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东西方领导人形象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3-3-27 8:28:18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电视上,中外——尤其是中国和西方领导人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形象。

中国领导人一般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台湾作家李敖来北大演讲,就曾戏言自己最佩服当时的宣传部长,因为这位部长从来不会笑!又比如胡总长期从事党务工作,说话严谨,表情严肃,语速较慢。而温总曾长时间担任一线工作到处视察,很亲民,但说话一板一眼,有些放不开。

外国却不这样:看着人家法国人夺得世界杯时,法国总统希拉克高兴得让法国队的小伙子们站到他面前的桌子上跳舞庆祝;看着当南非搞狂欢节的时候,曼德拉也在一旁和众人翩翩起舞;看着阿富汗的卡耳扎伊登上时装杂志封面;看着布莱尔和夫人一起唱歌;看着美国总统很帅气地从空军一号里走下来……他们不但很随和,很随意,而且,甚至有时很搞笑:譬如,法国那个总统萨科奇,大家就经常拿他的身高搞笑。法国人常称萨科奇为“小拿破仑”,部分理由是因为他们颇为相仿的“浓缩”身材。萨科齐身高约1.65米,比身高约1.69米的拿破仑还矮了一小截,这让娶了名模太太的总统经常颇为尴尬。法国电视台近日播出的一段萨科齐在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上的演讲视频让萨科齐出了大洋相。原来,考虑颇为周到的萨科齐在自己演讲前特地嘱咐爱丽舍宫工作人员在演讲台前放置一个小木凳,这样他在电视画面中看上去可以更高挑些。可摄影师却让小板凳入画,让萨科齐的小秘密走了光。萨科齐2007年到访俄罗斯时,就有媒体把目光投向了他那双鞋跟高达5厘米的皮鞋。2008年3月,萨科齐偕新婚夫人布吕尼访问英国,眼尖的媒体又发现,身高1.65米左右的萨科齐仍旧穿着“高跟鞋”。同时,为了照顾丈夫的感受,身材高挑的布吕尼则总是穿平底鞋,以缩小两人的身高差距。而当萨科齐和布吕尼站在一起合影时,为了身高般配,萨科齐也不得不辛苦地踮起自己的脚尖。对此,布吕尼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也无奈地表示:“不管我们做了多少对世界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媒体仍然只关注我们之间的身高差距。”

这差别主要源于中外对自己国家领导人的不同定位上。

在中国,政教合一,君师合一:国家领导人既是伟大领袖,伟大统帅;又是伟大导师,伟大舵手,这么多主要角色集于一身,当然非得伟大光荣正确得一塌糊涂不可了。在中国人传统的中民间祭祀的对象里,就有所谓 “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在中国传统社会 ,这一祭祀已遍及千家万户,具有肯定宗法关系、强化人们意识的作用。亚圣孟子有着浓厚的民本意识,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个伟大的理论,一个光辉的思想,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人主、为人王的君,何时轻过?他们重得不能再重了,以至于需要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去抬他们。一个“群”字,便可说明问题。“群”的异体字,君在羊的上边,众多的羊一般的老百姓,是君在牧放他们、驱使他们、宰割他们。为夺得一个君字,子可以弑父,弟可以杀兄,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无数次的暴力革命,用无数的老百姓的人头去换取,尸骨成山,血流成河,一次次的积累,一次次的破坏,直到天昏地暗还不罢休。这个君轻吗?它是所有的人头、所有的鲜血、所有的财富相加的总重量!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也自觉不自觉地把在即定位在了万世师表百代明君的地位,自然也就一出场就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否则,就会被臣下“望之不似人君”地看不起。

外国则不一样。在外国人看来,国家领导人不过是纳税人出资选出一批人员来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换句话说:政府官员是纳税人出钱养的一批打工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他们的天职就是为人民服务,替人民办事,这事要办好了,这是他的本分,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就像一个修鞋匠收了我们的血汗钱把我们的鞋修好了一样稀松平常,没什么值得自吹自擂的,我们也没什么值得对他的这修鞋工艺五体投地歌功颂德的;要他没把这事办好,我们倒该对他大兴问罪之师:为什么收了钱办不好事——就像我们交了钱而修鞋的却没把我们鞋修好,甚至弄得更破时,我们完全可以纠住他问个究竟,还可以把他送到消费者协会去讨个说法,吊销他营业执照,换一个称职的修鞋匠一样。他呢,也根本没有理由还占着这个修鞋匠的位置胡来,理直气壮地说什么自己这么干是交学费云云。为了保证这一点,西方人发明了选举制:首先,人民可以选择自己以为称职的“鞋匠”(官员)来为自己服务;其次,要发现这“鞋匠”不称职不能为自己修好鞋,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后又把他选下去,另外换一批称职的人来干他这一角。因为有了这样的选举和替换机制,所以“官员是人民的公仆”这一点在西方国家成了自然而然而不需要大吹大擂的寻常小事,也因为如此,官员在这些国家也就五行八作之一,不是什么伟大领袖,也不是什么英明导师,也就跟我们一般人一样靠服务社会,然后取得俸禄养家糊口的寻常人而已。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人对国家领导人的看法和领导人自身的做法也正在脱离传统向国际社会逐渐靠拢,可乐观地想象未来会有更大更多的变化。我们不妨来看看这过程。

1966年8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的社论。这篇社论开头就说:“1966年8月18日,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 这是官方媒体首次用“四个伟大”来表达对毛泽东的崇拜。1981年通过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也承认,“对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崇拜达到狂热的程度”。 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他选定的接班人华国锋被官方媒体歌颂为“英明领袖”。但经过文革的磨难,邓小平等一些中共元老和民众逐步认识到个人崇拜的危害。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后,华国锋的“英明领袖”被拿掉。此后,中共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都没有被冠以“领袖”的头衔。邓小平、江泽民被称为中共领导集体的“核心”。 2002年胡锦涛接任中共最高领导人时,“核心”一词也被拿掉,改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至今胡锦涛也没有被称为“核心”,表明中共打算彻底告别个人崇拜这一封建时代遗产。官方媒体和民众把胡锦涛称为涛哥、温家宝称为宝宝的确是巨大的历史进步,标志着向来一本正经的中国政治开始引入娱乐色彩。中国官方网站人民网曾推出“什锦八宝fans圈”,意在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总理温家宝的“粉丝”提供一个交流和表达对胡温热爱与崇敬之情的平台。

看一个国家领导人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如何,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这个国家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文章原创于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