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王先庆南海商人的创业与转型

发布时间:2013-3-4 11:48:06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2013年3月1日 南方日报FC03版 

    回顾前30年的历程,凭借区位优势和先天的商人气质,抢占新的产业先机一度是南商的拿手好戏。财大气粗、活力敏锐的南海企业群体,一度如聚宝盆般吸引着人才、供应链、资金等优势市场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国际制造业布局、成本等市场因素发生空前变化,南商的传统发展模式正面临着挑战。下一个30年,能否通过转型升级进行二次创业,无疑将成为决定南商群体命运的关键。

    随着昔日“一览众山小”的风光和自豪,转变为今日对“汗水经济”的反思共识,南商的二次创业已经迫在眉睫;但等待和观望的情绪,似乎仍弥漫在这个群体之中。

    南商为何会等?他们在等什么?在这道门槛面前,企业家个体的犹豫、苦恼与期盼、希望并存:一方面,他们正在等待政府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应有的提升也成为转型的真正核心。

    然而,面临内部转型、外部竞合双重压力之下的南商,已经“等”不起了。

    创新者的孤独叹息

    “人家常说,谁要想制造一款新型手机,他只要在赛格转一圈就能买齐所需要的零件开始组装了。而我在南海甚至是佛山转一圈,也难以采购齐开发一个电子温度计的材料。”

    正月初八,南海瑞州科技的员工基本全部到岗,这让该公司董事长郭华忠松了一口气。这家众多知名女鞋、箱包品牌背后的设备技术服务商,把今年的生产销售目标定为同比增长45%,并想继续在海外发展代理商,这对其人才储备提出了不低的要求。

    瑞州科技每年把营业总额的10%投入研发,在南海中小企业中堪称少见。去年,其一项产品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立项,郭华忠希望今年将其成功推向市场。而在连年尝到科技创新甜头的同时,他也由此对这条路上的种种苦恼一清二楚。

    他最直观的感受是,南海缺乏技术研发氛围。“简单地说,我搞研发这么久,佛山本地就没有一个经营逻辑电子器件的市场。要买一块最基本的51单片机,甚至是几片贴片电阻,都要跑到广州赛格去。更不要说深圳拥有的新亚洲、华强电子、高科德、赛格电子、新都会等一系列电子市场了。”

    很多尝试技改的南海企业家对广深的科技链条眼红不已,而郭华忠对此也深有感触。“人家常说,谁要是想制造一款新型手机,他只要在赛格转一圈就能买齐所需要的零件、开始组装了。而我在南海甚至是佛山转一圈,也难以采购齐开发一个电子温度计的材料。”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历史轮回。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时间中,南海形成的专业镇经济,曾让不少传统行业的企业获得令人艳羡的产业支持。“比如陶瓷等建材行业,只要老板拿出钱来,很快就可凑齐人、设备、上下游供应商,产品既靓又很好赚钱,就像现在的新兴产业一样风光。”南海一位陶瓷企业负责人回忆说。但是这种站在制造业高峰上的风光正在褪色,一些南海企业家尴尬地发现,他们现在需要重新爬上另一座高峰。

    不仅南海,整个佛山科技研发资源都亟待升级。今年初佛山市一份官方文件,直指佛山“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匮乏,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企业创新找不到氛围,企业中的人才也有同感。郭华忠发现,南海的科技氛围也造成了人才的孤独感。由于缺乏研发人员的聚集地,因此研发人员难以互相交流,“一些全国性的大公司信息技术研讨会,在深圳、上海很常见,广州,杭州则是第二梯队,至于佛山或南海几乎从来都没有。”

    谁来改变转型土壤?

    在春节前南海区举行的民营企业调研中,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成为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而这些因素,与企业能否转型升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本就走科技路线、已经成功闯出名堂的瑞州科技相比,不少传统行业的南海企业家对产业升级同样有着强烈的需求,但同时却又顾虑重重。

    “我认识很多老板,也想搞科技升级,但他们靠自己去升级很困难。”柯内特环境科技公司总经理朱斌说,“搞升级研发,需要很多创新型、科技型公司,围绕在周边推动产业升级,但我们少了这些帮助传统产业升级的公司。”

    一位不愿具名的南海企业高管表示,在苏州、杭州、上海等地有很多此类公司,“这类公司不用大,十来个人,有一项技术带动很多传统产业升级,这就是南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差距。”

    “相比之下,南商做传统产业升级真的很辛苦。”朱斌分析说,除科技环境外,长三角一些城市的高校资源、工业园区硬件建设均优于南海,更易获取人力资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见成效。

    在郭华忠看来,一个重要背景是,目前南海在传统产业领域的优势已并不明显,企业经营成本比附近一些地方要高,如社保、工资成本等。

    政府和企业,谁能成为改变南商转型土壤的主角?据悉,在春节前南海区举行的民营企业调研中,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而这些因素,与企业能否转型升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海很多企业家对研发投入、人力投入的观念和力度相对保守,更倾向等待政府出手,这也与其产品层次有关。”一位参与调研的媒体人评价说。

    “企业想要做强,仍然需要继续从纯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高技术含量转变。”佛山电源行业协会会长、南海力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白维认为,政府仍需要搭建科技平台,帮企业寻找资源进行整合,牵线搭桥。

    去年底,在佛山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上,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曾分析说,佛山的传统产业多,传统产业本身利润不高,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把钱投入科研就没钱赚,不创新又只有死路一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必须想办法。”

    在这种氛围中,南海政府试图打破沉闷格局的决心也在增强。分析“十一五”至今南海官方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可发现各类政策的目标,已经从企业上升到产业范畴。在2008年起施行的“雄鹰计划”,提出打造科技领先的企业集群。而2011年推出的“选种育苗”计划,则进一步提出将引进和培育200家新兴产业企业,以此全面带动新兴产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

    而最新动向是,在日前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相关会议上,南海透露将重点加强与中科院合作,争取今年实现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3%。这一数字大幅超过了佛山去年的1.9%。

    “二次创业,核心是人的转型”

    在她看来,老一代南商的气质、想法已经相对固化,真正的突破口在于更具有可塑性的“创二代”,“南商的下一个30年,在新一辈南商身上。”

    在政府出手改善环境的同时,南海企业家个人的转型也势在必行。“提到创新发展,除了羡慕长三角的环境外,南海企业家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当地的发展观念。”南海工商联秘书长王飞宁说。

    早在本世纪初,他在江浙考察时就发现,南海一些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相对滞后。“有本地老板发牢骚,说他到了夏天会给员工发凉茶,竟然还留不住人才;这种观念方面的改造是不能等待政府的,只能是企业家自我调整。”王飞宁说。

    “在工业化进入后期,产业结构乃至市场环境、成本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粤商的一些传统性格优势,正在变为劣势。”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说。而搞研发创新、搞品牌,最终都是人在做,必须调整过去的思维方式,“南海是粤商的发源地之一,南商乃至粤商的转型,核心是人的转型。”

    王先庆曾研究浙商转型历程,他认为浙商与粤商有近似的文化基因,但现代浙商文化富有更多理性色彩,“浙商同样低调务实,但他们务实的同时是用战略性眼光在全世界发展,而低调是个人低调,而品牌包装宣传高调,这都是粤商所缺乏的。”

    据此他建议,粤商在二次创业中,思维模式的转型应更重视远期战略、加强现代资本运作和市场运作的理念,并在经营中加强品牌意识。

    “顺德企业总想做大,而南海企业分散,而且比较小,就没办法去研发上市,没办法吸引到人才。”在今年两会上,市委书记李贻伟曾如是坦言,他认为,南海在政府相关服务要专业化的同时,企业家也应扭转意识。

    人的转型并非一朝之功。曾在南海共青团委工作多年的陈丽华,与新老两代南商多有接触。她接触的南海“创二代”中,几乎八成有海外留学经历,眼界、文化背景与父辈有很大不同。

    在她看来,老一代南商的气质、想法趋向保守,而“创二代”是更具有可塑性的,“南商下一个30年的希望在新一辈南商身上。”陈丽华此前了解到,长三角一些城市政府对“创二代”的培养非常重视,“我曾参与他们的一次会议,发现政府很积极为年轻企业家搭建平台,建立起企业之间、政商之间的沟通网络。在江阴,‘创二代’还在国外留学,就已被吸收成为青商协会会员。”

    “我建议从更高层面释放对‘创二代’的关注态度。”陈丽华说,“目前‘创二代’不仅需要继承上一代的企业,也需继承上一辈的人际网络,因此建议政府抓住契机,搭建沟通平台,不仅拉近‘创二代’与政府间关系,也能推动其内部抱团,促进抱团发展和转型。”

    ■相关

    民企千人大会下旬召开

    将出台系列政策

    扶持民企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慧君)南海民企在高速发展30年后,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和瓶颈是什么?与昆山、温州和江阴等长三角地区相比,南海民营经济存在怎样的差距?该如何破解?

    一系列的问题将会在本月下旬一一得到解答。记者从南海新闻办获悉,从3月3日起至3月7日,南海区委将会组织相关部门和媒体奔赴江苏、浙江展开实地调研,结合此前对南海民企的走访调研,在本月下旬将会召开南海民企千人大会。

    届时,南海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并启动“北斗星”计划,扶持做强一批民企。

    后日将赴江浙调研

    在今年1月初召开的南海区委全会上,南海提出“要深入推动‘南商’发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推动南海民营企业成为一个强大的动力源”。为深入了解南海民营企业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今年1月21日到25日,南海政研室和相关部分走访了南海8个镇街的部分民营企业,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主要涉及到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土地指标等问题。”南海区政研室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经把企业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并交由相关部门探讨解决办法。

    除了内部找问题外,南海也积极走出去。据悉,3月3日至7日,南海区委将组织经促局等部门前往江浙考察民营企业,而媒体也将同行开展“南商再出发”主题采访,这是南海区委宣传部近年来首次组织的大型采访活动。

    此次调研的地方包括江阴、张家港、萧山、昆山、宁波和温州,这6个地方都是国内民营经济最为发达地方,其中昆山等地近年来更是长期作为南海追赶的目标。记者了解到,除了会与当地部门举行座谈会外,调研部队还将深入采访江浙优秀企业家。

    南海区政研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前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双重挑战中,如何破解“南商”发展的密码,寻找再出发的方向和路径,需要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反思。

    剑指超百亿元企业

    在以上基础上,本月下旬,南海将召开千人民企大会,除了会表彰一批企业外,还将启动“北斗星”计划。

    “南海将会对民营经济提出发展目标,包括未来3年、5年和10年南海民企规模企业、全国排位等方面都会有一个量化指标。”南海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梁耀斌表示,大会将会回答以下五个问题,包括:南海民营经济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以什么精神?提供什么政策?营造什么环境?

    梁耀斌透露说,相比之前出台的政策,此次的政策涉及面会更广,力度会更大,程序更加简化。政策的扶持将会是以财政资金引导为主,而不是像此前的奖励为主,把此前后期的奖励提前用到前面的鼓励上。

    此外,此次出台的政策也将会更加有针对性,在此前300多家雄鹰计划的基础上,启动“北斗星”计划,扶持范围或将缩小到30家以内。据悉,目前在南海区内真正意义超100亿元的企业还没有,然而在江苏超百亿企业有29家,无锡有25家,佛山则只有9家。

    南海希望,通过“北斗星”计划,在区域内扶持做大一批10亿元、30亿元、50亿元和超100亿元的企业。

原标题:南商,你在等什么

撰文:赵越 孙景峰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3/01/content_7169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