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谁能保护食品安全?

发布时间:2013-3-15 2:19:52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谁能保护食品安全?

 

2013/3/15 每日经济新闻

 

不用到“315”,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时刻触动着敏感神经。从车辆到食品,最终到饮用水、空气,无人能够在环境灾难中幸免。

 

中国产品的信用折价让人痛心,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拦路虎,不仅在国际上销量存疑,甚至在国内都不被信任,中国消费升级最大的受益者可能不是国内企业,而是质量有一定保障的外企。这在奶粉行业上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产品信用折价有些是经济增长过快、消费增速过快的必然产物,只有放慢速度、改变上游产业结构才能解决质量问题。

 

我国牛奶消费增长速度全球第一。2006年召开的乳业大会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了2864万吨,比1995年增长3.3倍;1998年我国居民乳制品消费支出48.05元,2005年人均支出达到138.94元。中国贡献了全球乳制品消费一半的增量,未来还将继续增长,2012年全球总奶量约为7.49亿吨,人年均占奶量约为107公斤。同年中国全年生鲜奶生产总量约达3825万吨,人年均占奶量仅约为27.3公斤,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5.5%。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中国奶业的分水岭,此前高速增长,此后原地踏步,为之前的高速增长付出惨痛代价。据王丁棉先生发表的《中国奶业面临机遇与挑战》报告显示,在2008年之前的10年中,国内乳品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生鲜奶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4%。而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至今生鲜奶总产量年均增长率骤降到1.29%,国外奶源的进口量大增近500%。随着进口奶源价格上升与本土价格竞争激烈,目前全国700余家乳品加工企业中亏损的企业已接近40%。这4年多以来,我国人年均占奶量仅略升0.3公斤,这才是有些安全保障的奶源正常的增速。

 

我国国内奶源70%由散户饲养,曾任以色列驻华使馆农业参赞的专家以斯拉·萧沙尼表示,中国的奶牛年均产奶量仅为4000至4600公斤,只是西方标准的1/3。美国万得妙公司销售负责人卡伦·麦克布莱德说,同系繁殖及滥用抗生素令中国奶牛饲养业深受其害。约30%的中国奶牛患有乳腺炎,典型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许多抗生素可能直接进入了牛奶。”批评人士称中国牛奶标准位列世界最低行列,菌落标准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4倍。

 

一个小农经济的模式,不可能支撑起庞大的乳品产业链,小农生产方式只能与以往的消费结构、人口数量相匹配,一旦超过生产的临界值,各种注水、注毒行为,也就可以想见。小农散养、低标准甚至无标准的上游畜牧业,直接制约了中国的奶业发展,奶业如同铁矿石,上游控制在他人手中,中国成为加工制造大国。无质量、无标准,就无优质品。

 

不仅牛奶,我国生猪等家畜饲养,同样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局限,没有上游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希望食品产业质量能够异军突起,无异于痴人说梦。

 

上游生产标准不严,而某些地方政府为了GDP,为了眼前政绩,为了快速致富,对重金属、地下水污染等视而不见,加剧了食品普遍低劣现象。重金属污染之地,粮食质量不可能好,土地板结,粮食不可能有机。

 

如果说中国的奶业标准受制于现实,不得不低于国外标准,那么在汽车等行业标准低下,则是在发展经济、保护企业的幌子下,对消费者利益赤裸裸的剥夺。

 

中国消费者愤愤不平的是,全球著名汽车巨头召回问题车,独独遗漏中国市场。跨国企业的双重标准常常打着“中国车型采用的零部件生产商不一样,导致没有该类问题”实行市场歧视,跨国巨头们以中国规格为托辞,以中国零配件国产化率为诱饵,看清中国中国相关法律体系、机构认证透明度不足等漏洞,有意为之。我就欺负你了,怎么着吧,反正你们自己也在欺负自己。

 

近两年本土品牌汽车在乘用车领域的召回数量仅为4例,今年1月1日起实行的缺陷汽车召回新条例有所弥补,补偿仍然偏低,可能存在经营者与生产商的推诿现象。

 

中国出口的食品往往是质量最好的,但价格常常低到令人羞耻的程度。即使以降低标准增加合格率的办法,也不能说服消费者消费国内奶粉,即使把优质食品出口到国外,也无法改变信用折价的现实。

 

黄浦江死猪事件,让上游小农经济、地方政府执政乏力大曝光,还暴露出中国食品安全的致命伤,那就是国民对污染的麻木,与环保素质的低劣,他们甚至对近在身边的死猪都淡定自如,在空气高度污染中谈笑风生。

 

破坏性的高速增长、一盘散沙的小农经济、九龙治水的多头管理、普遍的失信、对环境的麻木,一起构成了低劣食品的保护伞。降低发展速度,修复环境,建立环保利益链条,让信用得到收益,建立现代农业,改变国民素质,是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基础。

 

连自己都不保护自己,谁能保护我们?

 

注:每个人生活在食品安全的阴影下

上溯两代,国人在为吃不饱饭发愁

现在担心有毒食品

变化快到难以想像

回过头来,会发现脚上还是沾着泥

没有农业的基础,简直难以想像

但农业,还站在小农经济的土壤里

民国的农村与中世纪的农村没有区别

现在有区别,没有农业税,推行最低保障,农民进城,有农机具

但生产方式,还是没有太大区别

没有标准,清末中国茶甚至竞争不过锡兰茶

 

经常遭遇质量困扰、信用困扰

三星手机接触不灵

保险容易赔偿旷日持久

信用底线与专业素质匮乏

达成共识是困难的,也没必要,遵守规则底线更难

有时,达成共识是个悲剧,比如,一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只要有利益博弈平台就行,每个阶层为自己博弈

 

想起明代笔记小说里写

修家谱的人到苏州文庙前,大半本是现成的

各姓都挂靠显贵,姓李的一定有唐朝皇室血统,一直数到明代显贵

造假历史悠久,一点也不奇怪

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化学品可以进食物

知道历史,人不容易悲观,当然也不会成为乐观主义者

以前觉得社会缺少常识,缺少专业,现在又觉得缺少科学素养

偶有闲暇,除了看破案剧之外

看疾病、药物甚至不太懂的量子力学

知道人类在疫情发生时如何把甘草等当宝贝

知道鸦片战争时,疫情对英军的伤害

其实是打开一道窗,从尘封中寻找到理性的印迹

 

天气乍暖暴寒

一天相差二十度,气候变暖,指极端气候增加

祝朋友们周末享受人生悠闲滋味

在家喝茶聊天,看看竹久梦二、丰子恺的漫画


下一篇: 拆迁补偿天堂与地狱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