不得不被动投放相应基础货币,这就迫使中国央行只能将存款准备金率维持在高位,这样一来使国内股市更加缺乏流动性,当股市缺乏活水之源,那么出现下跌那就是必然的结果。

  二、做空中国债市,冲击银行体系,全面收缩中国经济流动性,这需要国债期货。而目前我国的国债期货将要推出,这无疑给空方提供了一把新的做空利器。

  三、做空人民币,这需要外汇掉期或外汇期货;目前国际大鳄索罗斯已经将总部移至中国,空头大师查诺斯、罗杰斯也对中国蠢蠢欲动。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兑换美元迭创新高,加上香港的人民币期货业已推出,也给做空人民币提供了舞台。另一方面国际空头通过购买信用违约互换(CDS),做空人民币离岸市场,鉴于人民币离岸市场还相对封闭。所以做空人民币离岸市场只能达到影响国内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的目的。

  四、做空中国楼市。去年底以来,美元一改疲弱,呈现强势状态,而国际大宗商品却暴跌不断。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奥巴马政府开始要吸引国外游资回流美国本土,以提振美国经济。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若是大量国外游资离开中国,流向美国的本土,那么中国楼市将因为缺乏必要的流动性而出现崩盘。最近为啥人民币连续升值?就是给国际游资抛掉中国住宅资产,而在高位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顺利撤离提供契机。这样做空中国楼市便可以获得汇差和楼市价差,当年日本楼市泡沫破裂场景将在中国再一次上演。

  外资大手笔做空中国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出了问题,否则一些阴谋论就没有了立脚的市场。当前中国经济不仅要面临探底的风险,而且还要应对经济结构的转型之忧!最为可怕的是目前地方债务平台危机、影子银行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等将集中爆发。对于闻惯了腥味的国外投资大鳄来说是千载而逢的机会,而对于中国决策层来说,要注意外资做空中国的几个主要渠道,以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