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城乡共荣才是城镇化正途

发布时间:2012-12-26 10:55:22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 罗天昊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原文发表于:FT中文网

城镇化重任在肩,俨然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最大红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在北京闭幕,“新型城镇化”被提到新的高度。朝野之间,都将新型城镇化定位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推动城镇化,刺激投资与消费,造就庞大内需。

有意思的是,时隔不到一个星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亦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超过城镇居民。此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农业发展纲要。

事实上,相对新兴城镇化,中国未来更重要的是农业现代化。

1872年,一个名叫明恩溥的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总结其50余年的在华经历之后,写出了传世之作《中国乡村生活》一书。这位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通称:“中国乡村是这个帝国的缩影” 。

那么,乡村的发展到底由谁主导?

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表现为以 “城市为中心”和“先城市后乡村”。事实上,以反哺的名义,单向开启城市之门,是一种“城市霸权”。城市与乡村不是割裂的,城市与乡村两种文明应该互动发展,在城市的发展中,应该保留对乡村的足够敬畏。

今年,中国的城市人口终于超过了农业人口,非农人口历史上第一次突破50%。但是,如果算上在农村出生,后来脱离农村户籍的人口,则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口,仍然占据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此情况下,乡村的存在,意味着很多人的故乡,以及永不荒芜的精神家园。

由此,中国的乡村的作用,不能仅仅从经济功能衡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绝大多数人口与农村有无法割舍的生命关联,正如时下流行的《乡愁里的中国》一书所说,乡村是人们“乡愁”的寄托,是不能舍弃的精神家园。

同时,乡村的存在,亦是人类生存方式多元化的必要。乡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亦可以给予城市诸多的启示。

现代以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深入人心,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城市的喧嚣与拥挤所困扰时,很多人开始了对于田园的向往。在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向往城市的人们,已经开始了重归自然和乡村之路。

如何快速地完成中国乡村的改造也成为了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很多乱象,某种意义上与城市先验论有关。在一些地方,一 搞新农村建设,就强行把大批的农民强行驱赶到一个地方,集中住到楼房中。在笔者最近几年调研的众多城市中,相当大的一批主政者,都将消灭农民,作为推进当 地城市化的重要手段。

而被寄予厚望的城镇化,亦以消灭农村、建成城市为业绩。权力的介入,资本尤其地产资本的进入,改变了乡村本来的生存方式,强行将农村纳入工业化体 系,引起了越来越多反弹,在征地拆迁中日益剧烈的冲突,就是血的警示。而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往往将多少农民转移到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新型城市化,绝对不是要消灭农民,消灭农村,人为地实现所谓70%乃至更大程度的人口城市化,而是要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共存。

某种意义上说,辅助乡村,就是城市的自救。特别在当下中国内需不振的情况下,要造就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必须提升社会底层的消费能力。长期以来,中 国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的利益为代价的,存在几十年的剪刀差,使大量的农村财富,变相流入了城市。中国城市崛起,乡村塌陷的怪状,制约了乡村消费能力 的提升,不利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乡村的成长,就是国家的成长。

继续阅读请点击下一页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 从李克强四谈“城镇化”说起
2. 中国借工厂推动城市化
3. 消失的故乡
4. 中国农村变化的果实

十大热门文章 TOP 5

1.中国的“第六代”领导人
2.新任总理的晋升之路
3.美国将再次改变世界?
4.媒体札记:让大家久等了
5.中国国企改革为什么难

FT图辑精选:

城乡共荣才是城镇化正途 总编辑眼中的“十八大”(第一辑)城乡共荣才是城镇化正途 历史上的党代会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505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