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壮大的另一面是市场机制扭曲
中国的国有企业,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连续报道,认为今日的国企,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市场主体的新国企。国企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已经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纯粹企业。
诚如《人民日报》的报道所说,目前我国的国企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其标志是国企产权实现了股权化,国资委以国家出资人的身份来行使对国企的权利。这确实是一种在形式上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安排,但是,国资委本身是政府的一个机构,它所能行使的对国企的权利其实就是政府对企业的权利。一般地说,国资委作为国企的控股大股东,可以向国企输送利益,这也是它的股东责任,但当国资委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只能动用政府的资源,在融资、产品定价、市场占有等各个方面向国企倾斜。然而,这种资源由于来自政府的安排,因此它是属于全民的,政府必须公平地分配于国企、民企甚至外企等各种资本类别的企业,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很显然,当国资委以股东身份向国企进行倾斜时,已经构成了对公平公正秩序的扭曲。多年来,“国进民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触目现象,其这与政府对国企的政策倾斜有直接的关系。
在国资委建立起来后的最近10多年,国企确实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一些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很高,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但是,它们的发展壮大,其实是国资委利用其政府权力封闭了其他类别企业进入市场的路径所达成的。这使我国的成品油市场被国企高度垄断,尽管其产品定价权需要由发改委来决定,但同样作为政府部门的发改委在作出这种决定时很容易向国企倾斜,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国企能够很方便地得到政府的资源倾斜,因此表现得“无往而不胜”,但到了国际市场上,由于政府的这种倾斜无法延伸及此,企业必须面对激烈的市场博弈,往往就会输得很惨,最近在A股市场上刚刚被ST处理的中国远洋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严格地说,国有企业的产权归根到底属于全民,然而,由于政府认为国企已经完成市场化,因此在支持其获取高利润以后,对其利润分配却又过于宽松,导致其利用全民资源创造高利润后大量用于自肥。要求央企向财政上交利润,每一次都要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而国企高管却可以凭借失去监管的分配机制享受成百上千万的天价年薪,即使是像中远这样的严重亏损企业,其董事长也仍然可以享受百万元的年薪。国企高管享受的高福利,严格地说是对全民资产的一种侵犯。
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另一面是市场机制的扭曲。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通过高度的竞争来增进社会福祉。但在多年来形成的“国进民退”的格局中,由于国企垄断了诸多领域的市场,民众并不能享受到国企发展壮大所带来的好处,相反必须为它的这种发展壮大不断地买单。民企的成长空间也越来越逼仄,国企成为民众选择就业时的最佳方向,整个社会的创新机制正在萎缩。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长期以来政府过多地参与经济活动、干预经济运行有直接的关系。政府要干预经济运行,最方便的就是通过对国企的支持,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市场中去。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机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艰难的经济结构转型,这种转型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求政府减少对经济运行的干预。政府减少对国有企业的倾斜,给所有的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应尽职责。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国的国企需要的不是发展壮大,而是让出市场,特别是竞争性领域,应该更多地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来参与,通过充分的竞争来创造社会福祉。
(新京报,2013年4月17日)
上一篇:他们为什么看空中国经济
下一篇:上梁不正下梁歪,法无授权胡乱来,官职膨胀如毒瘤
·保利股东会千亿绝不是瓶颈 继续布局重点城市2013.04.17
·房企3月拿地放缓 重点回归二线城市2013.04.17
·房企“扎堆”海外融资2013.04.17
·新城发展发行3年期金额为人民币15亿元的9.75%优先票据2013.04.17
·新天地产出售天伦花园商场地库2013.04.17
·恒大14.58亿夺长沙芙蓉区商住地块 溢价21%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