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微信行为学 之一

发布时间:2015-3-8 20:49:29 来源:腾讯博客 浏览: 【字体:

微信行为学—-导言

汪丁丁


行为学研究动物(包括人类)乃至植物的行为,基于实证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脑科学和基因排序。另一方面,也逐渐宏观,群体行为,社会心理,物种与生态。行为学于是以行为的名义涵盖一切研究领域。既然如此,当然可以有微信行为学。

我的微信行为观察,最初印象是微信的便捷性。人口密集地区,手机普及率最高。微信的核心功能是转发消息,最初,它占用的是使用者的“垃圾时间”——即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从一个环节转换到另一个环节时,在转换过程中消耗的时间,通常称为“等待”。如果没有微信,如果必须等待下一事件发生,那么,等待就称为“无聊”。被无聊占用的,是垃圾时间。

行为,为学,之一

行为,为学,之一

 

在垃圾时间,我们的行为模式是“观望”——这是人类在演化到猴子时代留下来的行为习惯,有助于生存的习惯。威尔逊在《社会生物学》第二章里图示了七种猴子的五种行为类型各自占用时间的比例,第四类型就是观望,以环尾狐猴的观望时间占比例最高,这种猴子的闲暇与好奇,几乎占了它时间的50%。我推测,这一类型的行为与好奇心的强度密切相关。保命和好奇,与生物的基本心理结构相关。保命的行为常与心理机制“BIS”(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即“行为抑制系统”联系着,它的高级形态,斯密《道德情操论》称之为“审慎”(prudence),它是斯密概括的关于私己利益的唯一美德(斯密概括的关于他人利益的美德是正义与仁慈)。好奇的行为常与心理机制“BAS”(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即“行为激发系统”联系着,而BAS最初很可能就是保命的冲动。猴子见到食物就有这种冲动,由BIS提示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生命个体,若恒由BIS主导,迟早要饿死。另一方面,生命个体若恒由BAS主导,很难不早夭。可见,生命之能延续,依赖于BIS与BAS两大心理系统之间的微妙平衡。

技术进步,从物质生活的维度不断冲击我们的社会生活维度和精神生活维度。微信转发文章时可写的字数,早已突破了最初的限制。目前,微信转发的文档尺寸被限制在30MB以下,每封微信可写的字数似乎限制在几千字以内。占用的既然是垃圾时间,太长的字数和文章也很难被持续转发。限于带宽,音频文件微信传输,仍受严重限制,每段不过数十秒。视频文件,限制更大。

上述源于猴子环顾习惯的微信行为,已迅速演变为更复杂的行为。例如,微信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依年龄而有显著差异。退休之后的时间,可能太充裕,从而不再被区分为“宝贵的”和“垃圾的”。对退休的人而言,与其它通信手段相比,微信社会网络的典型的“友谊圈”(friendship circle)拓扑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使微信交流成为情感生活的必要部分。对转型期中国社会而言,对那些家庭结构突然从“乡土的”改变为“单子的”人而言,尤其如此。也因此,不仅对退休的人,更主要地,对数以亿计的城市农民工,微信是情感生活的必要部分。

又例如,微信是在博客和微博之后形成的社会交往方式,所以它有大量的文章可以推送。需要探讨的,是微信行为的激励。最初,或许没有商业目的,微信的交流主旨就是友谊。后来,每一微信使用者同时在几十乃至几百微信群之内,时间成为最稀缺的社交资源,于是,他必须筛选信息。微信使用者筛选信息的方式,类似于斯坦福大学一位重要的经济史家格雷夫考证的“地中海商帮”规则,或古代中国的“保甲连坐”制度。假如我在某一微信群里读过的信息足够充分地让我相信这一微信群不值得我“置顶”或被“打扰”,我可以据此从若干可选程度的“不关注”中将这一微信群整体设置在与我的性情和兴趣保持一致的忽略程度上。当然,我可能因此而漏掉相当宝贵的信息。为此,我可能使用一套诸如“同步助手”这样的应用软件,定期备份全部微信群的全部对话。虽然,这样备份了之后,我可能依旧没有机会关注被备份的大部分信息。由此想到,为什么斯诺登揭露的美帝国主义“棱镜”阴谋并不重要?因为,美国政府有预算限制。这是一套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哪怕棱镜计划收藏了每一人类成员的全部信息,政府的预算决定了隐私权可能被侵犯的总人数。在你相信棱镜计划有多么可怕之前,请你想想你以往的隐私权难道真是完美的吗?任何一国的政府,只要愿意进入你的隐私范围,并且只要预算允许,还用得着有棱镜计划吗?我早就说过,我有一块2T移动硬盘,装满了学术文献,如果我要毁灭一位年轻人的学术前途,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诱使他浏览这块移动硬盘的全部信息。我的观察是,以很高的概率,他将放弃任何有效的学术努力。

这是老生常谈,尽管它被那些恐惧棱镜计划的人忘记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最宝贵的是注意力而不是信息。有鉴于此,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成为微信行为学的第一项原理。

微信行为学的第二项原理可以这样陈述:转发文章的行为相当于在接受微信的人群里发布了关于自己品质的信号。这里需要铺叙的,首先是关于“信号”的信息经济学,1970年代引入经济学,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次是关于“品质”的经济学定义,至今,还没有哪个品质定义是令人信服的。所以,我只好继续探索。第三是关于品质的信号在接受微信的人群里激发的各类想象的观察与分析,这是社会心理学的领域。

当然还有其它的微信行为学原理,容我逐一阐释。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jingjixuejia/18286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