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估计中美高端制造业差距
清醒估计中美高端制造业差距
章玉贵
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处大洗牌与大重构摩擦性对接的微妙时间窗口,作为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必须清醒估计中美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依然存在的巨大差距。中国既需要通过深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来提升在制造业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更需大力发展具有全球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的高端制造业,锻造国家竞争优势。
自第一个任期以来便致力于巩固美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奥巴马,日前在迈阿密港的一次鼓励美国人使用“美国制造”的演讲中,一阵风吹落了其身后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露出了带有汉字的中国振华重工的品牌标志。由是也有了所谓奥巴马有意无意给中国装备制造业做广告之说。其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中国制造”遍布世界的今天,刻意放大这一偶发事件背后的国家竞争层面意义,未必可取。
美国制造依然是中国追赶坐标
尽管从制造业的规模来看,中国早在2010年便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当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英国有学者惊呼。这标志着“经济史上一个500年的周期走到尽头”。全球几乎所有的一流制造企业都在中国建立起了业务。中国制造业也不再局限于生产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将更多的精力投在生产精密产品尤其是技术与资金密集的装备制造业产品上。部分有实力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收购西方竞争对手。2012年1月,中国三一重工以3.6亿欧元成功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同年3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的凌云集团联合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100%股权,标志着中国企业以跨国公司的身份进军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高端市场。
而在衡量一国实体产业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方面,自2009年以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已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进入产业化阶段。包括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精密高速加工中心、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等,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而此次被关注的振华重工早已是中国在全球装备制造业领域的种子选手。
不过,与高端制造业的龙头老大美国相比,中国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美国高端制造业首先是“血统”纯粹,无论是技术、知识产权还是品牌等,几乎清一色为美国“血统”,而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技术一般源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技术供给率不高,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其次,美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一直依托其全球领先的研发基础、金融服务以及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经验支撑,而这方面恰恰是中国的软肋;至于高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方面,美国大约是中国的23倍。更为关键的是,在高端制造业的存量领域,美国企业构筑的“高边疆”是中国同行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逾越的壁垒。仅仅一个波音公司,其2012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817亿美元,运营收益为63亿美元。波音公司截至2012年终的储备订单价值达到创纪录的3900亿美元,其中2012年获得的净订单价值就为1140亿美元。而拥有200家企事业单位、21家上市公司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不足500亿美元。至于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中国商飞,要在民用干线飞机领域比肩波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约束,尤其是相对较低的技术创新水平的限制,使得中国高端制造业在追求国际竞争力方面尤其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方面短期内很难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中国高端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
尽管中国制造业近年来在自主创造政策鼓励下,的确在产业技术升级以及专利标准和品牌塑造方面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以华为为代表的制造企业正在改变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尴尬现状。但整体而言,中国同行要想超越美国,至少在10年内并不现实。即便是华为,其最为擅长的仍是在西方跨国公司为其搭好的技术平台上进行生产,尽管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但短期内不大可能取得根本性突破。尤其是在复杂程度更高的行业,例如激光切割机、重型汽车液压机、核压力容器等所用的特种钢材和先进医疗设备,中国企业实现重大技术飞跃的能力目前还相当有限。随着外资的进入,最近10年来,外资企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市场控制度不断上升,平均控制力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3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中国业已取得的产业进步远远比不上外资的产业控制趋势。另一方面,发端于美国的“再工业化”、低碳经济、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发展路线,意在锁定高端制造领域,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不仅对我国高端装备的未来发展构成激烈竞争,而且还将对已经形成优势的产品造成市场空间挤压。因为美国在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等领域握有专业服务优势,加上超强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得美国有可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自新经济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重新切割全球产业版图,从而在将美国从目前的经济困局中解脱出来的同时,再度形成对中国的经济与技术优势。
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处大洗牌与大重构摩擦性对接的微妙时间窗口,作为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必须清醒估计中美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依然存在的巨大差距。中国既需要通过深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来提升在制造业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更需大力发展具有全球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的高端制造业,锻造国家竞争优势。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上一篇:如何打造城镇化“升级版”
下一篇:美国经济依然引领世界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逼近6.25 升值压力不减2013.04.15
·拟IPO企业改道 中技桩业借壳ST澄海2013.04.14
·建立良好市场生态才能根治IPO恐惧症2013.04.15
·IPO核查一个投行人的15天2013.04.15
·东易日盛被指对加盟商“过河拆桥” 或增加IPO变数2013.04.15
·新股发行改革或从中介机构突破20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