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中国不存在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

发布时间:2013-4-2 10:57:31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近期,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20%的贷款处于风险之中,并有违约的风险。似乎中国将步欧猪5国之后尘,成为下一个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而国内专家却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债务仅占GDP比重的38%左右,与国际通行的60%的警戒线标准相差甚远。足见中国债务占比尚在可控范围之内,穆迪发布的报告有危言耸听之嫌。

     纵观历史上的债务违约往往都不是孤立事件,总是与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高估、公共部门债务高企、财政亏空、外汇储备不足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触发债务危机。改革开放迄今,中国也出现过四次较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问题。1978年的债务问题,主要是中央财政赤字;1988年后的债务问题,主要是企业间的“三角债”;1998年后的债务问题,主要是国企经营问题造成的金融机构坏账;而2008年后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企业债务风险还在不断累积。而如今这个债务规模非旦没有缩小,而在不断扩大。

      应该说国内专家们认为中国不存在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也绝非虚言,截至2011年,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如果再加上中央财政国债余额7.2万亿计算,两者相加18万亿元的政府债务共占2011年GDP比重的38%左右,显然与欧债国家政府一般负债占GDP比重高达80-150%相比,可谓是不足为虑。更让国内专家们心中有底的是,社科院对2000-2010年国家资产负债表估算,中国各年主权净资产呈现上升趋势。按宽口径匡算,2010年中国净资产为69.6万亿元,这意味着政府有足够主权资产来覆盖主权负债。

      由鉴于此,一些主流观点看来,中国政府咋能与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发达国家政府相提并论呢?他们是“低增长—高赤字——高负债”,而且还是“负净资产”。而中国当前的形势是“高增长—低赤字—低负债”,同时还拥有“正净资产”,因为中国不存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但是笔者认为,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并不存在于政府的净资产是否为正,还取决于其资产的变现能力和隐性担保规模。

       其一,从中国政府资产结构上看,其变现能力并不强。资源性资产大约占到中国政府总资产的50%,经营性资产占到总资产的39%,行政性资产与财政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均为6%左右。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债务危机,靠出售经营性资产换取现金流需经过较长的时间和较复杂的程序,资源性资产在数量上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原来依靠拍卖土地和批租土地维持财政赤字规模的做法就必然不可持续了,特别是当遭遇外部冲击和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这就可能引发短期偿付危机或债务违约。

       其二,隐性负债是中国面临最大的中长期风险。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核心,在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完整的隐性担保体系。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方式从过去直接支持转为担保或隐性承诺,这些担保或承诺虽并未被纳入政府预算收支之中,但它们却是一种隐性在预期算外开支的一种责任。去年新余市政府为江西赛维LDK公司偿还债务,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无锡市政府为了挽救濒于破产的无锡尚德,向银行担保借款2-3亿元。这都是政府的隐性担保风险。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欠款、挂账和担保产生了巨大的非显性债务。由于各级政府之阐偿债职责不清,事权界限不明,一旦累计的债务风险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势必逐级向上转嫁偿债风险,这将会直接危及中央财政的安全。

      最后,经济周期处于下降通道中,国有企业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冲击不容小靓。据GK Dragonomics公司公布的数据,中国企业债务从2011年占GDP的108%上升到2012年的122%,创出近15年来新高,企业负债率上升将会导致央企、国企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最终也会危及到中国财政的安全系数。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资产负险风险似乎并不大,但其背后的结构性风险和隐性负债风险我们却不容小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