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数据造假?
贸易数据造假成为近期经济界热议的话题。面对尚未复苏的外部需求,最近两月出口增速分别高达21.8%和10%。虽然3月份较2月回落幅度不小,但是不少人士仍然认为,这一数字还是高估了目前的出口现状,形势并未如数字反映的那么乐观。
尤其的,3月份因为进口增速激增,使得当月出现逆差,一改持续“回潮”的高顺差趋势,更加打乱了市场的“正常”预期。于是,眼下的贸易各项目数据愈发显得“迷乱”,一场针对贸易数据造假的质疑风波,已经形成。
应 该说,数据造假,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分析和预测面临的最大“麻烦”。以往,只要官方发布的数据,大致与现实情况、逻辑演绎能够大致吻合,各方就能欣然接受。 这一次,面对惨淡的世界经济增长现状,以及去年下半年以来贸易顺差持续位居高位的情境,最近两月的贸易数据,让人不“怀疑”都很难。
贸 易数据造假具备现实基础。首先,各地保增长压力巨大,很多省市都以保外贸增长,作为保增长、保政绩的核心。比如, 2012年4月,华东七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上曾立下“军令状”,要力保全年10%外贸增速目标达成,各省均提交增长目标,并将任务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 分解至地市。去年形势还稍微好一些,今年外需更加困难,如此情况之下,造假动机更加充分。确实,在内需不振、投资面临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转向对 外贸易,力促增长就是唯一的选择。一旦丢失这一块,保增长就大打折扣。
再者,贸易渠道的热钱流入,也是造成贸易数据虚虚实实得重 要原因。人民币汇率近期涨势凌厉,外加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外资短期内做多中国经济的热情在增加。一个证据是,前两年一度负增长的外汇占款,在最近几个月 激增。比如,一月份6837亿元外汇占款数据,比去年全年的新增外汇占款还多出四成,这一数字也创下了外汇占款增长史上的单月增幅新高。2月份也依然高达 2900多亿元。种种迹象就显示了热钱在贸易数据“迷幻”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最后,出口补贴和优惠措施不少,不排除一些企业以虚假出口来换取退税的可能。这已经是老问题,只不过在今年各地为了保外贸,加大了出口政策的优惠,进一步刺激了虚假出口产生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多重现实因素凸显了贸易数据造假的观点,并不夸张。现在到了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的时候。面对造假的贸易数据,自然会干扰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殃及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及时调整。
这 就需要有关部门及时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打消外界的种种疑虑。比如,有报道称,部分地方政府支付运费,知会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企业将仓储的商品运去香港, 隔日再从香港运回监管区的仓库,一个货柜车按400万美元的贸易额额计算,一进一出就完成了800万美元的贸易额。通过这种方式,有的地区40天就能完成 16亿美元的“贸易额”。这是典型的虚假贸易案例,如果属实,笔者相信,“厨房有蟑螂,绝对不止一只”。有关部门必须给出准确说法,并严格依法处理,才能 以儆效尤,以尽可能减少虚假贸易的发生。
说到底,贸易数据造假不是偶然的。根治之道还是需要转变大的发展思路,地方政府不能把保增长的压力,完全交付于外贸,依赖内需外是王道。出口政策也应适度,不可继续过于“优惠”。
尤其的,3月份因为进口增速激增,使得当月出现逆差,一改持续“回潮”的高顺差趋势,更加打乱了市场的“正常”预期。于是,眼下的贸易各项目数据愈发显得“迷乱”,一场针对贸易数据造假的质疑风波,已经形成。
应 该说,数据造假,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分析和预测面临的最大“麻烦”。以往,只要官方发布的数据,大致与现实情况、逻辑演绎能够大致吻合,各方就能欣然接受。 这一次,面对惨淡的世界经济增长现状,以及去年下半年以来贸易顺差持续位居高位的情境,最近两月的贸易数据,让人不“怀疑”都很难。
贸 易数据造假具备现实基础。首先,各地保增长压力巨大,很多省市都以保外贸增长,作为保增长、保政绩的核心。比如, 2012年4月,华东七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上曾立下“军令状”,要力保全年10%外贸增速目标达成,各省均提交增长目标,并将任务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 分解至地市。去年形势还稍微好一些,今年外需更加困难,如此情况之下,造假动机更加充分。确实,在内需不振、投资面临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转向对 外贸易,力促增长就是唯一的选择。一旦丢失这一块,保增长就大打折扣。
再者,贸易渠道的热钱流入,也是造成贸易数据虚虚实实得重 要原因。人民币汇率近期涨势凌厉,外加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外资短期内做多中国经济的热情在增加。一个证据是,前两年一度负增长的外汇占款,在最近几个月 激增。比如,一月份6837亿元外汇占款数据,比去年全年的新增外汇占款还多出四成,这一数字也创下了外汇占款增长史上的单月增幅新高。2月份也依然高达 2900多亿元。种种迹象就显示了热钱在贸易数据“迷幻”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最后,出口补贴和优惠措施不少,不排除一些企业以虚假出口来换取退税的可能。这已经是老问题,只不过在今年各地为了保外贸,加大了出口政策的优惠,进一步刺激了虚假出口产生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多重现实因素凸显了贸易数据造假的观点,并不夸张。现在到了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的时候。面对造假的贸易数据,自然会干扰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殃及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及时调整。
这 就需要有关部门及时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打消外界的种种疑虑。比如,有报道称,部分地方政府支付运费,知会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企业将仓储的商品运去香港, 隔日再从香港运回监管区的仓库,一个货柜车按400万美元的贸易额额计算,一进一出就完成了800万美元的贸易额。通过这种方式,有的地区40天就能完成 16亿美元的“贸易额”。这是典型的虚假贸易案例,如果属实,笔者相信,“厨房有蟑螂,绝对不止一只”。有关部门必须给出准确说法,并严格依法处理,才能 以儆效尤,以尽可能减少虚假贸易的发生。
说到底,贸易数据造假不是偶然的。根治之道还是需要转变大的发展思路,地方政府不能把保增长的压力,完全交付于外贸,依赖内需外是王道。出口政策也应适度,不可继续过于“优惠”。
上一篇:海天盛筵律师声明岂能让媒体噤声
下一篇:抛弃“烂筹股”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逼近6.25 升值压力不减2013.04.15
·拟IPO企业改道 中技桩业借壳ST澄海2013.04.14
·建立良好市场生态才能根治IPO恐惧症2013.04.15
·IPO核查一个投行人的15天2013.04.15
·东易日盛被指对加盟商“过河拆桥” 或增加IPO变数2013.04.15
·新股发行改革或从中介机构突破20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